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循证干预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8-11 08:34温婷婷许瑞荣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肝性氨酸循证

温婷婷,许瑞荣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广东 广州 510317)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与血液中的氨水平上升有关,因此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降低血氨水平。乳果糖可将大量毒性氨从血 - 脑屏障滤出,从而降低血氨水平,使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损害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单独采用该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的效果仍有待提升[1]。门冬氨酸鸟氨酸可通过影响患者肝脏细胞代谢功能,使肝脏内解毒酶活性与机体内活性自由基被激活,从而起到降低血氨水平的作用[2]。循证干预首先确定患者循证主题,明确护理方案与措施,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状况进行有效干预,消除肝性脑病患者的危险或者潜在因素,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3]。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了肝性脑病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循证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86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乳果糖治疗)和观察组(43例,给予乳果糖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6、17例;年龄35~79岁,平均(52.68±5.47)岁;病程1~13年,平均(6.89±1.32)年。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4、19例;年龄35~80岁,平均(52.51±5.43)岁;病程1~14年,平均(7.06±1.26)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组间对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2013年)》[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头部CT、MRI检查或脑电图检查确诊者;血氨浓度升高者;视觉诱发电位异常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患有癫痫、老年痴呆等脑部疾病或急性脑血管疾病者等。本研究经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给予所有患者心电监护、面罩吸氧、控制患者的胃酸分泌、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等,并进行保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乳果糖口服溶液(云南通用善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3020078,规格:10 mL∶50 g)治疗,口服,10 mL/次,3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与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32,规格:2.5 g/剂)静脉滴注治疗,将10 g门冬氨酸鸟氨酸溶入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1次/d。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4 d。待患者神志清醒后停药。

1.2.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包括:①诱因护理干预。消化道出血或大量使用催眠药是引发患者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根据以上诱因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减少肠道氨的吸入,同时确保患者肠道畅通。②感染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需做好患者的卫生护理,保持手、脸部的清洁,且做好阴部清洁干预;此外,注意叮嘱患者每日用温水洗浴,保持皮肤干燥,若口唇干裂,可外用石蜡油。③认知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认知理解力、行为情况等进行评估,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发生扑翼样震颤、阵挛等,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通知医师,另需对家属进行病情知识宣教,以辅助患者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①参照《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2013年)》[4]中的相关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其中患者意识障碍、行为失常等症状完全消失,血氨恢复正常水平(20~60 μmol/L),10 d内无肝昏迷发作为显效;治疗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血氨水平呈下降趋势,10 d内偶有肝昏迷发作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血氨水平未下降或升高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样采集(2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淀粉酶(AMY)水平;治疗前后收集两组患者随机尿液,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患者尿AMY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总觉醒时间、微觉醒次数。④血样采集、血清制备方法同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⑤血样采集、血清制备方法同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β- 内啡肽水平,采用离子交换法检测血氨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临床疗效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血、尿AMY水平,总睡眠时间,总觉醒时间,微觉醒次数,肝功能指标,神经毒性物质水平等均首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35%)与对照组比(81.4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血、尿AMY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AMY、尿AMY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AMY与对照组比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尿AMY水平比较( ±s ,×103U/L)

表2 两组患者血、尿AMY水平比较( ±s ,×103U/L)

注:与治疗前比,*P<0.05。AMY:淀粉酶。

组别 例数 血AMY 尿AMY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6.12±0.63 2.33±0.31* 5.11±0.36 2.26±0.38*观察组 43 6.09±0.59 1.54±0.25* 5.13±0.41 2.17±0.33*t值 0.228 13.008 0.240 1.173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总觉醒时间、微觉醒次数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总觉醒时间、微觉醒次数分别为(8.48±1.31) h、(56.11±7.48) min、(27.37±4.15)次;观察组患者分别为(7.31±1.25) h、(37.96±6.33) min、(20.13±3.95)次,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总觉醒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微觉醒次数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237、12.146、8.286,均P<0.05)。

2.4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

组别 例数 ALT(U/L) TBiL(μmol/L) AST(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122.98±25.69 96.94±21.48* 99.68±12.54 80.59±17.58* 144.81±22.68 104.96±25.47*观察组 43 123.12±25.84 77.06±20.55* 99.73±12.65 60.74±14.29* 143.96±23.57 76.52±25.06*t值 0.025 4.385 0.018 5.745 0.170 5.2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神经毒性物质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β- 内啡肽、血氨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神经毒性物质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神经毒性物质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β- 内啡肽(pg/mL) 血氨(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130.62±21.51108.11±13.59*68.11±22.4649.89±21.28*观察组 43 130.77±21.19 94.85±11.54*67.49±22.5540.51±18.47*t值 0.033 4.877 0.128 2.183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被大众认可的关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为氨中毒,表明肝硬化后期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氨参与到肝脏代谢中,从而致使大量的氨进入体内循环,血液中的氨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氨进入脑组织后,可使患者出现精神、行为、智力等方面的障碍。乳果糖可以抑制肠道细菌增殖,减少毒素在体内的蓄积,而避免血氨的升高,但单独采用该药物治疗对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效果一般[5]。

门冬氨酸鸟氨酸可直接参与肝细胞的代谢,并能激活肝脏解毒功能中的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和氨基甲酰 - 磷酸盐合成酶,可有效清除自由基,使血氨浓度下降,有助于肝细胞自身的修复和再生,从而促进肝功能的改善[6]。循证干预的步骤是先确定循证主题,之后根据数据制定干预计划,再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包括诱因、感染、认知护理干预3个层面,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7]。上述数据结果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显著上升,观察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总觉醒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微觉醒次数显著减少,表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循证干预可有效纠正肝性脑病患者的睡眠结构,且疗效显著。

ALT、AST、TBiL是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当其水平越高,提示肝功能受损越严重。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参与肝细胞中的鸟氨酸循环,从而间接参与了谷氨酸与核酸的合成,提供能量代谢中间产物,加速患者肝脏自我修复及再生,有助于肝细胞能量的合成,最终起到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作用[8]。循证干预中诱因护理干预可确保患者肠道畅通;感染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而认知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治疗及护理的依从度,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9]。上述数据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显著下降,提示肝性脑病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循证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肝性脑病患者β- 内啡肽水平显著升高,其可使三磷酸腺苷(ATP)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从而使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发生障碍,导致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AMY分子量较小,较易通过肾小球从尿中排出,且胰腺炎症可增加AMY的释放,因此血、尿AMY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反映胰腺组织受损程度[10]。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AMY、血清β- 内啡肽、血氨水平与对照组比显著降低,提示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循证干预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可通过降低神经毒性物质水平,改善胰腺功能。其原因在于,门冬氨酸鸟氨酸属于鸟氨酸和L- 门冬氨酸的复合物,其中L- 门冬氨酸可促进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合成,使血氨浓度下降,鸟氨酸氨酸为酶的催化剂,可发挥对血氨的解毒作用,且对β- 内啡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1-12]。循证干预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为出发点,针对性较强,注重对肝性脑病诱发因素进行干预,限制患者摄入大量蛋白质,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从而使血氨、β- 内啡肽水平下降[13]。

综上,将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循证干预应用于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肝功能指标与胰腺功能的改善,降低机体内神经毒性物质水平,纠正患者的睡眠结构,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肝性氨酸循证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茶氨酸对体育运动健康的作用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肝硬化病人怎么防止肝性脑病?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侦探日记
肝硬化患者要警惕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