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行唐方言的儿化闪音

2022-07-28 05:53王志勇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儿化辅音韵母

王志勇

(河北工程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行唐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与曲阳相邻,南与新乐、正定接壤,西与灵寿交界,北与阜平毗连。行唐方言属冀鲁官话石济片赵深小片,本文调查点为上碑镇南埌坝村和上方乡闫阳关村,合作发音人情况如下:刘素娜,女,32 岁,务农,上碑镇南 埌坝村人;闫小五,男,44 岁,务农,上方乡闫阳关村人。

一、行唐方言单字音系

(一)声母

行唐方言声母共24 个,零声母包括在内,见表1。

表1 行唐方言声母表

(二)韵母

行唐方言韵母共36 个,见表2。

表2 行唐方言韵母表

(三)声调

行唐方言声调共3 个:平声[224]东天开牛红搭拍盒,上声[44]懂九草买老五有哭,去声[51]动半四卖饭树六月。

二、儿化变音中的复杂辅音

行唐方言“儿、耳、二”等止摄开口三等字读音为[əɩ],发音时[ə]较为短促,其后为舌尖后浊边音[ɩ]。实义的“儿”字读[əɩ224],后缀“儿”已与前字音节合音。

在该方言的儿化变音中有一类“双焦点辅音”[1]的变声及变韵现象,本文称之为“复杂辅音”[2]。行唐方言儿化变声和变韵有明显的语音分布条件:当组声母字与[l]声母(开、合呼)和开口呼韵母[ʅ]、[ei]、[ən]拼合时,儿化生成复杂辅音声化韵和[ɺ]、[ɩ]声母;和合口呼韵母[u]、[uei]、[uən]拼合,儿化生成圆唇的复杂辅音声化韵,同时还有等复杂辅音声母儿化韵的自由变体形式。如表3 所示。

表3 行唐方言组声母字与[l]声母(开、合呼)字儿化变音

表3 行唐方言组声母字与[l]声母(开、合呼)字儿化变音

韵母 声母■■‘ʂl(开、合)ʐ kɩ kɩ xɩ ɩərɩ ɺʅ戒指儿 锯齿儿 事儿 — —— 哭天抹泪儿 —一阵儿 — 婶儿婶儿 — 刀刃儿︵,︵,︵,1 kɩw/■kɥkɩ‘w/■k‘ɥxɩw/ʂ xɥɩuərɩ—买主儿 一出儿 小树儿 火炉儿 —耳坠儿 鼓槌儿 香水儿 — —没准儿 开春儿 — 三轮儿 —变音ʅ 例词ei 例词ən 例词变音u 例词uei 例词uən 例词︵,︵︵ ︵,︵,︵2注:“香水儿”异读较多[xɩ]/xɩw]/[ʂ xɥ],其中开口呼的[xɩ]为白读音。︵,︵,︵︵,

张安生等认为,行唐周边的赞皇、元氏东原庄、赵县、高邑、柏乡等地方言组声母在表4 的语音条件下,复杂辅音表现为组音。如以赞皇话为代表,则“行唐话组复杂辅音中舌根音的突显度明显高于赞皇话的组音;与赞皇话一致的是,舌根音在[əŋ、uŋ]韵儿化字里最为突显。例如‘种儿、虫儿’音值接近于

表4 行唐方言组声母字与[l]声母(开、合呼)字儿化变音

表4 行唐方言组声母字与[l]声母(开、合呼)字儿化变音

注:服软儿有两读[ɺuзr]/[ɩuзr]。

声母及变声 ■儿化韵及基本韵母■‘ʂl(开、合)ʐ■k ■k ʂ x ɩ ɺ(ɩ)︵︵︵1 ɐr a 马扎儿 裤衩儿 — — —uɐr ua 鸡爪儿 — 牙刷儿 — —ə зr存折儿 自行车儿 摆设儿 取欢乐儿 —ε—开小差儿 — — —2 æ~ — 铁铲儿 一扇儿 花篮儿 —uə 手镯儿 盖戳儿 小说儿 小锣儿 —uæ~ 地板砖儿 小船儿 — — 服软儿3 ɔr ɔ 灯罩儿 小炒儿 勺儿 乡巴佬儿 —4 əurl əu 一周儿 小丑儿 一把手儿 捡漏儿 肉儿5 ər əŋ 办证儿 斤秤儿 相声儿 棱儿 —6 uor uŋ 种儿 虫儿 — — —uзr 7 ɐ~r ɑ~ 一张儿 一场儿 小衣裳儿 — 瓤儿uɐ~r uɑ~ 奖状儿 天窗儿 双儿 — —

