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22-08-12 00:44姚先文
科教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改革

姚先文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90)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影响学校办学就业率、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适应社会需求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诉求。培养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又拥有一定团队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尤为重要。高等数学作为学校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及数学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基。与此同时,高等数学所具备的基础性特点也决定了该学科在其他学科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俨然已成为理工领域中解决问题的有效助手。所以,如何根据应用型人才培育特征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工作已成为当前阶段各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1.1 学生主体原则

传统教育虽然有利于高等数学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学习大多都依靠教师讲授进行,自身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自学空间受阻。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下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适当调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为当代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弹性空间和有力载体;要依托积极教学法、引入数学史、发掘高等数学中的辩证思想等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意识形态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需求出发调整教学思路和授课内容安排,尽最大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其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2 创新发展原则

创新发展原则即重视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创新,这既是对传统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完善,更能够有效转变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刻板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站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层面来看,教学方式的革新、授课内容的丰富、教育理念的改变能够大大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实践活动。目前开展高质量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合作探索模式、微课+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法等,高等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可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发展特点和学习情况选择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改革、应用多元化的授课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1.3 持续完善原则

第一,宏观角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改革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学生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这意味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要摒弃传统理念和统一的模式,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具体诉求,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中存在的梗阻,从满足学生需求、解决问题角度着手以明晰教学目标,妥善安排课堂教学计划,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第二,改革角度。高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认识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本着持续完善原则和积极的姿态开展改革工作。第三,外部环境角度。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变化,所以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持续地完善教学方案、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2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是教育普及化的要求。新时代中国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平发展迈上新台阶,社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反观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却难以得到提升,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对此,高校应根据教育普及化要求大力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重视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和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同时,重视教育工作者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的提升,突破旧教学理念并创造性地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其次是素质教育观的要求。传统教育理念始终将“分数”高置首位,甚至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其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分数高低虽然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但“唯分数论”在新时代显然行不通,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才是现阶段社会所需,所以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应重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再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要求。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优化人才培育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关注当代大学生自学能力,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情感激励,将理论传授和实践活动深度结合,培养专业技术型的“状元式”人才。就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遵循“实基础、适口径、强素能”的理念,依托理论联动实践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思维力、创新力。要在重视人文素养教育的同时,找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点位,以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最后是课程发展建设要求。高等数学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是学生日后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要加强课程建设,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以重理论、重实践为导向,锻炼当代大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授课内容的有效性,以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未来学习增添后劲。

新形势下彰显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特色、增强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尤为重要。然而,现阶段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理论实践割裂、教学目标不清晰、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堂效率低等问题,需要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秉持因材施教原则,遵循“有效教学”理念,营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良环境。

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3.1 摒弃固化的教学观念

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学习和创新教育理念。其一,破除传统教育理念的属性桎梏,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关注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改变过度注重灌输教学的现状。其二,遵循以生为主、师为导的基本原则,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让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翁”,从而更好地加入教学活动中。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引进数学史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数学文化和应用价值,如,讲授极限概念时可介绍数学家刘徽曾用他所创造的割圆术计算圆的面积,讲授欧拉公式时简要地向学生介绍欧拉的事迹。其三,重视实践教学。现阶段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并非单一的知识传授,还要高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搞好教书育人、抓好管理育人、加强合力育人。

3.2 积极革新授课模式

为顺应时代发展诉求,积极推进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高校应以高等数学特点为抓手、以社会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授课内容进行改革,将数学领域前沿理论成果、应用性强的课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开阔学生视野;大力推进项目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高校可结合应用型本科特色、重点专业、学情、社会需求撰写高等数学教材,从而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大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第一,统整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对高等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并将专业案例融入教学,构建以专业为依托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积极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开设数学实验课,激发学生认真学习、自主学习和用数学理论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借助“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平时成绩”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使其养成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也可从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了解数学在专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改革考核方式。目前高等数学考核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且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应用,受教材束缚。此考核方式给部分学生创造了偷懒耍滑的机会,他们为了提高平时成绩甚至出现抄作业、替人答到等违纪行为,可见这一方式很难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对此,要加大改革考核方式力度。一方面,要重视平时成绩,推行平时考试制度即提高平时占比,这种方法可以激励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另一方面,考核方式应多元化。采取“形成性考核+综合性考核+平日成绩”的方式,增加课堂小测,进行课程作业,这样既有助于夯实数学基础、唤醒学生学习欲望,又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3.3 全面改革教学方法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师要采取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等,将预习、讲学、讨论、作业有机融合,又如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规律和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提问—分析—解决”的次序进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讨论和训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改变传统讲授的单一模式。再如,将授课内容隐藏在任务中,通过任务驱动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中学习。除此之外,高等数学的抽象和深奥,再加之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学习中常常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之中,所以教师要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高等数学教学,让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让抽象晦涩的理论概念变得生动鲜活,使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从而使他们对高等数学中的函数、极限等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更加深刻。教师还要根据不同专业制订个性化任务,以满足本专业需求;将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多角度了解高等数学的应用性,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要通过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元的授课模式、合理的教学思路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还要着力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以理论基础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重视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发展,使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并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制订高等数学改革方案,重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走特色办学高质量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改革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