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合作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2-07-25 08:0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中心小学潘伟武
家长 2022年20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运动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中心小学 潘伟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随之而来的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新型理念。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新型教育理念,来综合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育能力,促进其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作训练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教育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十分受教师的推崇。而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还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之前依据其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融合创新。

一、合作训练教学的特征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同文化课之间进行比较看起来十分简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想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其教学难度并不似看起来那么简单。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在进行小学学习阶段的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的限制,身体素质发育各方面都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是不可以进行较高强度的训练的。但是在运用一些比较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时,例如,跑步、跳远、跳绳等方式进行教学时,非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很容易使教师对体育训练尺度的把握不均,导致无法实现体育教育的需求。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政策推行以来,想要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将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创新,提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合作训练是基于新时代发展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利用此种模式进行教学,会发挥出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首先,合作训练教学的可行性比较高,其突出特点在于强调“合作”,在进行体育项目的锻炼之时,建立起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体育学习锻炼的同时实现自我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模仿学习,在借鉴优秀学生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体育能力。而由于自身的提升,也可能成为其他同学进行积极模仿的对象,激发班级学生共同进步。其次,在进行合作训练教学时,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此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特征的表现,会偏爱一些团体性的活动项目,而合作训练正是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组,利用小组结合进行体育训练,小组学生进行集体训练从而完成体育训练的要求。此种教学方式能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成长,促进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二、合作训练教学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下的实施重要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体位置,往往会为学生设定的体育活动量,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都只是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状态,难免心生疲惫。而合作训练模式的运用,能将学生放置在课堂主体地位,而体育教师只是充当合作训练的指引者,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训练。在体育课运用合作训练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时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而合作训练的方式,还可以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促成同学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增强与人的沟通理解能力。总体来说,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合作训练模式,能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训练的应用现状

合作训练教学方式在小学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其加以深刻的理解以及课堂运用。利用此种训练模式,将学生之间建立起团队的形式,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实现团体之间的合作优势效果最大化。在学生团体合作的团队中,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上的碰撞、磨合、探索以及最终产生默契,每一个过程都能激发学生的最大潜力,实现自我的提升。虽然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践下,合作训练作为一种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运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

(一)训练模式不够系统化

在一些小学中,由于学生数量众多而班级数量多,所以通常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全校中的体育教师的数量也是比较多的。由于每一个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的理念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性,他们体育教学的理念并不统一。一些体育教师无法积极顺应传统教育方式的改革,而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导致整个年级之间的能力和水平不同。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需要积极提升全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依据每个班级学生的情况不同,制定出适宜的教学方案,促进合作训练教学模式的积极实施。

(二)体育训练的内容未及时进行更新

体育教学跟小学中的其他科目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每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都有针对性的训练目的。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年轻的体育教师会对教学的内容充满激情,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多样化教学,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形式的理解,将体育学习视为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而一些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不重视新教育改革的情绪,不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加以创新,不使用新型的合作训练模式。除此之外,有些教师虽然在积极应用合作教学的模式,但是却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无法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体育课堂的训练目标并不明确,无法最大化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加以教学监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教学虽然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督促学生进行体育合作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监督学生以合作训练并不是对学生的运动自由进行限制管理,而是一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合理监测,促使教师能随时了解和调整学生训练情况。而在有些体育课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却不继续进行体育课程的监督,导致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帮助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会过度小心谨慎,会担心在训练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合作训练。

四、合作训练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具体实施

(一)基于学生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合作训练教学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体育课堂训练,来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实现自身身体素质方面的提升。因此,为了实现体育课堂中高效的合作训练教学效果,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项目训练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基础。教师在体育教学期间,需要依据班级的学生特征进行科学的分组,在制定学生体育训练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自身身体状态以及体育运动量的设定。随着近年来人们的经济水平提升,娱乐方式随之丰富,并且占据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在此种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减退,而对学生来说,在家庭中,周边没有良好的运动条件。而网络游戏以及网络热点的影响,导致学生在体育项目方面丧失了一定的积极主动性。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合作训练模式教学时,需要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运动基础进行科学的分组,在一个小组中,同时存在体育活动能力强以及能力较弱的学生。除此之外,还需要依据每个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浓度进行适当的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之间水平大致均衡,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训练来相互促进,由积极的学生带动参与感弱的学生进行运动。促进学生之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更好地达到最大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采取合作训练小组模式进行教学时,除了需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人性格特征以及体育基础进行合理的分组之外,在不同的体育项目训练之时,也需要依据项目内容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组。例如,在进行拔河运动分类时,需要保证各小组之间男女比例以及体型的均匀,才能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保证活动内容的顺利实施。因此,在进行体育课堂中的合作训练时,并不需要教师固定好分组结构,在一些体育运动中,不同的运动项目所需人数具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体育运动的类型进行多样化的分类,促进班级学生充分地交流与沟通,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综合设计体育合作训练的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训练项目的挑选以及运动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实践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下,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参与其中并不能达到积极的体育学习的作用。久而久之,不仅无法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性,反而会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更加消极懈怠。为避免这种情况,体育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就要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进行积极的调整,在体育课堂上添加一些有趣的体育环节,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在加入体育运动环节时,教师可以结合合作训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践运用,并不是一味地无逻辑性地增添环节。加入环节的内容如果失去了逻辑可行性,那么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继而抗拒体育运动实践。因此,教师在增添体育课堂环节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带来一些问题。首先,在进行体育课堂的环节优化时,需要基于合作训练的教学目的以及体育教学的目标进行综合考虑。伴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提升,教育模式已经从以成绩为主的方式转变为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而体育教学作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主要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科目,但是在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上,也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的。体育合作训练模式的开展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的养成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环节时,注重融合合作训练的教学模式及实践运用,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发展。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探索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课堂中的教学主要的内容方式。体育运动的类型以及种类非常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运动都适合在小学的课堂上进行运用教学,如篮球、橄榄球等。不同的训练内容所涉及的训练方式也是不同的,如跑步和立定跳远,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运动标准都是不相同的,在教学中自然也存在区别。所以,教师在进行合作训练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运动项目的训练要求。

(三)结合分步教学方式实现体育教学效果

在体育训练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骨骼发育尚且不够完善。而在进行运动时,对运动姿势以及注意事项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健全,教师要想促成学生的体育训练过程规范安全性,就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分步训练教学方式。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某种体育运动的教学,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讲解此种运动的分类、属性以及运动方式,特别是运动方式这一方面的讲解十分重要。例如,跳绳这项体育运动,在运动之前,体育教师需要仔细地将运动步骤加以讲解,否则学生自行模仿学习时很容易发生一些安全问题。在进行跳绳运动之前,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进行热身训练,避免在跳绳活动之时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其次指导学生相关的跳绳动作的规范性,进行相应的动作示范。最终在运动结束之后带领学生进行全身的拉伸,恢复运动活力。利用此种分步骤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在体育运动时期的动作规范性,规避学生体育运动时的风险,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运动,感受运动的乐趣。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合作训练教学时,为了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将合作训练与分步骤训练方式进行有效的融合。例如,在进行跳绳运动时,教师先将学生两两分组,使其形成互相监督运动的机制。教师在进行分步骤教学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同组中的同学跳绳动作是否规范以及如何进行矫正。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训练,在促进学生自身的运动规范意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实现互相帮助,建立起完整的学习运动机制,提升学生在体育运动课堂的参与积极性。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的实施推广,人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小学体育课堂也成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合作训练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中的运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还能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增强,作为体育教师,需要积极运用此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运动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运动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