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笔墨起烟霞

2022-08-04 06:09唐雪元
名家名作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写意画牡丹笔墨

唐雪元

宫一心,原名宫泮波,号禅墨华堂主人,出生于大连,籍贯辽宁沈阳,祖籍山东莱阳,是东莱宫氏第29 世后裔。当代著名书法家、国画家、金石篆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国礼书画家。现为人民文艺协会副主席、文化部中国乡土文化艺术协会发展中心副院长、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外名人书法研究院书法名誉教授、东方作家文化传媒艺术顾问、山东政报集团艺术顾问、宫一心书画艺术馆长。

书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全国、国际书画大展赛并获奖,作品先后被雷锋纪念馆、辽宁美术馆、法国艺术馆、英国伦敦美术馆、日本东京美术馆等国内外百余家艺术展馆收藏;事迹被《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大辞典》《国际书画家名人录》《中国当代书法家名人大辞典》《友爱和平· 中日名家书画交流展》《东方典藏四十年文创成果精品选粹》《国家记忆人物大典》等收录。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他出生在东北大连,于黑土地上长大,从骨子里给人一种大气、睿智的感觉。

他的画让人眼前一亮,清新、唯美、尚意,生动鲜活、格调高雅、笔墨老到,有很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很深的功力又富有才情。观之,画家内心的敏感与细腻一览无遗。

于他本人,我并不熟悉,但不熟悉并不妨碍我对他书画作品的喜爱和崇尚。

他,就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国画家、金石篆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国礼书画家宫一心先生。

写意花鸟画从明代徐青藤、陈白阳兴起,到民国吴昌硕、齐白石几乎达到了顶峰,其间名家辈出。如今从事艺术行业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留心传统、醉心笔墨的人很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人们很难踏踏实实地坐下来每天面对笔砚,诱惑很多,各种艺术样式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现代艺术作品形式多、内涵少,浮躁多、精神少。宫一心先生的画很容易被人记住,除了他个人风貌强烈以外,画境、画意耐品耐读也是其重要因素。

早在南北朝时期,美术理论家谢赫就提出绘画理论中的“六法”论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点在当今中国画创作中仍被奉为圭臬,其中“气韵生动”排第一位,后五项都是为它服务的。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审美中,生命感最被人们所崇尚。对生命的崇拜和热爱让我们喜爱一个“活”字,这在花鸟画中体现得尤为显著。花花草草、鸟兽虫鱼都成为人们对生命的盼顾与关照。所以,在中国花鸟画中往往把形象的真实性放在其次,而强调夸张描绘对象的情态,使得它们更加生动传神,整个画面气韵流畅。画面的每一处笔墨都要体现出生命感,要在整个画面环境中和谐相处。这一点是深具哲学意义的,也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所在。

且品一心先生的《富贵平安》《玉骨娇容》,依我之见,确为牡丹画中之精品。

先生这两幅牡丹,均在结构、布局、疏密、线条上下功夫,纵笔挥洒,浓淡相宜,用极富渗透力的笔墨描绘牡丹唯美的花、浓郁的叶、劲健的枝,使之浑厚华滋、美好和谐。画面或绚丽璀璨、或清新明快、或富贵神秘、或激烈奔放、或恬淡细润、或婀娜多姿,色彩亮丽处生动怡人,纵深处神秘、幽邃,水彰墨化,彩墨交融,虚实相生,抽象与具象和谐统一,显现了极强的感召力。他画牡丹工写兼用,使色彩自然透明;注重光影和质感,让景致水灵丰腴,不断提高作品的立体感和艺术魅力,在方寸之间营造出赏心悦目的唯美意境。

《虎啸山林》 宫一心/作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有国色天香之美誉,引领群芳,地位尊贵。从古至今,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对牡丹颇为喜爱,更是留下了千古名言,脍炙人口,牡丹的雍容华贵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得到充分的表现。一心先生笔下的牡丹,多为盛开怒放,大气丰满;写意牡丹造型比较写实,笔墨比较写意,水墨淋漓苍润,色彩艳而不俗,既有传统笔墨底蕴,又合乎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色、 光、态、韵,各臻其妙,清纯感人,雅俗共赏,自成一格。

传统写意画大致分为“画院写意画”和“文人写意画”两大类,前者追求纤细雅致、赋色明丽;后者则构图简单,多以“四君子”为题,“写意”的意味浓厚,画家作画的焦点在于抒发内心的情感和理想。

一心先生的写意画,重视细节的描写,但又不苛求细致工整;构图简约,却又不疏简质朴。可以这么说,先生的写意画,在确定了一定的主题和内容之后,已不再沉溺于对细节的精雕细刻,而是将重点放在“意”的传达上。显然,一心先生的趣味和焦点已更多地落在笔墨的审美价值上,他关注的是某种气质与精髓,流于笔端,在画面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富贵平安》 宫一心/作

