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2-08-17 09:21邵春芝韩鹏孙欣祖
系统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聚乙二醇核苷酸乙型肝炎

邵春芝,韩鹏,孙欣祖

胶州中心医院感染科,山东青岛 266300

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很多核苷酸类药物用于对乙型肝炎(hepatitis B)患者的疾病治疗,但是长时间服用极易造成耐药性,停药之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较高,即便治疗已经达到停药标准,但是因患者至少已经接受长达6 个月时间的治疗,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清学转换,会因耐药问题患者出现血清学反弹和病毒[1]。而干扰素较核苷酸类药物,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减轻炎症反应,耐药率低,且有极佳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2]。所以临床上针对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将能够起到降低不良反应,实现免疫控制、减少耐药等的目的,两者互相促进,但是当前临床上依旧需要实施进一步探究,安全性和应用效果并未完全明确。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胶州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4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的方式展开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划分成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及对照组(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治疗),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5 例;病程2~8 年,平均(4.88±1.16)年;年龄22~56岁,平均(35.38±4.11)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 例;病程2~7 年,平均(4.94±1.21)年;年龄21~55 岁,平均(38.44±4.06)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伦理委员会已经审核通过,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能提供详细资料者;意识清楚、行为自主者;HBV-DNA>1×107IU/mL,HBeAg 阳性>6 个月患者;无药物过敏史者;纳入前3 个月未实施免疫调节治疗者;符合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者[3]。排除标准: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甲、丙、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合并血液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患有严重糖尿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无法按规定治疗者;合并肝硬化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治疗,对患者实施1 次/周、180 µg/(kg·次)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注射液(国药准字S20174005)皮下注射治疗,连续干预10个月。

1.3.2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药物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国药准字H20173185,规格:300 mg×30 s)治疗,1 次/d,300 mg/次,口服治疗,连续干预10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①肝功能指标情况[4]:监测患者的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清肌酐(creatinine,Cr)、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计算尿素清除率Kt/V 值。②临床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患者病毒学应答恢复正常,肝区疼痛和临床症状均消失,HBV-DNA 降低超102IU/mL;有效:患者的病毒学应答、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并未改善或加重,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40×100.00%。③不良反应[6]:主要包括乏力、食欲减退、头晕等,总发生率=(乏力例数+头晕例数+食欲减退例数)/40×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Hb、BUN、Cr、Alb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Hb(g/L)115.09±3.19 72.38±2.88 62.852<0.001 BUN(mmol/L)21.97±6.75 29.71±7.38 4.894<0.001 Cr(mmol/L)716.41±114.25 796.58±119.42 3.067 0.002 Alb(g/L)36.29±4.26 29.28±7.05 5.382<0.001

3 讨论

在临床上高病毒载量e 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传染性很强,且其体内病毒载量相对较高,当前临床上主要经药物抑制病毒复制,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预防疾病进一步恶化、发展,阻止病毒损伤肝脏,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7-9]。核苷酸类药物能够将患者细胞中HBV-DNA 清除,尽管能够抑制病毒复制,但是停药之后会启动病毒复制循环[10-11]。聚乙二醇干扰素α 能够阻断病毒再感染,抑制复制,其作为不同作用机制药物,可有效清除感染肝细胞[12-14]。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单一抗病毒时,因患者疾病自身的病毒载量较高,致使无法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方式,患者疾病疗效是否能够提升依旧无定论,可不同机制发挥作用[15-16]。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序贯能够和特异性受体结合,其作为长效干扰素,能够强化病毒抑制效果,有较佳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联合核苷酸类药物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7-18]。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说明对患者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后,取得的治疗效果更佳;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说明对患者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后,取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佳;与对照组的Hb、BUN、Cr、Alb 指标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更优(P<0.05),说明对患者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后,取得的肝功能指标更优。经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乙型肝炎患者,通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方式,可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王明杰等[17]在相关研究中,选择高病毒载量e 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患者68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 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1%)高于对照组(82.35%)(P<0.05),同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患者,能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降低不良反应,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疾病预后,适合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聚乙二醇核苷酸乙型肝炎
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在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效果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复明胶囊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核苷酸营养与运动能力
键凯科技(688356) 申购代码787356 申购日期8.13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