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第安人营地》和《杀人者》看海明威的生死观

2022-08-04 06:09王润沁
名家名作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印第安生死观硬汉

王润沁

海明威先生是20 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文学作品对当时的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民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海明威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西班牙的内战,这些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战争的血腥与残忍,同时,在这些惊险的经历中,他也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而海明威最终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作品不乏对死亡的描述与思考。《印第安人营地》被广泛认为是海明威最早出现对生与死关系思考的短篇小说,是海明威关于生存与死亡这一类主题小说写作的一个重要起点。所以要研究海明威前期形成的生死观,《印第安人营地》这篇作品是一个重要出发点。而《杀人者》是继《印第安人营地》之后发表的,是对《印第安人营地》中生死观念的发展,且这篇小说是海明威较为著名的一篇短篇小说。因此,《杀人者》这篇短篇小说是研究海明威早期生死观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理解、领会海明威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提到的价值观和生死哲学,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活及死亡,培养珍惜、敬畏生活的意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生死观念之展现

“生死观”是指世界上人们关于生与死的根本意识和态度,是人生观的一个具体体现和重要构成部分。所谓的生死关系哲学,就是指通过对人类生活过程中的各种生命和人体死亡关系作出深刻的生命反思和自我追问,从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关于生死关系哲学的一种较为总体性的看法及根本性的观点。海明威被普遍认为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多部文学作品以生死理论为重要主题,并且他对现实生活及人类死亡的深刻探索和研究广泛性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有名望的哲学家。认真阅读海明威的作品,领悟其中的人类生死观和道德哲学,对初步了解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和基本含义,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印第安人营地》死亡主题创作的奠基石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中,最早出现关于生与死之间摇摆不定的这种感情的是他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所以,《印第安人营地》被广泛认为是海明威关于生存与死亡这一类主题小说写作的一个重要起点。

《印第安人营地》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小男孩尼克跟着他的父亲到印第安营地为当地妇女做剖宫产手术。跟随父亲工作的尼克目睹了新生命的降生及原有生命的离去,他初步对生与死产生了自己的思考,内心对生死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文中描写医生到孕妇住处之后,便开始着手救治病人,用自己携带的一把大折刀对孕妇进行了剖宫产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孕妇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痛苦,而新生儿的父亲,也就是印第安男人,在新生命降生的欢乐的日子里却选择了自杀,这不禁让读者为之思考,思考印第安男人为何要自杀。印第安男人的死也是有原因的,自己的妻子在分娩时没有打麻药,从而要受那等痛苦,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睡在上铺,任自己的妻子被白人医生摆布。作为一个男人、一位丈夫、一名父亲,印第安男人的尊严不允许他苟活着,所以他选择了自杀。

尼克的父亲在术后对自己的儿子有些许抱歉,后悔让尼克看到这一幕。而尼克则向父亲提了七个问题,这是七个关于生死的问题,由浅入深。这七个问题的提出,表示尼克已经开始思考关于生与死的问题,对生存与死亡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在《印第安人营地》这篇文章中,海明威采用了儿童叙述视角,从小男孩尼克的立场出发,通过小尼克的视角去看待印第安营地中新生命的出现与原有生命的离开。文章中描写道,回去的路上尼克不再像来时那样粘着父亲,他与父亲各坐船的一头。来时的湖水是冰冷的,回去的湖水却是温暖的。水在西方文明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希望与成功。这里水的温度变化正暗示着尼克内心的变化,尼克的心中产生了对生与死的思考,由一个对生死毫无感觉的懵懂少年开始转变为一个对生死有一定认识的、成熟的人。

《印第安人营地》这篇文章,向读者彰显了先进的现代文明可以给予人身体上的健康,却无法治愈人的精神,无法解脱人精神上的痛苦。小男孩尼克在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后,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对生与死的思考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深入,最后形成正确的生死观。

(二)《杀人者》中生死哲学的发展

短篇小说《杀人者》是在《印第安人营地》之后发表的,相较于《印第安人营地》,《杀人者》中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要更为明显。《杀人者》也依旧贯彻了海明威写作的“冰山风格”,在简单的故事情节中,同样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杀人者》中的主题有六个人,其中,杀手有两人。

