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幸福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2022-08-06 08:58原燕芳谢仙萍赵凌霞张晨霞尉小芳
护理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效能问卷血糖

原燕芳,谢仙萍,赵凌霞,张晨霞,尉小芳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030001;2.山西白求恩医院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以慢性血糖升高为主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20~79 岁的糖尿病病人已达4.63 亿例,其中,中青年已成为2 型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群体[2]。中青年是社会和家庭的支柱,承受着来自社会及家庭多方面的压力,糖尿病带来的长期医疗负担使其心理压力加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和身心健康[3]。幸福理论是积极心理学派提出的幸福观,提倡从关注人类情感体验向关注人生蓬勃发展转变[4],其由积极的情绪(positive emotion)、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投入(engagement)、成就(accomplishment)五大积极品质构成,从病人内心需求出发,培养积极情绪、发掘潜在力量[5-6]。以往糖尿病健康教育关注负性影响较多,如保护动机理论采用强化疾病易感性、严重性促进病人自我管理[7],片面强调知识宣教的重要性,而目前关于此理论的研究仅用作改善糖尿病病人心理状况,关注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对疾病管理的间接影响,耗时长,易受其他因素干扰。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均未能将病人心理和生理有机结合,因此,本研究基于幸福理论构建健康教育方案,将积极品质融入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中,以期使其得到更广泛、直接的应用,增强病人自我效能,改善压力知觉,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 年3 月—2021 年6 月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符合标准的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YXLL-2021-052),病人均知情同意。

1.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8];2 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2-DSCS)标准分<80%,即自我管理能力中等及以下[9];年龄18~59 岁[10];常住(≥6 个月)太原市;意识清楚,能够理解并回答问题,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拥有可以加入微信群的电子设备;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存在认知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剔除标准:中途退出本研究;各种原因失访;干预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癌症病变以及认知障碍。

1.1.2 分组方法 该研究人员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产生随机编码,将随机编码分组,置于不透光且密封的信封中,在信封外标记顺序,由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病人随机选取信封,最后根据每例病人选择的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 例,在3 个月的随访过程中,试验组失访2 例(1 例转院,1 例自愿退出),对照组失访3 例(2 例中断联系,1 例病情加重),最终试验组38 例病人完成研究,对照组37 例病人完成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单位:例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知识介绍、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合理运动。技能培训包括一对一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血糖监测仪及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出院前组织病人进行操作考核,直至熟练掌握。出院前邀请病人加入研究者建立的微信群。出院后线上解答疑问,研究者在病人出院后每4 周以微信、电话或糖尿病专科门诊的方式进行1 次随访,每次10~15 min。干预后3 个月随访时收集资料。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幸福理论的健康教育。

1.2.2.1 组建干预小组 由2 名研究生和2 名内分泌科工作10 年以上的糖尿病专科护士、1 名心理咨询师和1 名有丰富临床及科研经验的指导老师组成。指导老师负责统筹干预团队活动,参与课程修订及质量控制;心理咨询师负责编写干预过程指导手册、录制课程、线上讲解、对小组成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介绍幸福理论主要内容、组织积极心理学相关练习;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成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生负责协助制定健康教育内容,监督病人在院期间健康教育内容的学习情况及出院后对巩固作业的打卡情况。

1.2.2.2 实施干预 将幸福理论的五大积极品质分为8 个主题内容进行宣教,根据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将干预安排为线下(第1 个主题~第4 个主题)、线上(第5 个主题~第8 个主题)2 种途径。住院期间干预地点为本科室健康教育室,健康教育室环境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采用圆桌式会议的方式进行,每次干预时间为45~60 min,分为暖场、实施、巩固3 个阶段。首次干预前护患双方自我介绍,强调注重病人隐私保护,不打断别人讲话。暖场阶段由心理咨询师针对各专题特色融合心理学知识,采用不同形式活动,如讲故事、组织团体游戏、演讲、进行情景模拟等,以丰富干预内容,激发病人学习兴趣,预热现场氛围。实施阶段由心理咨询师及糖尿病专科护士围绕主题,针对病人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内容展开,心理咨询师作为主要带领者,其任务是建立信任感,鼓励分享,解决内心困惑等,为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心理铺垫;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针对疾病为病人进行专业化、生活化健康教育。巩固阶段要求病人课下进行相关练习,由研究生负责监督;出院后采用“钉钉网络会议”进行监督,病人每周末下午准时在“钉钉群”内签到。干预前1 d 研究生在群内提醒病人留出足够时间,为确保病人隐私,每次仅对疾病知识部分进行录屏,便于病人观看回放。为增加病人积极性,每次干预结束后赠送血糖记录册、糖尿病专用油瓶等小礼品。干预方案主要内容详见表2。

