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教育领域核心课程建设上的探索与思考

2022-08-12 00:44张振宇宣贵新施志勇
科教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

张振宇,宣贵新,施志勇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 重庆400035)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其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25 年将达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不同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适应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更加突出产教融合培养,强调岗位任职能力形成。专业学位教育不能被错误地看成“降标版的学术学位教育”,其课程体系也不能简单地套用学术学位的模式。特别是对领域核心课程,既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程提供理论支撑,也在科学文化与岗位任职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本文面向岗位任职,着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估四个方面,探索和思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核心课程建设。

1 对接岗位需求凝练教学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向任职岗位培养应用人才,要求培养目标精准对接任职岗位需求。领域核心课程教学目标作为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也应该坚持需求导向,做到分析需求、围绕需求、服务需求。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期待得到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活动始于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指引开展教学。因此,凝练教学目标应以满足任职岗位需求为基本原则。为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素质的提升,领域核心课程教学目标通常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对于知识目标,通过领域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熟知专门知识、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关键技术,从而有效支撑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分目标,满足本专业领域任职岗位需求;对于能力目标,应遵循“岗位需要什么、院校就培养什么”的原则,旨在面向任职岗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在本专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形成独立开展技术研究、工程设计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对于情感目标,应立足职业认同,培养塑造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刻苦钻研、勤勉向前等优良精神品质,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筑牢思想根基。

2 围绕教学目标构建教学内容

区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强调“专”的特性。为了达成专业知识学习、专门能力形成的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领域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深度挖掘工程需求,坚持实践导向,秉承“专门人才培养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理念。由于受到传统学术学位既有教学体系的影响,当前专业学位领域核心课程教学大多选用通用、成熟的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的情况较为普遍,“学科知识体系有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那么,对于领域核心课程,到底应选用什么内容来帮助研究生达成学习的目标呢?

2.1 精选必备经典理论知识

任何学科领域都有相应的基础理论支撑,掌握这些基础理论是学习后续实践应用内容的前提要求。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领域核心课程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性,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基础,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或专题式内容体系,遵循学习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牢必备的理论基础。

2.2 突出工程领域实践应用

领域核心课程应该兼顾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和实践应用的针对性,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服务实践的教学理念。围绕工程特色和应用需求,深挖实践案例,帮助学生掌握本领域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较强的工程管理、组织筹划、实践运用和科研创新等实践能力。

2.3 关注学科前沿技术发展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演变,现代工业领域在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管理理念等方面也呈现不断革新的态势。专业学位研究生领域核心课程面向工程实践,其教学内容需要持续滚动更新,这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教师应高度关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结合科研成果充实课堂教学,丰富教学素材。

3 着眼职业素养培养实施教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领域核心课程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眼研究生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强调基础理论和处理方法的系统性,突出工程实践应用的牵引作用,注重课前预习、课堂精讲、课后仿真的连贯学习和研究过程,持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在教学策略的实施中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3.1 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应用驱动,结合实践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基于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组应结合各类科学研究项目,归纳提取项目研究成果与领域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一方面通过课堂所授理论知识来指导项目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另一方面通过所完成项目样机的调试和测试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从而推进课程相关理论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研究。如此反复循环递进,教研互长,充分发挥课程理论知识在实际系统应用中的指导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如图1所示。

3.2 打牢基础与专研课题相协调

图1 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的示意图

领域核心课程内容体系围绕教学目标,基本涵盖必备经典准则和算法,对于这些基础理论、核心内容采取理论精讲的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交流讨论。教师根据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和完成学位论文的现实需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讲透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同时要注重课程内容与研究生开题方向的紧密结合;一是可以引导学员探索、搜寻课程知识点与其研究课题的内在联系,通过完成课终论文的形式,在课程结课的同时为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作铺垫;二是可以引导学员将领域核心课程课终论文充实到学位论文中去,帮助部分优秀学员修改课终论文并争取发表到高水平期刊,从而为学生获评校级、省部级、国家级等不同层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提供支撑。

3.3 面向岗位与形成能力相统一

根据研究生的学情分析,面向学生毕业职业岗位,了解学生的来源构成、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领域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呈现采用多种展示形式,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观摩体验,充分借助智能信息化教学手段,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能力形成。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之上,结合典型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员聚焦工程实践,向学生充分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背景。根据学生构成,针对不同知识点有重点、有区别地开展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研讨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概念与原理、技能与方法。这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4 瞄准能力生成优化教学评估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评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领域核心课程不可或缺的必备环节。评估对教学过程形成闭环,确保课程建设成效螺旋式上升。领域核心课程教学评估应该体现全程、多元和反馈的鲜明特点,伴随课程教学实施中的课前预习、课中研讨和课后拓展,考核评估也应实现课前测和阶段测、个人展示和小组竞赛、闭卷笔试和课终论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在总体实施过程中,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课堂交流讨论、课后仿真验证、小组竞赛展示等方式,侧重知识获取、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这样通过师生互动,及时跟踪研究生学习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为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制订专项方案,推送相应学习资料,践行因材施教举措。教师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课堂理论算法和准则的相应仿真实验,既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也可强化

学生理论研究、仿真评估和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流程意识,并为后续终结性考核中的论文撰写提供必要的支撑。终结性考核依据所学基础理论和算法准则,教师可采用多元考核方式,除了闭卷笔试,还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课终论文,突出学生创新能力,这样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内容与研究生课题方向相结合,提前为研究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做准备。

5 结语

本文面向岗位任职需求,结合课程组在前期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和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中的经验,旨在分析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领域核心课程的建设思路和举措,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估四个方面阐述了一些个人思考。后续将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方向,探索智慧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