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术前访视在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2-08-07 03:17余九松张彬彬韩慧敏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置换术高龄髋关节

余九松,张彬彬,韩慧敏,刘 静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江苏宿迁2238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式,能解除病变部位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增加,高龄患者围术期护理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由于高龄患者器官功能下降,免疫功能减退,生理效率失常等对其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3]。而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心理反应,甚至影响手术进展。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患者实现满意预后的关键[4]。聚焦解决模式是从心理学演变而来的一种相信个体、尊重个体的临床干预模式,对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有较佳临床效果[5]。为此,本研究就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术前访视对患者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入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指征;②患者首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③患者年龄>60岁;④患者能够理解功能锻炼执行内容;⑤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①脑器质性疾病者;②既往关节感染、骨髓炎或关节结核者;③合并全身恶性肿瘤者;④既往骨折复合伤病史者;⑤髋关节翻修者;⑥长期卧床者;⑦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⑧存在认知、沟通障碍者;⑨既往精神紊乱史者;⑩近3个月内服用抗惊厥、阿片类药物者。将纳入研究的190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男56例、女39例,年龄62~80(73.65±7.21)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32例,大专19例,本科及以上19例;原发疾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2例,股骨颈骨折3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27例,粗隆间骨折13例。观察组男52例、女43例,年龄61~79(72.54±7.0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31例,大专22例,本科及以上20例;原发疾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4例,股骨颈骨折3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26例,粗隆间骨折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原发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访视干预,主要包括手术室环境、手术体位及手术相关配合等常规术前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术前访视,步骤如下。

1.2.1 建立聚焦解决小组 由1名手术室护士长、2名巡回护士、1名康复训练师共同组成聚焦解决模式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聚焦解决模式相关理论,保证全部成员能够熟练掌握聚焦解决模式要点以及方法,并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

1.2.2 描述问题 对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时,由组内成员对高龄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通过深度访谈引导患者讲述髋关节置换术后担忧的问题,通过有效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讲述内心感受,术后担忧问题以及为疾病预后付出的努力,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的努力给予肯定[6]。告知患者存在疑问是正常的,其他患者也存在此类问题,及时安抚患者情绪,保证术前准备顺利完成。指导患者术前做深呼吸训练练习,步骤为患者取舒适卧位,做深而慢呼吸训练3~5次,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后屏气3~5 s,气体缓慢由肺部通过口内呼出,当胸腔下陷后,深吸气后屏气3~5 s,保持身体前倾,进行短促而有力的咳嗽[7]。

1.2.3 确定可行目标 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引导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并帮助患者确定目标。利用动机性访谈询问患者“您现在有什么需求?”“您现在最担忧的是什么?”等;取得患者信任后,鼓励患者表达护理需求及对疾病存在不确定感的原因;向患者讲解髋关节置换术相关知识、手术目的以及必要性,并告知患者术后锻炼对疾病恢复的影响,为患者提供疾病信息支持。询问患者“假设愿望实现了,您会与现在有什么不同?”等问题,患者回答后,按照患者描述制订相应目标[8]。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外展两腿紧闭夹住梯形枕。肌力训练:抬腿运动,股四头肌对抗阻力收缩训练,3~5次/d。直腿抬高运动:双腿伸直,患侧肢体抬高,保持膝关节呈伸直持续时间5~15 s,3~5次/d。屈膝滑足训练:指导患者健侧肢体伸直,患侧肢体去取,脚底贴于创面,缓慢向外滑行,10~15次/d。

1.2.4 探查例外 告知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对自身的影响,继续给予患者引导。如采取有利于术后髋关节恢复的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通过启发患者调动其自身及周围有利因素,引导患者保持常态,使患者认识术后锻炼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并帮助患者挖掘有效途径和方法[9]。

1.2.5 实施反馈 对术后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锻炼情况,并与患者共同探讨上一阶段目标实施情况,继续挖掘患者自身优势,并对其努力给予肯定与称赞,增强患者术后康复信心。

1.2.6 评价阶段 对术后患者上一阶段为实现目标付出的努力进行评价,指导患者做好总结,引导其向更高层次努力[1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①疾病不确定感: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不确定性、复杂性、信息缺乏、不可预测性4项,共32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评分,并将原有的反向积分项目修改为正向计分,总分32~16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越低。②术后并发症:观察并记录患者假体脱出、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总发生率。③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对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功能、疼痛、畸形、活动度4个领域,共15个因子,各项计分分别为47分、44分、4分、5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佳[11]。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虽然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是由于患者缺乏疾病诊疗相关知识,不能预测疾病的过程及预后,易产生疾病不确定感,加重心理负担[12]。疾病不确定感理论认为,患者即将面临陌生的环境,同时遭受疾病困扰,不能清晰且准确地对自身认知进行分类时,易产生疾病不确定感。常规术前访视是讲授式健康教育,对患者主观能动性未给予充分重视,导致患者恐惧、紧张情绪加重,对患者心理调节能力及疾病预后产生影响[13]。

聚焦解决模式重视调查问题的原因,关注重点是患者在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强调自身在解决问题中有重要位置。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术前访视中,护士总结患者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通过鼓励、目标指引、赋能等方式引导其看到更多可能性,提高治疗信心。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这与Volchenko等[14]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说明,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术前访视能够减少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髋关节置换术前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有助于髋关节周围肌肉及股四头肌形成肌肉反射,俗称肌肉记忆,能够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主动性,确保术后能够正确、主动完成康复训练。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术前访视中,指导患者术前行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的合成与代谢,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同时可改善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肌肉萎缩、下肢肿胀等。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说明,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术前访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的重建。

综上所述,术前对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术前访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高龄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石台行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