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2022-08-17 09:21林育意谭静
系统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球囊

林育意,谭静

重庆市东南医院,重庆 400060

三叉神经痛于临床中的相关治疗措施较多,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需要采用针对原发性疾病的方法进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需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1]。有关统计显示,临床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药物疗法治疗效果较差,或者患者无法耐受,则需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2-4]。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属于新型的趋近于微创的手术疗法,该方法和目前微血管减压术和射频消融术比较,具有微创性、安全性高、可重复操作性强等特点。该技术在全球医疗领域广泛应用[5-6]。本研究选择重庆市东南医院在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100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照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研究经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卡马西平治疗后无效或服用药物无法耐受;②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②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③临床资料缺失患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给予患者奥卡西平(国药准字H20051518;规格:0.3 g)治疗,150 mg/次,2次/d。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及全身麻醉,起到有效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全功能监护仪对心率、血压等生命指标进行动态监测。采用Hartel作嵌入路穿刺术,于患侧口角上方0.5 cm及外侧2.0 cm 交界处作为进针位置,于C 型臂机的透视指导下,调整到前颅底平行,做双侧外耳道对齐投射位。做好局部消毒后,使用尖刀进行破皮处理,使用穿刺针在C 型臂机的引导下,对进针深度以进针角度反复调整,等到针尖成功进入到颅底卵圆孔后撤出针芯,使用硬脑膜穿刺针芯对囊壁进行穿刺,成功穿刺后,以感受到握持感为佳。将坡壁针芯撤出后,沿着穿刺路径,使用手术专用球囊将其置入Meckel囊中,通过C 型臂机的透视,对球囊导管位置进行观察,等到导管位置到达满意位置后撤出球囊导管丝,将碘海醇造影剂注入球囊中,起到良好的充盈效果,不断调整球囊前端深度及位置。以术后造影剂推注阻力及球囊形态为根据,对球囊的充盈及饱满程度进行评估,保证Meckel 球囊中囊腔中存在一定压力,在持续压迫一定时间,则需要将球囊排空,撤出球囊及穿刺针。手术中,可能会引发三叉神经抑制反应,使患者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及高血压等反应。患者预先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者深度麻醉大大降低抑制反应。在穿刺和压迫期间,需要对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密切注意,如果患者心率降低会抑制三叉神经,需要暂停穿刺、压迫,并且需要适量的推注阿托品,控制心率,等到患者生命指标保持平稳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在穿刺及压迫穿刺点后,需要使用手指按压穿刺点,避免出血,贴敷穿刺点,手术结束。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疼痛完全消失,无需服用药物镇痛;有效:疼痛明显消失,需要服用药物进行镇痛,且用药后能够成功镇痛;无效:疼痛没有消失,甚至加重,服用药物,仍然无法镇痛。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50×100%。

②疼痛评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

③生活质量评分。根据健康状况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Form 36,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躯体功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及心理卫生,每项维度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④球囊溶剂、压迫时间。

⑤球囊形状(梨形、类梨形、哑铃形、椭圆形)。

⑥并发症发生率(术侧面部感觉减退、术后咀嚼肌无力)。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治疗前5.16±1.28 5.21±1.30 0.194 0.847治疗后2.13±0.56 3.89±1.15 9.730<0.001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躯体功能治疗前76.49±5.28 76.15±5.21 0.324 0.747治疗后89.65±4.65 82.64±4.06 8.030<0.001健康状况治疗前73.46±5.85 73.19±5.68 0.234 0.815治疗后90.38±5.64 84.65±4.17 5.776<0.001续表4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社会功能治疗前70.64±4.81 70.19±4.89 0.464 0.644治疗后87.65±4.13 81.41±4.06 7.619<0.001心理卫生治疗前72.68±4.95 72.46±4.91 0.223 0.824治疗后88.79±5.03 80.65±4.19 8.792<0.001

2.4 两组患者球囊容积、压迫时间比较

观察组球囊容积、压迫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球囊容积、压迫时间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球囊容积、压迫时间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球囊容积(mL)1.12±0.26 0.46±0.08 17.156<0.001压迫时间(min)7.72±2.16 2.36±1.02 15.867<0.001

2.5 两组球囊形状比较

观察组球囊形状中梨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球囊形状比较[n(%)]

2.6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来医疗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各种新型的压迫球囊材料不断出现,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应用越来越普遍[7]。该技术操作比较简单,学习周期较短,具有高度微创性、高效性、住院费用少。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能够对无法耐受药物或服用药物后无法得到有效疗效的患者进行有效治疗[8]。

根据相关文献表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主要是因为其颅内微血管及受到三叉神经结压迫,导致患者出现脱髓鞘改变,增加细胞膜上钾离子及钠离子的细胞膜通透性,大大减少细胞相对不应期,形成神经冲动性电位,使患者发生神经性疼痛[9-10]。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后,发生序列性组织学改变,神经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开放使细胞膜上的钾、钠例子通透率大大降低,延长细胞相对不应期,降低患者疼痛反应[11-12]。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只会对有髓纤维产生影响,并不会对调控反射及角膜反射相关的有髓神经纤维及无髓神经纤维产生损伤或影响,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13-14]。

有研究表示,球囊压迫时间、球囊容积、球囊位置及相关形态均会对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后的临床疗效造成影响,球囊形态会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产生影响[15-16]。近年来,因为医疗技术的逐渐提升,医疗领域对术中球囊形态的要求及把控强度越来越高[17]。刘俊等[18]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球囊容积为(1.1±0.24)mL、压迫时间为(7.7±2.1)min 和本研究的球囊容积为(1.12±0.26)mL、压迫时间为(7.72±2.16)min 大致相符。

有学者通过细化分类球囊形状,并对患者不同球囊形状的术后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球囊形状一般包括梨形、类梨形、哑铃形、椭圆形[19]。如果充盈的球囊简短进入囊腔中,到达神经节后部,其受到硬膜囊的限制,球囊会顺着神经根进入颅方向凸出,形成梨形或类梨形,表示手术成功。如果球囊为椭圆形等其他形状,则表示球囊没有进入囊腔中,需要在手术中反复调整,将球囊调整至正常形状后,即可认为穿刺成功,方可进行下一步压迫治疗[20-21]。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其他各项治疗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对不同形态球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未形成梨形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球囊没有完全进入颅内,在卵圆孔外可以观察到球囊;②导管穿透进入到硬网膜下腔中;③球囊充盈,但压迫点在三叉神经根外侧面,压迫有效性不足;④球囊位于囊腔中,但充盈度缺乏,无法形成梨形;⑤球囊在三叉神经节后方充盈,没有压迫到囊腔下前方的三叉神经根分支上[22-23]。

综上所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且手术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球囊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Meta分析
MRI融合技术提高三叉神经痛伽马刀治疗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探讨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与欣普贝生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
药物球囊 冠心病治疗新方法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疼
治三叉神经痛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