表2 具体干预内容

(续表)

1.3 评价指标

1.3.1 压力知觉 采用由杨廷忠修订的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11]进行评价,该量表共14 个条目,分为紧张感和失控感2 个维度,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评分,总分0~56 分,得分越高说明压力越大。其中,总分<29 分为正常,29~42 分为压力较大,>42 分为压力过大。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78。

1.3.2 自我效能 采用Lorig 等编制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问卷[12]进行评价,该量表由我国学者孙胜男翻译,包括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管理以及病情控制等8 个条目, 采用1~10 级进行评价,1 级表示“完全没信心”计1 分,10 级表示“绝对有信心”计10 分,得分越高说明病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其内容效度为1.00,Cronbach's α 系数为0.75。

1.3.3 自我管理行为 采用由王憬璇等编制的2-DSCS[9]进行评价,该量表分为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预防处理高低血糖6 个方面,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评分,1~5 分依次代表完全没有做到、很少做到、有时做到、经常做到和完全做到。为方便比较,采用标准分进行分析,标准分=(实际总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结果<60%定义为差,60%~<80%为中等,80%~100%为良好。该量表的结构效度为0.68,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

1.3.4 代谢指标 测量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BMI)。血糖统一采用拜安康血糖仪监测,身高、体重采用经过统一校正的体重秤和卷尺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在病人来院复查时监测。

1.4 资料收集方法 于病人干预前、干预后3 个月收集资料。研究者向病人发放问卷,问卷填写前研究者使用统一规范的语言向病人讲解问卷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无法自行完成问卷者,由家属或研究者如实代为填写,如有疑问及时解答。研究者记录并核查问卷,确保问卷有效性。问卷填写完毕当场收回,核对无误后进行双人录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定性资料以频数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取0.05 作为检验水准,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中文版CPSS 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中文版CPSS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中文版CPSS评分比较(±s)单位:分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 值P例数37 38干预前35.13±3.21 34.00±3.27 1.512 0.135干预后3 个月29.68±2.27 24.68±2.12 9.681<0.001

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糖尿病自我效能问卷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糖尿病自我效能问卷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糖尿病自我效能问卷评分比较(±s)单位:分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 值P例数37 38干预前5.58±1.18 6.03±1.38-1.512 0.135干预后3 个月6.66±0.85 7.89±0.70-6.873<0.001

2.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2-DSCS 得分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2-DSCS得分比较(±s)单位:%

表5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2-DSCS得分比较(±s)单位:%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 值P例数37 38干预前73.68±7.18 72.41±6.85 1.906 0.107干预后3 个月76.28±7.43 87.52±8.64-7.303<0.001

2.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代谢指标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代谢指标比较(±s)

表6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代谢指标比较(±s)

时间干预前例数37 38干预后3 个月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 值P对照组试验组t 值P 37 38空腹血糖(mmol/L)9.13±1.96 9.08±2.35 0.096 0.924 6.91±1.01 6.42±0.72 2.381 0.020餐后2 h 血糖(mmol/L)13.61±4.02 14.43±3.31-0.976 0.337 8.86±1.48 8.11±1.37 2.285 0.025糖化血红蛋白(%)8.98±2.06 8.45±1.86 1.174 0.244 8.05±1.34 7.36±0.89 2.610 0.011 BMI(kg/m2)25.93±3.59 25.98±4.02-0.059 0.954 25.79±2.17 22.01±2.05 4.397<0.001