从表 5 可以看到,[u]、[uə]因唇音/非唇音声母儿化韵分为两套,有鼻化色彩的为三组。儿化韵有边音[ɩ]尾的为[ərɩ]组,其中的[ɩ]尾不明显;同时,[l]与[ei]、[u]、[uən]拼合可生成带[ɩ]尾的儿化韵[ɩərɩ]、[ɩuərɩ]。

表5 行唐方言非组声母字与[l]声母(齐、撮呼)字儿化变音

表5 行唐方言非组声母字与[l]声母(齐、撮呼)字儿化变音

注:(1)[ərɩ]组儿化韵,[iərɩ]、[uərɩ]、[yərɩ]韵尾[ɩ]微弱;(2)[uə]①、[u]①声母为唇音,[uə]②、[u]②声母为非唇音。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儿化韵 ɐr ɐr iɐr uɐr韵母 a ia ua儿化韵 зr зr iзr uзr yзr韵母 ə uə① ε æ~ iə iæ~ uə② uε uæ~ yə yæ~儿化韵 ɔr ɔr iɔr韵母 ɔ iɔ儿化韵 ɐ~r ɐ~r iɐ~r uɐ~r韵母 ɑ~ iɑ~ uɑ~儿化韵 ərɩ ərɩ iərɩ uərɩ yərl韵母 ɿ u① ei ən i in u② uei uən y yən儿化韵 ə~r ə~r iə~r韵母 əŋ iŋ儿化韵 o~r uo~ r yo~ r韵母 uŋ yŋ儿化韵 əur əur iəur韵母 əu iəu儿化 四呼

从行唐方言声母[ʐ]、[l]分合来看,[ʐ]在儿化韵中的实际发音为半元音[ɺ],偶有[ɩ]变体出现,如服软儿[ɺuзr]/[ɩuзr],[l]在儿化韵中变声为[ɩ]。即[ʐ]、[l]各自分别变声为[ɺ]、[ɩ],分立而极少出现合流现象。

张安生等依据元氏、赞皇、行唐等七处方言复杂辅音、声化韵的表现将元氏型儿化变音分为元氏2/槐阳镇、赞皇(元氏1/东原庄、赵县、高邑、柏乡)、行唐、魏县1/冯庄四个次类,并指出,四个次类儿化变音有以下特点值得注意:

其三,行唐、魏县冯庄话显示,在声化韵形成过程中,开口呼、合口呼条件对音变有一定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开合二呼声化韵稳定性不同,开口呼比合口呼稳定;一是合口呼通过降低圆唇度趋向开口呼。同样的现象我们在河北南部其他方言中也有发现。

三、儿化变音中的闪音

闪音是发音器官中有弹性的部分如双唇、舌尖、小舌弹闪一次,使气流在很短时间内开闭交替所发的音,“好像发了一个很软滑的爆发塞音”[3]91。儿化韵中的闪音属于增音现象的一种,河北及周边的山东、山西、河南都较为多见,早期见于报道的如徐通锵、董绍克、太田斋、王洪君、仇志群,后续研究如赵光智,钱永文,杜凤梅,近期如李巧兰、高晓虹、段亚广。本文以儿化闪音较多的行唐方言为例,结合元氏、赞皇、赵县、高邑、柏乡等周边及中南部方言,对此展开讨论。

(一)行唐方言的儿化闪音

行唐有闪音的儿化韵例词如下,依韵为序,调查未见闪音的韵不再列举:

在行唐方言 36 个韵母中,除[əɩ]、[yɣ]暂未发现儿化韵用例外,其余34 个韵母都有儿化韵。其中31个儿化韵中有闪音,[ʅ]、[uε]、[ei]儿化韵暂未发现闪音。通过上述描写,我们认为行唐儿化闪音具有如下特点:

(1)绝大多数儿化韵中都有闪音,闪音的主要形式是[ɾ],但在复杂辅音声母,[ɩ]及[k]组声母(合口呼)后为

(2)闪音的出现与声母发音部位有关:除[k]组声母(合口呼)后为个例外,[p]组、[t]组、[ts]组组、[tɕ]组及零声母后都出现闪音,其中[t]组声母后的闪音较多(其可以组合的韵母也较多)。