在故事的开头,两位黑手党装扮的男士走进餐馆,独特的装扮使他们一看就非常危险。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杀手身份,一个杀手将厨师和服务生绑在厨房,另一个杀手在餐厅里等着他们今天的杀戮对象——安德森。但后来安德森没有来,于是他俩便作罢,离开了餐厅。在两个杀手走后,老板乔治让服务生尼克去通知安德森有人要杀他,尼克来到安德森家,发现安德森正躺在床上,在听说有人要杀他时也毫无起身逃亡之意。尼克对此十分不理解,他对乔治说,他无法理解安德森为何如此平静地待在屋里,而乔治却很平静,并且叫尼克最好不要再想这件事。

在这篇短篇小说中,海明威依旧没有做过多的修饰,文章的大部分内容都采用对话形式进行展现。但这篇文章的死亡主题依旧非常明显,因为文中存在“杀手”,而“杀手”也准备进行杀戮。《杀人者》中海明威所展现出的生死哲学是多维度的,相较于《印第安人营地》,《杀人者》中有更多的主体,这些主体对待死亡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厨师山姆感到非常恐慌,尼克则对安德森的将死义愤填膺,老板乔治则是喜怒不形于色,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而作为被杀的对象,安德森则十分淡然,仿佛是万念俱灰地在等待着死亡的到来。而两位杀手在谈论“杀人”这件事时也平常到仿佛只是去路边买菜一般。不同于《印第安人营地》直接地将死亡的凄凉画面摆给读者看,《杀人者》全文没有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死亡的凶残,全部人物均采用简短的对话,不过多表露情绪,却依旧让读者感受到了死亡的压力,同时因人物的不同态度而产生思考,在思考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三)生之难、死之易的体现

在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的描述中,生存似乎十分艰难,死亡却非常容易。印第安营地的生活条件并不好,现代文明也并未普及,所以印第安妇女受了不少罪,且难产两天,之后虽然请来了医生,但却是在无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剖宫产,这种痛楚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新生儿的诞生伴随着母亲的极大痛苦,会让人觉得生命的到来如此艰难。且这个新生儿刚一出生就没了父亲,等待他的未知数太多,所以,生是很艰难的。相比较而言,死亡好像更容易一些。因为印第安男人的死去好像没有一丝痛苦,他没有发出一声声响,还是尼克的父亲在做完手术后,去掀印第安男人的被子时才发现的。而印第安男人为何自杀却是众说纷纭。第一种说法是妻子那么痛苦,他却无能为力,因为太心疼妻子,所以最后选择了死亡。第二种说法是他觉得自己只能躺在床上,宛若废物一般不能动弹,什么都做不了,不像个有担当的男人,所以羞愤地自杀了。最后一种说法是他忍受不了妻子与乔治叔叔通奸,太过气愤所以自杀了。以上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但排开印第安男人的死因不谈,这个男人勇于面对死亡就已经凌驾于许多人之上了。当其他男人都避之不及的时候,他沉默地选择了面对,并且在最后选择死亡时,他也从容淡定。他不畏惧死亡,坦然地接受它,这是一种勇敢。且他之所以选择死亡是因为想用死亡这种方式与自己的命运作斗争,他不愿这样忍气吞声地任命运摆布,所以他最后选择了死。但印第安男人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其实也在于勇于承担生活的重量。

二、生死观念之意义

(一)生与死矛盾下的悲剧意蕴

在《印第安人营地》中,新生命的到来与原有生命的消逝构成了一对矛盾,其中又蕴含了深刻的悲剧意蕴。先来谈谈文中涉及的人与命运顽强抗争且最终获得胜利的部分。文中的产妇,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将孩子平安诞下。即便忍受着刺骨的切肤之痛,这位伟大的印第安妇女也没有选择死亡,而是忍受着疼痛。屋里,一名年轻的印第安妇女痛苦地躺在木板床上,她遭遇了难产。印第安妇女在难产这种身体与精神双重重压的情况下,依旧努力地保持自身的清醒,对于生依旧有着强烈的渴望。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支撑着她在无麻醉的情况下接受了剖宫产手术,并且在最后保住了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凭借自己顽强的精神意志成功地对抗了命运。

