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分析

2022-08-16 09:05陈家旭
天津建设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稳定度冻融集料

陈家旭

(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300)

我国高等级道路普遍进入大中修阶段,养护和改建施工时会产生大量旧料,将这些旧料再生铺筑沥青路面,既降低建设成本,又助于解决废物处理问题,是旧料再生利用的主要途径[1~5];但是由于旧料存在老化程度不同、经铣刨后级配变异性过大等问题,会导致沥青路面耐久性下降[6~8]。目前,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掺量很低,一般不超过20%[9~10]。本文以天津地区某高速公路RAP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RAP掺量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

1.1 新添加沥青

道路石油沥青采用中海产70号A级,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新添加沥青主要技术指标

1.2 新添加集料

1)采用遵化产10~20 mm 和5~10 mm 两档石灰岩粗集料,见表2。

表2 粗集料主要技术指标

2)采用遵化产0~5 mm石灰岩细集料,见表3。

表3 细集料主要技术指标

3)采用遵化产石灰岩矿粉,见表4。

表4 矿粉主要技术指标

1.3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为降低RAP 的变异性,将RAP 分为1#仓和2#仓两档,见表5。

表5 RAP主要技术指标

由表5可知,RAP中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降低,软化点提高;表明RAP 中的旧沥青结构发生变化,黏度增大、流变指数下降,从而导致沥青性能降低,使用时应添加再生剂进行调和。拟加入掺量为8%(占RAP质量比,下同)的再生剂进行后续试验。

2 掺加RAP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1 级配设计

使用AC-20C 型矿料级配进行设计,通过调整使其满足JTGF 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AC-20C型级配要求。为尽量消除级配对性能的影响,不断调整新料比例,使关键筛孔通过率尽可能相同。见表6。

表6 AC-20C型矿料级配组成%

2.2 确定最佳油石比

采用马歇尔法进行设计,不同掺量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总油石比差别非常小,为便于研究,在性能对比试验中,总油石比统一取4.2%。

2.3 RAP混合料

RAP混合料设计结果见表7。

表7 热再生混合料技术指标

3 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按照配合比设计所得总油石比成型试件,对RAP掺量为0、30%、40%和50%的热再生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低温性能、高温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3.1 水稳定性能

3.1.1 浸水残留稳定度试验

试验条件:双面击实75 次成型标准马歇尔试件;两组试件分别在60 ℃恒温水槽中保温40 min和48 h,试验结果见图1。

图1 RAP掺量与残留稳定度比关系

由图1可以看出: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RAP掺量30%和40%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浸水残留稳定度明显增大;当RAP 掺量40%以上时,性能出现明显下降趋势。通过分析可知:添加再生剂后旧料性能明显改善,沥青与矿料间的黏结变好;随着RAP掺量增加,受旧料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马歇尔试件强度变大,从而使混合料残留稳定度提高;当使用50%RAP 时,再生剂不足以改变大部分旧料的性能,使得沥青与矿料间的黏结变差,残留稳定度降低。因此,当RAP掺量较大时,会逐渐降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3.1.2 冻融劈裂强度比试验

试验条件:双面击实50 次成型标准马歇尔试件;在60 ℃恒温水槽中放入第一组经真空饱水后在-18 ℃条件下已放置16 h 的试件,保温24 h 后将第一组和第二组试件全部浸入25 ℃恒温水槽中等待2.5 h 后进行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RAP掺量与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关系

由图2可以看出: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30%和40%RAP 掺量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略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当RAP 掺量达到50%时,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为74.2%,不符合规范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75%的要求。通过分析可知:添加再生剂后旧料性能明显改善,沥青与矿料间的黏结变好;随着RAP掺量增加,受旧料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马歇尔试件劈裂强度变大,从而使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提高;当RAP 掺量>40%时,再生剂不足以改变大多数旧材料性能,导致沥青与骨料之间的附着力变差,在冻融膨胀作用下导致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降低。因此,当RAP 掺量超过30%时,掺量的增加会逐渐降低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3.2 低温抗裂性能

试验条件:采用轮碾法成型车辙板试件并加工成标准尺寸小梁试件;在-10 ℃恒温水槽中保温60 min后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RAP掺量与最大弯拉应变关系

由图3可以看出: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RAP的加入使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逐渐降低,RAP掺量30%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为2 075.3,已接近规范弯拉应变≥2 000 要求的极限值。通过分析可知:因RAP掺量的逐渐增加,旧沥青变多,在低温作用下混合料整体变脆,再生剂对旧料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有限,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应变降低,劲度模量升高,从而影响了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3.3 高温稳定性

试验条件:采用轮碾法成型车辙试件,当板块密度达到马歇尔试件密度的100%时碾压中止;将试件在室温下冷却24 h后,于60 ℃车辙试验机中保温6 h,测定其动稳定度,试验结果见图4。

图4 RAP掺量与动稳定度关系

由图4可以看出: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随RAP掺量增加不断提高,当掺量达到50%时,动稳定度高达7 241 次/mm,远远超出规范动稳定度≥1 000次/mm的要求,比未掺加RAP时提高了近4 倍。通过分析可知:当RAP 掺量不断增加时,旧沥青增多,受旧料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提高,增强了其在高温的作用下抵抗车辙变形的能力。因此,适当增加RAP 掺量,可以提高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4 结论

当RAP 掺量<30%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但当RAP掺量超过30%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明显降低,不再满足规范技术要求。因此,对于天津等北方低温地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时需注意适当控制RAP 掺量并适量添加再生剂。试验研究表明:RAP 掺量30%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掺加8%的再生剂再生后路用性能完全能够达到规范要求,可以在天津地区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稳定度冻融集料
冻融砂岩的能量演化规律与损伤本构模型
砖混固废再生集料在城镇道路路基及基层中的应用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基于三维扫描与数值技术的粗集料形状特征与级配研究
掺铁尾矿砂细集料的水泥混凝土性能分析
高稳晶振短期频率稳定度的仿真分析
低温冻融作用下煤岩体静力学特性研究
冻融对银川平原压实砂土压缩性的影响
冻融环境下掺合料与引气剂对混凝土的影响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应用于弹性交流输电系统的稳定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