(3)闪音出现在介音[i]、[y]后,因“儿”卷舌部位与[i]、[y]不具有“可共存发音的同时性”。其与[u]的位置先后,李巧兰认为河北方言中闪音在声母后、介音[u]前[4],段亚广认为登封方言闪音与[u]同时发音,或者说是一个圆唇的闪音[5]。本文认同段亚广“圆唇的闪音”说法,并进一步认为,在行唐方言的闪音中,[u]作为介音,圆唇特征其实已扩展到声母发音之初,并使声母和闪音都圆唇化,在这个意义上[u]作为合口介音的主要音色特征是先于、至少是不晚于闪音的。我们在标注音标时,依然把[u]介音标注在前。介音 [i]、[y]对声母和闪音的影响同[u]。

(4)闪音与卷舌儿尾韵(包括带[ɩ]尾的)共同出现。非儿化韵中偶尔也会出现闪音,如“八[pɾa]成儿,这应是闪音逆同化的结果。

(5)闪音有强弱之分,在大多数情况下为具有清晰明显音色特征的闪音[ɾ],有时也为较弱的闪音如:皮儿[p‘iɾərɩ]实际音值为[p‘iɾərɩ],猪肚儿[tuɾərɩ]实际音值为[tuɾərɩ],一句儿[tɕyɾərɩ]实际音值为[tɕyɾərɩ]。在气流特别强的个别情况下,闪音连续颤动成颤音[r],如:没法儿[frɐr]。

我们再通过praat 来观察儿化闪音的语图特征(见图 1):

图1 儿化闪音的语图特征

(1)从“小棒棒儿”来看,闪音后接元音的第三共振峰明显下降,第二共振峰略有上扬,对第一和第四共振峰影响不大。

(2)“刀儿”闪音除阻处有明显的冲直条,“袖儿”的冲直条也较为明显,“棒儿”的冲直条很微弱。

(二)河北中南部方言中的闪音

除以行唐方言为代表的上述6 个方言点存在儿化闪音外,河北中南部其他方言中也存在数量和出现条件不同的儿化闪音,本文归纳如表6。

表6 河北中南部方言儿化闪音比较

续表6 河北中南部方言儿化闪音比较

从表6 中我们可以看到闪音在行唐和整个中南部方言中的特点:

(1)从行唐及周边元氏、赞皇、高邑、赵县、柏乡等方言来看,声母方面,[t]组后闪音的语音分布条件最广,出现最多。[t]组声母与开、齐、合口呼拼合儿化都有闪音出现;[p]组声母与齐齿呼相拼儿化闪音出现较多;[ts]、[tɕ]组和零声母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产生儿化闪音组声母字儿化闪音主要出现在行唐方言中;[k]组声母字儿化基本没有闪音。从介音来观察,齐齿呼儿化闪音出现最多,撮口呼儿化多半可以出现闪音,开口呼半数可以出现闪音,合口呼少部分可以出现闪音。

(2)从河北南部方言整体来看,声母方面,仍是[t]组后闪音最多,语音分布条件最广。其次是[ts]、[p]、[tɕ]组及零声母组声母最少,[k]组声母字儿化基本没有闪音。从介音观察,有齐齿呼的音节中闪音出现的都较多。总体来说,声韵组合[t]组开口呼、[p]组齐齿呼儿化中闪音出现频率最高。

(3)闪音主要分布于河北南部地区,集中在冀鲁官话石济片和晋语区,冀鲁官话沧惠片有零星分布。在闪音分布区域,闪音数量与方言点儿化的整体特征类型相关:“儿”缀的音值在中南部方言中多与舌尖后边音形式相关,或为( 元氏东原庄、赞皇、高邑、赵县、宁晋、柏乡、隆尧、南宫、魏县、邯郸县等),或为包含[ɩ]的音值形式,如行唐的[əɩ]等;有复杂辅音出现的行唐、赞皇等地闪音较多,其他如无极、正定、冀州、武强等方言极少。也和新老派发音相关,如元氏、赞皇,新派闪音普遍较少,老派儿化闪音明显多于新派。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在冀南、豫北与晋东南交界毗连地区汉语方言变音现象地域集中、类型丰富、演变复杂,行唐方言儿化变音的三种类型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其中闪音与儿缀音值、声母部位、介音类型都有密切关系,与河南登封方言的“介音式儿化闪音”[5]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其与复杂辅音亦有关联,是以该方言为代表的冀南方言独具的鲜明特点。

猜你喜欢
儿化辅音韵母
声母韵母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有趣的“儿化”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单韵母扛声调
北京话(36)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