而印第安男人的不明自杀给印第安妇女成功诞下孩子的欢乐气氛蒙上了阴影。在印第安妇女因剧痛产生的惨叫声中,印第安男人用一把剃刀静悄悄地、不被任何人察觉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妻子难产了很多天,最后还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进行的手术,非常艰难地生下了孩子。而他却异常简单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生之艰难与死之容易产生了矛盾,印第安男人的死凸显出在死亡面前人类是如此的脆弱与渺小。新生儿的生与印第安男人的死,这一组生死矛盾中蕴含着丰富的悲剧意蕴,凸显了人的生命在死亡面前的脆弱与渺小,但也凸显了拥有顽强意志的人在死亡面前的强大力量。

(二)生死哲学中的“硬汉”精神

海明威是公认的“文坛硬汉”,他的作品中不乏勇于与命运作斗争的坚毅果敢、百折不挠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只能被消灭,不能被打败。同样的,在《印第安人营地》和《杀人者》中,也有一群这样的拥有着“硬汉精神”的人物。《印第安人营地》中的产妇和印第安男人,《杀人者》中的尼克和安德森,他们都具备“硬汉精神”,虽同样是“硬汉精神”,他们的“硬汉精神”却也各不相同。

产妇的硬汉精神是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她是小说中身体上承受苦痛最多的人,却也是求生欲望最强烈的一个。再艰苦的条件都不能使她失去对生的追求,她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海明威在她身上寄寓了人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精神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换言之,产妇是海明威正面硬汉形象的一个集中体现。

而选择了死亡的印第安男子也同样是“硬汉”的一种表现。印第安男子的死,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关于他为何自杀有多种解释,但不管是从哪一种解释出发,印第安男子都是在用自身的死亡与命运做抗衡。第一种解释是说印第安男人选择自杀,是因为他无法忍受自己的妻子与乔治叔叔通奸。文中提到“乔治大叔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支雪茄”。而根据印第安当地的传统习俗,在孩子降生时,孩子的父亲需要给其他人分发雪茄,而现在做这个动作的人是乔治叔叔,这就在暗示新生儿的亲生父亲其实是乔治而非印第安男人。这对于一位男性来说是莫大的侮辱,他在自己不幸遭遇腿伤,最脆弱的时刻又被妻子背叛。他内心的愤懑无法排解,他只能选择用这样无声的方式——自己的死亡,来报复命运对他的不公。

而在短篇小说《杀人者》中,海明威塑造了“悲情硬汉”安德森这一形象。安德森不同于其他作品中的硬汉,海明威对他的用墨极少,海明威没有直接去写安德森如何,读者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安德森是个怎样的人,读者需要通过故事背景以及其他人物的对话来揣测安德森的心理。小说中尼克与安德森有一场对话,而从对话的开始直至结束,安德森都始终面对这一堵墙。“墙”在这里也是一种象征,有“墙”在,那人们便会停滞不前,安德森一直面对着墙,实际上也是安德森已经放弃逃亡,准备坦然面对死亡的一种表现。面对死亡,安德森并没有像平常人那样非常畏惧,哭泣叫喊着不愿死,他十分平静地接受了自己将死的事实,并沉默地、坦然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安德森的视死如归,在面对死亡时依旧保持着绅士风度,这何尝不是一种“悲情硬汉”的形象。

产妇选择生存下来完成自身对死亡的英勇抗争,而印第安男人则选择以毁灭自我的方式来完成其对悲惨现实的控诉,安德森选择泰然地面对死亡,三者在生死中的痛苦挣扎都将海明威的硬汉精神凸显得淋漓尽致,这是渺小人类在强大现实面前的顽强抗争,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赞扬。

三、领悟海明威作品中的生死哲学

研究和阅读海明威的文学作品,领悟其中的生存与死亡哲学,对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生存与死亡,珍惜和敬畏生活,培养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仍然具有积极深远的指导价值。

(一)认识到生命的必死性

古罗马思想家塞涅卡说:“一个人必须不断地想到死。”其意思是说,我们只有念念不忘人的脆弱性和有死性,才能够面对死亡恰当地安排自己的人生,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有序、从容。他认为,凡对死亡无意识的人,对生命也就心不在焉,而这样的人其生命也最短促。而在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和《杀人者》中,海明威蕴藏在文中的关于生与死的思考正是这两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短暂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内创造无限的价值才是在活着的时候该思考的问题。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生命有足够充分的认识,他才能够彻底明白生命有多么可贵,多么需要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培养死亡意识,认识到生命的脆弱性和短暂性,使生活具有紧迫感,从而克服惰性,对于积极、有序地进行人生与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正确的生死观

