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膀胱灌注对大鼠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研究

2022-08-17 09:21于泳
系统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膀胱炎间质性浆膜

于泳

黑龙江省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或者称之为膀胱痛综合征(bladder pain syndrome,BPS)[1],是一种以长期盆腔或会阴部疼痛,并伴有各种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如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为特点的慢性疾病[2-3]。目前已有研究中,葡萄糖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层缺损理论受到学者们一致认可,同时也被广泛证实。GAG 中不仅包括硫酸软骨素,还有硫酸肝素及透明质酸的成分存在,而GAG 最主要的作用是对膀胱黏膜起到保护作用[4-6]。戊聚糖多硫酸钠(pentosan polysulphate,PPS)是一种结构与GAG 较为相似的肝素样大分子,其可以通过对膀胱黏膜表面的GAG 起到一定补充作用[7];透明质酸为一种与GAG 较为类似的物质[8-9]。本研究选取2021年1—2月鼠龄6~8周的30只成年SD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选择戊聚糖多硫酸钠和透明质酸对间质性膀胱炎大鼠进行联合灌注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成年SD 雌性大鼠30 只,鼠龄6~8 周;体质量200~250 g,平均225 g。随机分为空白组6 只,鼠龄6~8 周;体质量205~245 g,平均220 g。IC 组6 只,鼠龄6~8 周;体质量200~245 g,平均215 g。干预IC1组6 只,鼠龄6~8 周;体质量200~250 g,平均225 g。干预IC2 组6 只,鼠龄6~8 周;体质量200~250 g,平均225 g。干预IC3 组6 只,鼠龄6~8 周;体质量200~250 g,平均225 g。各组大鼠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动物模型建立

选取SD 雌性大鼠,地西泮注射液(H41024255,规格2ml:10mg),剂量0.3 mL/100 g 体质量,腹腔注射,麻醉完全后,将大鼠仰卧位固定于实验台[10]。乙醇消毒泌尿生殖区,PE-50 导管导尿,200 µl/min 膀胱注入试剂,避免注入过快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试剂溢出,拔除导管。灌注时间达到后重新导尿,排空膀胱[11-13]。应用硫酸鱼精蛋白(protaminesulfate,PS)/脂多糖,用量为10 mg/mL,PS 1 mL,2 mg/mL 脂多糖1 mL,500 mmol/L 氯化钾溶液1 mL,时间30~45 min。

1.3 方法

空白组:经尿道膀胱灌注0.9%生理盐水1 mL,保留40 min,排尽药物后用磷酸缓冲液(PBS)冲洗3次,不做任何处理,连续1周[14]。

IC 组:经尿道膀胱灌注10 mg/mL 硫酸鱼精蛋白(5 mL;H11020246)1 mL,2 mg/mL 脂多糖1 mL,500 mmol/L 氯化钾溶液1 mL,时间保留40 min,排尽药物后用磷酸缓冲液(PBS)冲洗3 次,拔除尿管,不做特殊处理,连续1周[15]。

干预IC 组:C1 组(联合用药组):在IC 组的基础上,拔除尿管4 h后应用透明质酸0.5 mL,0.8 mg/mL,戊聚糖多硫酸钠0.25 mg/kg,保留30 min[16]。

C2 组(透明质酸组):在IC 组的基础上,拔除尿管4 h 后应用透明质酸0.5 mL,0.8 mg/mL,保留30 min。

C3 组(戊聚多硫酸钠组):在IC 组的基础上,拔除尿管4 h 后应用戊聚糖多硫酸钠0.25 mg/kg,保留30 min。

1周后处死3组大鼠,取膀胱组织送病理。进一步操作:①通过HE 染色观察研究对象IC 动物模型病理学特征;②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大鼠膀胱黏膜及黏膜下层MC 的数量,通过光镜对MC 数进行观察并记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大鼠膀胱病理学改变

空白组大鼠膀胱黏膜及黏膜下层无破损,处于完好状态,而其他各组均可以看到明显的膀胱黏膜处损伤,且黏膜层有连续性的损伤,黏膜下层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现象,膀胱壁组织出现较大面积的出血及充血情况,能够明显看出淋巴细胞及MC 的侵袭。

2.2 各组甲苯胺蓝染色MC计数结果对比

空白组膀胱黏膜固有层、逼尿肌、浆膜层与IC组相比MC 数都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和干预IC 组比较,两组黏膜固有层、逼尿肌和浆膜层MC 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黏膜固有层、逼尿肌和浆膜层MC计数对比[(±s),/HP]

表1 各组黏膜固有层、逼尿肌和浆膜层MC计数对比[(±s),/HP]

组别空白组(n=6)IC组(n=6)干预IC组C1(n=6)C2(n=6)C3(n=6)黏膜固有层2.64±1.02 1.16±0.52 2.77±1.11 2.11±0.14 2.27±1.01逼尿肌0.99±0.63 0.33±0.18 1.18±0.59 0.68±0.17 0.43±0.51浆膜层2.36±0.97 0.06±0.05 1.62±0.84 1.27±1.01 1.02±0.44

2.3 各组大鼠膀胱中MC生长情况对比

空白组膀胱黏膜处有较少MC 存在,IC 组MC 有明显增生出现,而通过不同方式干预的3 个干预组膀胱黏膜也发生较明显的MC 增生情况,且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膀胱肌层处可见少量M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膀胱MC表达对比

