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2-07-28 03:46周瑛昊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注射液动力学

周瑛昊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河南 南阳 473000)

人工关节置换术通过向人体置入人工关节假体,替代患侧关节功能,以缓解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在股骨颈骨折(transcervical fracture,TF)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1]。但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人体损伤较大,且患者多为老年人群,麻醉方案的选择是临床关注热点。吸入性全身麻醉是既往临床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虽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术中可能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紊乱,且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风险大大提高[2]。因此,寻求其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尤为重要。神经刺激仪(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PNS)引导下神经阻滞定位精确,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3]。农兰依等[4]研究中指出,将PNS 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危重下肢手术患者中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结合PNS 引导下神经阻滞、吸入麻醉的应用效果,考虑将两者联合应用于TF手术患者中可提高获益。鉴于此,本研究探讨PNS 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在TF 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94 例拟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TF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病历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观察组(双号),各47 例。全部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项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34 例,女13 例;年龄52~69 岁,平均(60.23±4.21)岁;Garden 分型[5]:Ⅲ型27 例,Ⅳ型20 例;致病原因:摔倒25 例,交通事故12例,外力打击10 例。观察组男32 例,女15 例;年龄50~70 岁,平均(60.12±4.11)岁;Garden分型:Ⅲ型29 例,Ⅳ型18 例;致病原因:摔倒27 例,交通事故11 例,外力打击9 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TF 符合《外科学(第9 版)》[6]中相关标准,并经髋关节正侧位X 线检查确诊;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7]为Ⅱ~Ⅲ级;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④均为单侧骨折,且为首次接受相关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如心、肺、肝、肾等;②对本研究中所用麻醉药物存在禁忌证;③存在陈旧性骨折;④合并精神性疾病;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⑥合并急性感染病,如肺炎;⑦合并神经肌肉疾病,如关节四周肌肉无力、先天发育畸形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⑧合并其他骨关节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瘤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吸入麻醉:术前30 min,采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安徽城市药业,国药准字H34020507,规格:1 mL∶0.5 mg/瓶),0.5 mg,苯巴比妥钠注射液(重庆药友制药,国药准字H50021536,规格:1 mL∶0.1 g/瓶),0.1 g,肌肉注射。入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九旭药业,国药准字H20153019,规格:3 mL∶15 mg/瓶),0.03 mg/k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国药准字H20113509,规格:10 mL∶0.5 mg/瓶),3~4 μg/kg;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国药准字H20163040,规格:10mL∶0.2 g/瓶),0.5~1.0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国药准字H20183042,规格:5mL∶10 mg/瓶),0.2 mg/kg,静脉注射。待充分肌松后将喉罩插至适当深度,固定,确保不漏气后调整呼吸参数,呼吸比为2∶1,频率为12 次/min,潮气量为8~10 mL/kg。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用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国药准字H20173007,规格:250 mL/瓶),体积分数为2%;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25~30 μg/kg;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2 mg/kg,静脉滴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NS 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采用外周神经刺激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型号:SY-708A)定位,坐骨神经:取侧卧位,患侧朝上,以股骨大转子、髂后上棘两点作连线,取中点作垂直线,穿刺点取距该线4~5 cm 处;连接PNS、刺激针,调整参数:初始输出电流为1 mA,刺激脉冲为1 Hz,当腓肠肌收缩后,调整电流至0.3~0.5 mA,垂直进针,回抽无血后注入5 mL 0.4%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河北一品制药,国药准字H20173027,规格:10 mL∶100 mg/瓶)。股神经:取仰卧位,设置PNS电流、频率分别为1 mA、1 Hz,刺激针45°刺入皮肤,待股四头肌出现明显收缩后,将电流下调至0.3 mA,回抽无血后预注入5 mL 0.4%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增大电流后,股四头肌无运动,提示局部麻醉药物已浸润股神经四周,可将剩余20 mL 0.4%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持续注入,神经阻滞10 min 后,待阻滞区域出现明显感觉功能减退即为阻滞成功。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参照对照组。

1.4 评价指标

①血流动力学:于麻醉前、麻醉30 min、手术结束时采用心电监护仪(北京翰林经纬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WM-1)检测两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其中MAP=(收缩压+2×舒张压)/3。②术后疼痛程度:于术后8 h、12 h、24 h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评估两组术后疼痛程度,量表总分10 分,分值越高,患者术后疼痛感越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 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多时间比较采用Friedman 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法校正显著性水平,检验水准=原来的检验水准/比较次数(0.05/3)=0.017。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

两组麻醉前、麻醉30 min、手术结束时HR、MAP 水平逐渐升高,但观察组麻醉30 min、手术结束时HR、MAP 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n=47,)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n=47,)

注:1 mmHg=0.133 kPa。

2.2 术后疼痛程度

采用Friedman 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术后8 h、术后12 h、术后24 h 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19,P<0.001);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显著性水平的事后两两比较发现,两组各时点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均<0.017)。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n=47,M(P25,P75),分]

3 讨论

吸入麻醉经呼吸道吸入七氟醚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进而使患者暂时失去意识,作用迅速,具有一定的麻醉效果[9]。但吸入麻醉对患者应激反应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可能引起术中血流动力学异常,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临床需寻求其他有效的麻醉方案。

神经阻滞通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入神经干、丛周围,对其冲动传导起到阻滞作用,进而阻断神经所支配区域感知[10]。传统神经阻滞定位多采用盲探法,这对操作者的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需熟练掌握人体表解剖标志,极易导致神经阻滞不全,或误入血管,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11]。因此,为降低神经阻滞风险,明确定位十分必要。PNS 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利用PNS 引导,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坐骨神经-股神经周围,阻滞其运动传导,进而阻断患者对疼痛的感知[12]。因此,本研究为观察组患者在吸入麻醉的基础上联合使用PNS 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以进一步提高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30 min、手术结束时HR、MA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可见PNS 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可稳定TF 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分析原因在于,PNS 引导下神经阻滞经穿刺针诱发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做收缩运动,进而对预期阻滞的神经做出准确判断,定位较精准,有利于降低阻滞不全及误入血管风险[13]。同时,患者在神经阻滞后,术中手术区域的传入神经被阻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不显著,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14]。而吸入麻醉仅通过暂时封闭患者意识使其感知不到疼痛,并未阻断其神经意识,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15]。将PNS 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用于TF 手术患者,在麻醉的同时,阻断患者神经传导,能够较好的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

此外,本研究还观察了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2 h、24 h VAS 评分分别高于术后8 h,且术后24 h VAS 评分高于术后12 h,但观察组各时点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PNS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可降低TF 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分析原因在于,PNS 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可通过对局部传入神经的阻滞麻醉作用,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刺激性,且可降低人体的痛觉传导,减轻患者疼痛感[16]。同时,将PNS 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能够降低中枢神经敏感度,延长药物镇痛时间,术后镇痛效果显著[17-18]。冯文广等[19]研究中指出,将PNS 引导下神经阻滞可延长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时间,由此可见,PNS 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在TF 患者术后镇痛中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PNS 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可稳定TF 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且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因此,针对TF 分型Ⅲ~Ⅳ型的患者,临床可于术前进行PNS 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以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延长镇痛时间。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注射液动力学
更正声明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老人夜尿多隐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