畏惧死亡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生欲,适度的惧怕是非常正常的。但同时,过于畏惧死亡是不正常的。因畏惧死亡而变得畏手畏脚,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愿意面对,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每个人在活着的时候都应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享受生活,培养正确的生死观。所谓正确的生死观,是指在充分了解自己生命的本质以及死亡必然性的同时,拥有良好的心态与明确的目标去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就如同海明威一样,他的人生经历过许多曲折,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依旧活得十分坦然,不会因为过往的不愉快经历而变得不敢去体验生活。海明威做到了直面死亡,他的一生都在不断思考生与死的关系问题,并且,关于生与死的认知,他一直在不断地深化、不断地领悟。阅读海明威的作品有助于培养正确的生死观。在海明威晚期的文学作品中,他对于生与死的思考也走向了成熟。他在晚期的文学作品中明确表示,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死亡,直面死亡反而会使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直面人的死亡其实不是为了重新打开令人烦恼的潘多拉盒子,而是要以更丰富、更富有同情心的生活形式重新直面自己的真实人生。

(三)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从思考生存与死亡关系的角度出发,告诫读者要用心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一个人真正地直面自己的死亡,思考自己的死亡,赋予自己的死亡以神圣性,探讨自己的生命和死亡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生死观,从而真正地感悟到自己人生的核心价值和重大意义。海明威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理念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著作中蕴含的打不垮的“硬汉”气概上。《印第安人营地》和《杀人者》这两篇短篇小说也将海明威小说的“硬汉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印第安产妇即便在生活中饱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她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不断地与之进行搏斗,最后顺利地将孩子生了下来。《杀人者》中的安德森则是悲情硬汉的形象,他毫不畏惧死亡,而是静静地、淡然地迎接死亡的到来。

当今社会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身处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新时代,总体上个性张扬、乐意表现、目标清晰,但也存在自私、功利主义、耐挫能力弱、心理浮躁等个性化的缺陷,导致人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全局的利益,过度追逐名利,在面对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阅读海明威的文学作品,领悟其中的生死哲学,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正确地看待财富、权力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当遇到困难时不要选择放弃、不要选择逃避,而是要勇敢地面对,明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遭受挫折,唯有具备不屈不挠的理想信念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最终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战胜所有挫折。

四、结语

海明威与“死亡”这个主题有着不解之缘,正如卡洛斯·贝克所言:“他只写一个主题:在一个失去所有价值,只剩下强烈情感的世界,人类会如何面对死亡。”上述关于海明威先生作品《印第安人营地》与《杀人者》中的“死亡”哲学的分析,可以使人明确地感受到海明威先生前期对待死亡的观念和态度。海明威用他一贯使用的“冰山风格”,极其简单地创作了《印第安人营地》以及《杀人者》两篇小说。在这两篇小说中,前者的死亡是主体主动去追求的,印第安男人自己选择了死。后者除了死亡主体以外,还有旁观者与施动者,从不同人、不同角度去表现每个人的生死观。他虽然在这两篇作品中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死亡,但却都是虽死犹生的人物形象。他们要么肉身受到毁灭,精神得以长存,要么在心灵上战胜了死亡,肉体也没有被摧毁。但是这些人物都无法避免死亡,死亡还是他们生命的终点。所以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既无法避免所谓的死亡,也绝对不能因为畏死而变得缩手缩脚,犹豫不前。即使最后终将以死亡作为生命的结尾,也必须让自己在面临死亡之前的生命变得更加富有意义,即使生命已经结束,精神也绝对不能崩溃,要超越死亡去获得生命的自由与幸福。这便是海明威在这两篇短篇小说中体现的他前期对于生与死关系的思考。由此可以体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并不会否定生命在死亡之前所创造的价值,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生命具有有限性,人的生命才更完整,更具有价值。

猜你喜欢
印第安生死观硬汉
硬汉合体
Dancing for theDead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山的最高处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试论新美南吉《百姓的脚,和尚的脚》中的创作意识
试析日本人的生死观及其成因
硬汉柔情
Ten Little Indian Boys十个印第安小男孩
英国硬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