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天成 意造境生

2022-08-06 05:07
名家名作 2022年8期

芳 华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有着染人襟袖、至夜犹存的香气,还有如醉了酒的美人般艳丽的颜色的,大概也只能是牡丹了吧,“国色天香”自然成了牡丹的代名词。这样的美称知名度高,流传久远,至今人们的口头、笔下提及这美妙的词语,定会毫不犹豫地想起牡丹来。其花朵硕大,色泽艳丽,香气怡人,因此自古以来就成为典雅吉祥的化身和富贵兴旺的象征,被各朝各代不计其数的人称赞之、颂扬之、讴歌之,写之、咏之、画之。

陈永华先生对牡丹情有独钟,但再怎么喜欢,如果要画出“真国色”的牡丹,也非易事。他为了画好牡丹,常常留意牡丹的生长情况,每每碰到牡丹,总要观察上半天,也常常拿着个画夹去写生,一画就是一整天,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如果没有这样的吃苦精神,没有这样对绘画事业的执着,又怎么能画出如此神韵天成的牡丹啊!

《硕果累累》 陈永华/作

他画的牡丹,构思精巧,形似神肖,墨韵酣畅,用笔细腻,线条流畅而又润泽,用墨独到,妙趣横生,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牡丹在他的笔下,或风姿绰约,或姹紫嫣红,或雍容华贵。他师法古人,师法自然,技艺不断提高。师古人却不为古人的技法所役,师自然又超越自然,有创新而又得体。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他还吸收和应用了透视的表现手法,布局巧妙独特,达到融贯中西、神韵天成的境界。

陈永华先生说,牡丹以特有的富丽、丰茂和尊贵,被视为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的象征,所以一定要画好。他画的牡丹,一丛丛,一簇簇,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刚刚绽开,有的迎风怒放,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牡丹王”这样的称呼正是对他所画牡丹的肯定和认可。

陈永华先生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陈葡萄”。

葡萄不仅味美色艳、玲珑剔透、珠圆玉润,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人奉为“水晶明珠”,历来被人们视为果中精品,而且成簇成串生长,硕果累累,本身多籽,意为多子多福,有丰收、富裕、圆满之寓意,是对美好未来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千百年来深受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赞美,自古就是文人们吟咏歌颂的对象,也是历代画家钟情的创作题材。

陈永华先生一幅幅精美的葡萄画,葡萄藤像是紫色的带子一样爬满了架子,那一颗颗葡萄犹如晶莹的露珠,又像是颗颗龙珠,葡萄外表的皮像一层薄薄的云母色的外衣,那么形象,那么逼真。葡萄藤像是飞龙的胡须一样。有时果实和藤蔓,叶子与小鸟、蝴蝶等相映成趣,不觉让人开心起来、兴奋起来、欢欣起来。那一颗颗、一串串、一架架,沉甸甸的、晶亮亮的、饱胀胀的果实,成了他的最爱。

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咫尺小幅,那玲珑剔透、晶莹饱满、美丽丰盈的葡萄,是那么的诱人,墨色交融,用笔沉酣,明暗有致,虚实相应,不仅调动欣赏者的视觉,连味觉和触觉也瞬间被打开。运笔圆润流畅,构图和谐简洁,设色清新明快、不拘一格。以精致的笔墨生动地描绘出葡萄树的风姿,那片片绿色的叶子洒脱飘逸,把晶莹的葡萄映衬得更加诱人,让人从画作中领略“秀色可餐”之境。同时将葡萄的秉性与韵味一笔呵成,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冲击。

纵观陈永华先生的作品,构图随性,清新明快,意境深邃,技法新颖,颇具创新,富有情趣、神韵和诗意,是融智慧、思想、学识、魄力和刻苦钻研于一身的结晶,他取百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这与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埋头于纸香墨海四十多个春秋是分不开的。在无数个酷暑严寒中,挥毫写意,领悟艺术生活之博大,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立足传统,追求新意,给人笔飞墨舞、满纸生动、苍劲凝练、笔墨泼辣的感觉,在名家如林的西南画坛上独树一帜。

《事事如意》 陈永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