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布洛赫乌托邦思想中的“尚未”概念

2022-08-06 05:07
名家名作 2022年8期

马 震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21 年度课题“辩证思维方法视域下新时代中国历史方位研究”(课题号:L21BZX006)的阶段性成果 。

一、恩斯特·布洛赫的生平

布洛赫1885 年出生于德国路德维希港(Ludwigshafen)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路德维希港是莱茵河畔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这个城市脏乱、嘈杂,生活在这里的几乎都是贫民。莱茵河的对岸是古城曼海姆市,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布洛赫是曼海姆市图书馆的常客,在那里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特别喜欢阅读卡尔·梅的探险小说,并对黑格尔的哲学非常感兴趣。正因为如此,他在13 岁时就在学生笔记中写下了他的第一篇哲学论文。他在17岁那年撰写了论文《论力及其本质》,在这篇文章中他探讨了物质的概念、物自体与乌托邦精神等问题,把物质看作是全部存在的基础。这篇论文也是他构建其哲学理论的第一步。布洛赫在 20 岁时先奔赴慕尼黑大学跟随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特奥多·李普斯学习,两年后来到乌兹堡大学跟随奥斯瓦尔德·屈尔佩学习哲学、心理学、物理学和音乐。也是在这一年他写下了论文《论“尚未”范畴》,“尚未”概念成为他构建哲学体系的起点。从22 岁确立“尚未”的概念开始,他就开始了构建新哲学的过程。1908 年布洛赫在老师屈尔佩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后,去柏林一边继续学习,一边开启了他的自由撰稿人生活。在这一时期,布洛赫开始结识许多思想家,在此期间结交了格奥尔格·卢卡奇,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自此开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热烈探讨哲学问题。一战期间,德国知识分子出现分裂,齐美尔和卢卡奇等人支持战争,而且卢卡奇自愿在奥匈帝国应征入伍,但布洛赫反对战争,前往瑞士逃避战争。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布洛赫完成了他的第一本书《乌托邦的精神》。布洛赫认为,“尚未”是建构自己哲学的核心范畴,它贯穿于整个布洛赫哲学体系中。“尚未”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和价值追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布洛赫认为,“尚未”是乌托邦理论的起点和坚实基础。出生于战火纷飞、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社会的布洛赫经历并见证了20 世纪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一系列大事件。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布洛赫思考战争问题。他认为,战争不仅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被迫带给人们一种新的思想与精神,这种新的思想与精神就是乌托邦精神。布洛赫认为,乌托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布洛赫在一战的背景下写的《乌托邦的精神》,是他希望哲学的种子。在这本书中,布洛赫着重讨论了如何从内部唤醒乌托邦精神,如何使内部的精神成为一种外部力量,如何改造世界并使世界成为我们理想的家园。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布洛赫续写《乌托邦的精神》一书,在对二战的思考中完成了《希望的原理》,这本书同样是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出发,集中回答了“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处?我们走向何方?我们期待什么?什么东西在迎接我们?”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关于理想世界的构想,并进行探索实践。这本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布洛赫在生活中遭受了很多不幸和摧残。这种生活燃起了他心中的希望之情,激发了他对美好家园的向往。为了改变饱受摧残的人民的命运,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的哲学体系涉及宗教、哲学、音乐、艺术等学科,从而构成了布洛赫独特的乌托邦思想。他认为人是一种具有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双重特性的存在物,人的存在不是一个孤立而封闭的世界,而是由社会历史环境中各种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人存在的意义不受人类有限性的限制,人存在的意义超越了死亡的意义,对全人类更好的生活具有关键的、积极的意义。人在历史中不断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人的生存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着。当主体完成了内在的路径,然后把内在的路径转化为外在的路径时,我们所期待的尚未存在的新世界就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

