如何充分发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作用

2022-07-25 08:03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渭阳乡渭阳小学董进军
家长 2022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小学生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渭阳乡渭阳小学 董进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较大便利。但各种信息的涌现也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很大冲击,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因为思想不够健全,心智缺乏成熟性,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遇到困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便学生可以健康成长。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当下,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提高都极为重视。但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学校对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依旧极为关注,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制约了学生全方位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将其中的德育作用充分凸显出来,合理地引导学生的思想。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作用具体表现分析

(一)能丰富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强化对德育教学内容的补充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有和价值非常大,不仅是教学的主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引导者。可以说教师承担的责任非常大,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极为紧密的关联。因此,在具体教育期间,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量和分析,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态,给予学生一定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重视,促进学生良好发展。除此之外,德育观的确定,能帮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间,教师应该将其中的德育作用充分凸显出来,不断丰富学生对德育的认识,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任务,可以结合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内容的补充和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校德育内容的丰富。

德育内容需要学生终身学习,不断优化和完善。因此,在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下,德育内容也要做出革新。传统德育内容较为单一且浅显,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小学生的生长需求。因此,教师在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育中的德育资源,将其作为补充内容,并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调整德育方式和内容,确保其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科学应用“互联网+”模式,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充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的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增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思想,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感受德育的全面性、系统性内涵,助力小学生由浅入深、由难到易地汲取优秀德行思想。在“互联网+”模式下,引导学生徜徉在丰富的德育资源中,充分感受我国德育文化的内涵与本质,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强化德育能力。

(二)能为德育提供新方法,增强教育科学性

德育的方式方法十分讲究,如果教师应用的教育方法科学,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益处。并且,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相对顺利。在以往的德育期间,由于教师的关注度不够,所以在教学方式的应用上,不能及时创新,单一性很强,学生的接受度不高,致使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难以凸显德育作用。但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很多不同之处,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来对德育作用加以凸显,可以利用的方式非常多,学生会有不同的个性和情感体验,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很有帮助。当前,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引起了高度重视。而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强化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教师可以在课程的支撑下,围绕学生的需求、特点等展开,将德育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出来,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从而让学生可以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健康教育作为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小学心理教育和其他的课程一样,必须具备一定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心理辅导也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如强化法、系统脱敏疗法、来访者中心聊法和认知聊法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分支,这些方法的使用为德育研究提供了许多思路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它是德育方法的补充和扩展。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经常用的一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德育,这些方法的使用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在以往的德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经常使用说教的方法,学生对班主任的说教就会疲于应付,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如果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辅导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班主任管理班集体往往会从学生的表面来看待或者来判定一件事情,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会注重他们的通过现象反映心理活动的本质,那么班主任就抓住了工作重点,处理一些棘手的班级事务也就更能得心应手、收放自如。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同时也是班主任开展德育的胜利法宝,它为小学德育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二、充分发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作用的对策分析

(一)正确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明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内涵,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两种教育的价值和地位都非常高,可以相互借鉴。但在教育期间,并不能相互替代。对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制定教育方案,强化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保证其德育作用能充分凸显出来,让学生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将德育内容有效渗透其中,与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将正确的人生观念逐步渗透到学生的脑中。学生的健康包括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往往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际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有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混为一谈,没有很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知之更少,相对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还需要更长的路走。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作为基础教育执行者,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正确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处处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通过学生的外表现象来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为学生的德育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从而在德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让德育工作更有成效。

(二)强化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应该给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度的重视,不应该将这门学科看作是个别教师的责任,而是要让所有教师都加强关注。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教育,让点滴小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衔接,保证学生能时刻规范自身行为。学生通过自学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做到一些事情可以自主解决。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家庭关怀极为重要,所以教师要强化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和沟通,形成良好的配合,对学生家长科学指导,保证其能明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理解和认可教师日常工作。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开展亲子主题活动,如“我的爸爸妈妈”,要求家长到学校参与活动,学生可以利用主题演讲的方式将自己眼中的爸爸妈妈描述出来。借助这种方式,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彼此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从小建立起尊重父母,尊老爱幼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强强联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能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保证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独立解决问题,积极应对。另外,学校与家庭要通过开展“家校共育”的方式建立长效沟通,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设适宜环境,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全面性解决,在教师和家长的合力下培养小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比如,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日”共育活动,邀请家长、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活动,使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可以敞开心扉去沟通、去了解,使学生可以更加理解家长、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家长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保证家长、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实现“教、学”平衡,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三)在课外活动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创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中。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能将其中的德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对课堂适当延伸,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通过活动或者游戏等方式来对学生展开教育。比如,为了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扮演社会上的不同角色,包括扮演交警、环卫、教师等。为了让学生尊重残疾人,教师可以在班会上让学生来体验一次残疾人,把他们的双眼用眼罩蒙住,让他们在教室里面走动,或者把他们的一只腿用绳子捆绑起来,用拐杖来支撑他们走路甚至跑操,通过这些互换角色的活动开展学生才会体验那些残疾人的不容易,才会体验残疾人的苦楚,从而在内心深处尊重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们。进而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为残疾人献爱心的活动,把他们心中对残疾人的理解化作实际的行动,表达他们对弱势群体的爱心,从而培养他们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但锻炼了他们参与活动的能力,还从他们的心智方面进行了教育和提升。开展类似的课外活动,通过互换角色,学生不仅会对各个岗位有所了解,认识其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学会尊重他人。同时,借助活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能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能给予教师更多尊重。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家庭教育相融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探索其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家庭是学生成长最早的环境,家长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德育,他们的活动行为或者心理健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是最重要同时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那么在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就必须把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相结合。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衔接是摆在小学教师面前的主要课题。比如,学生学习了尊敬长辈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体验式活动作业,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当爸爸妈妈在为“我”的成长发展辛勤付出时,要尽量配合爸爸妈妈,做懂事明理的好孩子。与此同时,班主任通过班级群给家长做好沟通,使家长与学生通过通力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使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和鼓励下,逐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家长的艰辛,激发小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完成任务。另外,在家长会上,教师也给家长传授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处理技巧,让他们也参与学生的德育,使家长在家庭育人过程中,充分展现良好的教养素质,以渊博的知识、和蔼的态度,拉近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摒弃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小学生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中逐步培养自信心,认识到教师、家长对自己的教育、养育的价值,通过学校与家庭合作共育模式的应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中的德育作用充分凸显出来,借助课堂有限的时间,积极且合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在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间,也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方法进行调整,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增强教育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水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德育小学生
《中国德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