如先生的《红梅报春》,构图讲究,下笔巧妙,画面主次分明,浓淡得体,黑白兼用,干湿相成,达到“疏而不散,密而不堆”的程度。

梅具有“四德”,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即元、亨、利、贞四德,运用在人事上,即为仁、义、礼、智四德。后人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和平。这些都是梅花的象征意义,其常与其他吉祥物画在一起,有梅的图案,就有招福的意义。一心先生所画的这幅《红梅报春》,构图新颖独特,红梅盛开各有各的姿态,惹人怜爱。 红梅寓意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其开于岁末春初,有花魁之誉,雪魄冰魂,铁骨丹心,报春而不争春,喻人品德高尚、坚贞而有气节。同时,这幅画也体现了画家本人的情操,是谓“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入人间品愈上。冰魂正气昭昭在,万古传颂第一香”。

又如一心先生的《朝气蓬勃》,赏之,让人爱不释手。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竹子历来为国人所喜好。竹,非草非木,遍生各地,亭亭玉立,经雪不凋,四时常青。竹既有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翠色长存的高洁,以劲节、虚心、萧疏的个性,代表着不屈的气节、谦虚的胸怀和脱俗的品质。

《朝气蓬勃》表现的是翠竹傲雪的场景。画作以一簇主竹为中心,杂以细竹与新笋,构图大气,神韵飞扬。这幅作品除了体现竹所具有的高洁、正气、风骨、亮节、虚心和清廉等寓意外,还尽显“风雨不能摇,雪霜颇能涉。纸外更相寻,干云上天阙”的豪情,更体现了一种风雪弥坚、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画面上似乎有一股寒流迎观者扑面而来,既有古朴苍茫之感,又不失细腻中的清丽,极富玄禅悠远之风。在作者的画笔下,雪竹更为传神,彰显了潇潇清竹在霜雪的肆意侵袭下宁折不屈,赞扬了雪竹的冰清玉洁和高贵品质。

领略一心先生写意画的艺术魅力,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行为,是艺术的布道和美育的传播。中国画的灵魂就是“笔墨味道”,这种味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国画重在对生活的观察和参与,要求将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人一兽、一鸟一虫刻画在心里。作为画家,若没有对世间万物形态准确把握的造型能力,一定成不了好的画家。也许正是平常习惯用心去一点一滴地记录大自然的物态和一切能入画的生灵的形象,一心先生才会一拿起画笔,心中的花鸟形象便立刻鲜活地流露出来,意在笔先的创作能力瞬间彰显。

在一心先生的画中,我们看到了书法与绘画相互间的和谐,立意深远的画面,配合灵韵潇洒的题字,相得益彰。

这里也要说说他的书法,仅从画作的题字看,当有着不凡的功力。古人就有“书画同源”之说,花鸟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更是强调,“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这就是说,书法和画法是统一的,国画中的每一笔、每一点墨都是书法的一笔一画,中国画也正是因此才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性。

要想在国画中有建树,没有书法功底是不可能的事。一心先生的画作中有大量的题诗题字,并且随着画面的变化,题字也会变化,时而隶时而篆,时而有魏碑笔意,他都能转换自如,与画面十分协调。这体现了他对书法的驾驭能力之强,可以想见,没有多年的临池苦功是很难做到的。

且观一心先生的书法作品《观沧海》《海为龙世界》《诫子书》《有志者事竟成》等,无不让人赏心悦目,作品奔放自由,法度严谨,厚重而不失飘逸,如行云流水,神采飞扬。书风有质朴古拙之气、雍容典雅之风,个性显明,笔力苍劲,余韧有度,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让人钦佩的是,从艺四十余载的一心先生,领悟了“二王”的潇洒俊健,楷书鼻祖钟繇的气韵灵动,草书鼻祖张芝的用笔精论,南北朝魏碑的雄强,欧阳楷书的险峻,柳公权的瘦硬,颜真卿的筋骨,张旭的狂草气势,孙过庭的书论等精髓。几十年如一日,自觉修己根本,觉悟自性、心向内求,觉悟天道、人道、书道等修为,使书画作品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与灵魂。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作品就是体现时代风貌、表现艺术家内在修为的载体。如今的一心先生已是桃李满天下,描绘出了执着追寻艺术的人生轨迹,也迈出了为人、为师的坚实步伐。

我衷心期待一心先生在虎年之中再一次迎来艺术创作的春暖花开,也再一次结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丰硕果实,相信这也是熟识先生的每一个朋友内心真诚的祝福!

《长寿图》 宫一心/作

猜你喜欢
写意画牡丹笔墨
牡丹
赏牡丹
浅析明代画家徐渭的写意花鸟画
绿牡丹
论八大山人和徐渭写意画之共性——荷
中国传统“工笔画”画种名称溯源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