3 讨论

3.1 基于幸福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减轻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压力知觉 压力知觉是个体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产生困惑或威胁,处于一种紧张和失控状态[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3 个月,试验组病人中文版CPSS 评分为(24.68±2.12)分,低于对照组[(29.68±2.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幸福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中青年病人的压力知觉,与赵金萍等[14]的研究结果类似。幸福理论来源于积极心理学,主张发现积极品质,积极情绪可以维持人体各系统稳定、正向预测健康结局[6]。研究者通过各种方式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困惑并给予针对性干预,纠正病人错误认知,树立科学就医观念,为后续积极参与奠定良好基础。投入主题的暖场练习可使病人体验完全投入活动中的喜悦,激发其自我管理的渴望,通过了解同伴经验使病人看到投入的效果,为其开展行动提供动力。向病人介绍与人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其由被动变为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表述自身内心渴求。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削减人生价值与疾病的关联程度,减轻病人心理压力。研究者帮助病人发现自身优势,利用优势进行自我管理,更具针对性,也增加了病人依从性。疾病知识水平是糖尿病病人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疾病知识宣教及技能指导可以增加病人疾病认知,提高病人应对能力,从而改善病人压力知觉。

3.2 基于幸福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强化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病人行为改变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体对自身执行某一行为能力大小的主观判断,即自信心[1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3 个月,试验组病人糖尿病自我效能问卷评分为(7.89±0.70)分,高于对照组[(6.66±0.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幸福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提高中青年糖尿病病人的自我效能。其原因可能为暖场阶段采用各种形式,如讲故事、组织团体游戏、进行情景模拟等,可以为活动增添趣味性,吸引病人参与,也有利于鼓励病人在团体氛围中分享彼此经验、改善人际关系、体验合作互助,进一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16-17]。实施阶段根据各主题及病人生理、心理不同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巩固阶段为进一步加深实施效果,要求病人课下进行相关练习,如音乐放松练习。赖小燕[18]的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可使病人在音乐情境中调整精神及情绪,充分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从而转变病人思想观念。此外,本次健康教育符合广大中青年糖尿病病人需求,利于病人充分认识疾病,减少对并发症的恐惧,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

3.3 基于幸福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3 个月,试验组病人2-DSCS 得分为(87.52±8.64)%,高于对照组[(76.28±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幸福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不利因素主要为知识缺乏、不重视自我管理、执行困难以及社会支持不佳等[19-20]。研究者针对病人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悲观想法及错误认知进行纠正,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正确率。避免并发症发生是糖尿病病人日常疾病管理的主要任务,教会病人识别、护理并发症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技能操作部分,由专科护士一对一指导病人进行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规范了病人操作方法,提高了血糖监测效率。此外,影响病人进行操作的因素主要有疼痛、不良反应、心理因素等,在操作过程中向病人解释、传授注射小技巧、改善痛苦体验等也有利于提高病人操作正确率。以往饮食管理仅向病人介绍食物种类、热量,病人难以理解,本研究以饮食加工制作过程(科普短视频)的形式介绍饮食相关知识,可以激发病人对饮食管理的兴趣,提高其饮食管理依从性。社会支持是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规律运动从无意图阶段过渡到准备阶段的重要中介因素[21],研究小组将运动管理纳入关系主题,不仅可以增强病人的社会支持,还可以提高其运动依从性,有利于控制代谢水平。干预最后研究者对病人完成目标的情况给予肯定,并制定下一阶段目标,有利于提高病人自我效能,规范病人自我管理行为。

3.4 基于幸福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的代谢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3 个月,试验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内容上看,相关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自我管理能力常作为疾病管理的主要因素,自我效能为病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压力知觉带来的负面情绪也影响病人主观幸福感[22]。本研究主要针对这三方面制定健康教育方案,通过糖尿病管理“五驾马车”联合幸福理论五大要素,从心理、生理两方面着手,降低病人压力知觉,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改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从形式上看,本研究试验组干预分为线下、线上两部分,线下充分利用科室医疗资源,方便为病人解答疑问,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线上利用互联网开展健康教育,紧跟时代需求,突破了时间、空间界限,方便病人正常工作和生活,重新回归社会。多方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代谢水平。

4 小结

基于幸福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青年2 型糖尿病病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促进作用,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病人积极心理的基础上,将健康教育更好地融入其中,改善了病人应对方式,提高了病人管理依从性。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未进一步研究长期应用效果,今后需进一步研究提高病人依从性的方法,强化病人健康行为,增强延续性护理的有效性,使病人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预防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效能问卷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初中阅读教学互动效能的提升策略
问卷大调查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