二、布洛赫乌托邦思想中的“尚未”概念

人类的所有愿望和希望都在“尚未”的领域中展开和实现,“尚未”不是过去时,而是一个进行时。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正是人们对未竟事业的一种期待,一种向往与追求。“尚未”范畴是乌托邦思想的起点,“尚未”是预先推定、乌托邦、客观幻想等不同于妄想的反映形式。尚未存在表现为一种目前还没有实现或者还不存在,但将来一定会实现的事物。“尚未存在,虽然现在不存在但不等于未来不存在,它们在未来世界中具有客观真实可能性,可能即将成为现实。”尚未存在一方面代表着人类和世界的正在生成性和潜在性,代表着尚未创造出来的事物在未来客观存在的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尚未存在意味着“已知的希望”尚未充分实现,对未来的希望并非未知而是已知的,但目前还没有实现的希望和趋势。这也正是布洛赫所指出的,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并不能脱离现实而独立于历史之外。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把握。首先,现实和未来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张力。我们有未来,但我们还没有完全拥有未来。这促使人们展开对自己和世界的救赎,并积极追求布洛赫关于更美好家园的愿景。其次,尚未意识是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希望,是对人的本质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对人的存在的未完成性的一种认识,是对这种尚不存在的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尚未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独特属性,尚未意识意味着对不存在的事物的意识,而对尚未性存在的事物的自觉意识是人类独有的意识。尚未意识以自我为中心,通过不断地否定和扬弃而获得自由。意识到未来,意识到人类和世界尚未完成的性质,意识是对所有现存事物的反映和超越,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希望精神。尚未意识也是一种预测性未来的乌托邦意识,预测未来可以促进尚未意识向积极行为的转化,进而促进人与世界的持续发展。最后,关于人的本质尚未阐明。布洛赫指出,一个人的本质是成为自己,真正成为自己。他把这个意义上的“人”定义为一个具有自我确证能力的人,一个能够按照自己所选择的方向去生活的人。这一界定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理解方式的超越。布洛赫强调,世界是一个尚未封闭的世界,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正在被改变,其进程充满未完成的趋势和潜势。在这一思想中,他把“世界”看作一种未完成的存在方式,认为它是无限可分、不可穷尽的,并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理想状态——乌托邦。这种趋势和潜力是乌托邦,希望能够实现,人类是有希望支撑的,对未来的希望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布洛赫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需求的分类一样。但是,这些身体或精神上的需要并不只是造成无尽的麻烦和欺骗,它们作为“希望”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人类来说,活着的意义在于实现对自己的要求。布洛赫的“尚未”范畴可以用“希望”一词加以概括。希望是一束在黑暗中闪耀的光芒,希望给予人们把握并拥有自身的内在动力。希望具有历史性、现实性、超越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希望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动态过程,是人的激情和精神的精髓,它使人能够直接指向未来,指向“尚未”出现的未来,从而以开创性的方式创造出自己的未来。布洛赫将“希望”视为宇宙发展的引擎,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将一切事物组织成一个整体或“总体”,使其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个总体就是“具体的乌托邦”。这种具体的乌托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现实中抽象出理想,二是将理想主义与现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三者缺一不可。根据他的希望哲学,美好生活的梦想代表世界和社会的具体发展趋势,而乌托邦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变的本质。人作为社会动物,是有其主观愿望并要以某种方式实现这种意愿的,因而人类的理想就是现实的目标,而现实的目标则是由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是以物质利益的实现为动力的,人的根本愿望和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人与世界存在的本质不是过去或现在,而是未来可能会是什么。布洛赫以时间为基础来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现象,认为时间就是人的活动本身及其变化过程中所经历过的一切事件。布洛赫为人类和世界的存在补充了时间、空间和历史维度,认为每个阶段都是漫长时空中的一个小节点,终将过去。布洛赫也因此找到了存在与不存在、是与不是之间的联系。正如布洛赫所说:“我在,但我并不拥有我自己。所以我们才处于生成之中。”他认为,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部分存在的东西可能转变为不存在的东西,因为它暂时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而不存在的东西可能已经成为或代表未来潜在性存在的方向。“尚未”范畴突出地体现了布洛赫希望哲学的超越性和开放性,从超越性的方面来看,布洛赫认为人的本质是超越,超越也是乌托邦精神的存在生存结构,我们不能用传统的静态思维方式来理解人和世界。“尚未”体现了人的生存活动的不断展开,人类自身处于不断超越现存、超越自身的状态中。虽然人类在性质上和动物一样具有类本质,但人类可以不受类的限制,只有人类是有创造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通过劳动,人类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东西,不断地探索未知,并推动社会形态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从开放性的方面来看,布洛赫认为,“尚未”指向未来,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向上的内在力量,两者都处于“尚未”范畴的开放性状态。“尚未”范畴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动态开展过程,因此,“尚未”范畴中包含着一种乌托邦精神的活动,“尚未”范畴不仅是对现存的否定,而且是对未来新世界的创造和生成。它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规律,也揭示了人之为人所具有的本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尚未”是理想状态,它的思想来源是人们对自身存在方式的认识与反思。它不仅体现了人自我发现、自我超越的内在冲动,也表达了人摆脱现实困境、追求美好世界的愿望,体现了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同时蕴含着人作为主体对自然的尊重和向往。乌托邦精神是人的精神结构,它具有超越时空限制和社会历史局限的超越性特质,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乌托邦精神是建立在现实的实践基础上的,它可以描绘出个人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使人们能够跟随自己的真实思想行动,通过实际行动将想象中的未来变为美好的现实,最终实现人们真正的内心诉求。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时,很容易安于现状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这种自我满足会导致对未来失去远见和规划,也会导致在现实的美好中失去人的本质。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这也会让人越发容易在繁华世界中迷失真正的自我。布洛赫传播的乌托邦精神给人们带来了自我反省、对内心欲望的反思、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唤醒内心的乌托邦精神,重新认识真实的现实社会环境,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乌托邦是人类在与外界斗争中产生的一种思想,它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乌托邦精神的形成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个人只有充分意识到内在的需要,才能直接批判自己、批判外部环境。乌托邦精神对人的批判,能够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狭窄,使人们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自己的需求规划。

三、结语

布洛赫的“尚未”“希望”等思想对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先进性。乌托邦不仅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范畴和艺术范畴,也是 20 世纪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树立积极正确的乌托邦思想,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增强人们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布洛赫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前提,以乌托邦为武器,唤醒人的内在精神力量,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集中表达了摆脱贫困、压迫和剥削是人之本体的内在力量,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建设更美好世界的可能性。对美好生活的乌托邦设想,可以激励人们为之奋斗,努力营造人与社会共同前进的理想状态。面对未来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心怀希望,将内在的希望转换为外在的动力,通过实践使生活变成自己理想的状态,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如此,这就是布洛赫希望哲学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