3 讨论

间质性膀胱炎病因复杂,机制不清,疗效不佳,且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9]。许源城等[17]观察沙培林(SapylinOK-432)膀胱灌注对环磷酰胺诱导间质性膀胱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动力学参数中排尿间隔[(307.60±835)s vs (20 140±9.33)s]和膀胱容量明显改善[(115±0.12)mL vs (0.61±008)mL],病理炎症程度明显下降,肥大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减少[(425±2.45)个vs(15.30±375)个],膀胱组织匀浆炎症因子浓度下降(P<0.05)。可见沙培林膀胱灌注能有效改善间质性膀胱炎大鼠的炎症和尿频尿急症状。本研究中空白组黏膜固有层(2.64±1.02)/HP、逼尿肌(0.99±0.63)/HP 和浆膜层肥大细胞数(2.36±0.97)/HP;IC 组黏膜固有层(1.16±0.52)/HP、逼尿肌(0.33±0.18)/HP 和浆膜层 肥 大 细 胞 数(0.06±0.05)/HP;C1 组 黏 膜 固 有 层(2.77±1.11)/HP、逼尿肌(1.18±0.59)/HP 和浆膜层肥大细胞数(1.62±0.84)/HP;C2 组黏膜固有层(2.11±0.14)/HP、逼尿肌(0.68±0.17)/HP 和浆膜层肥大细胞数(1.27±1.01)/HP;C3 组黏膜固有层(2.27±1.01)/HP、逼尿肌(0.43±0.51)/HP 和浆膜层肥大细胞数(1.02±0.44)/HP。张祥等[18]探索IC 大鼠膀胱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与膀胱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其作为IC 治疗新靶点的价值所在。选择雌性SD 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抗体治疗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联合膀胱灌注鱼精蛋白和脂多糖构建IC 的大鼠模型模型,鼠膀胱灌注抗ICAM1 抗体进行治疗为抗体组,比较各组大鼠膀胱组织的炎症反应程度、肥大细胞浸润数目及膀胱组织中P2X3PGE2EP2 受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ICAM1 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炎症程度、肥大细胞浸润数目及P2X3PGE2EP2 受体TNFa和ICAM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当1C模型大鼠给予抗体治疗后,所有指标较模型组均显著显下降且同对照组相近。ICAM-1 与膀胱组织炎症程度和肥大细胞浸润数目均呈正性相关。谢伟杰等[19]观察环孢素A(肿瘤坏死因子-α(cyclosporine A,CsA)在透明质酸酶诱导的大鼠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中的治疗作用,将45 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0~250 g)分为对照组15 只(膀胱灌注生理盐水)、模型组15 只(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酶)、CsA 治疗组15 只(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酶+CsA)。采用长期(1 个月)间歇灌注透明质酸酶(4 g/L)构建大鼠IC/BPS 模型,尿流动力学检测膀胱功能,VonFrey 刷检测泌尿生殖区疼痛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膀胱组织NO 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及白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mRNA 表达,ELISA 法检测膀胱组织IL-6、IL-10 及IL-17 含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膀胱大鼠膀胱iNOS、IL-6、IL-10、IL-17 mRNA 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在予以CsA 治疗后,其mRNA 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模型组膀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9.73±2.62)µmol/g;IL-6含量(125.4±11.25)µg/g;IL-10含量(64.05±6.26)µg/g;IL-17 含量(90.61±10.49)µg/g;排 尿 时 间 间 隔(148.23±40.75)s;膀 胱 容 量(0.41±0.06)mL。对照组膀胱NO 含量(1.31±0.55)µmol/g;IL-6 含 量(55.18±5.07)µg/g;IL-10 含 量(32.12±3.82)µg/g;IL-17 含量(44.45±4.92)µg/g;排尿时间间隔(441.90±34.96)s;膀胱容量(1.27±0.10)m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NO、IL-6、IL-10、IL-17 含量均明显升高,排尿时间间隔缩短,膀胱容量降低,疼痛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CsA治疗组大鼠的膀胱组织NO、IL-6、IL-10、IL-17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分别为(3.97±1.71)µmol/g、(62.29±6.68)µg/g、(33.51±5.77)µg/g、(51.88±6.67)µg/g,排尿时间间隔及膀胱容量明显增加(P<0.05),分别为(422.06±42.22)s、(1.14±0.15)mL,疼痛评分也明显下调(P<0.05)。

本研究内容是两种黏膜保护剂联用是否能有效降低间质性膀胱炎的炎症反应。结果发现,空白组无论是膀胱黏膜还是黏膜下层都无破损,IC组及IC 干预组膀胱黏膜均可以看出明显损坏,且黏膜层存在连续性破损伴黏膜下层脱落的情况,组内大鼠可以明显看出膀胱壁组织存在大面积的出血、充血情况。空白组无论是膀胱黏膜固有层还是逼尿肌、浆膜层与IC 组相比MC 数都显著增加(P<0.05)。空白组和干预1 组比较,两组黏膜固有层、逼尿肌和浆膜层MC 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MC 的研究发现,空白组膀胱黏膜处有较少MC 存在,IC 组MC 有明显增生,通过不同方式干预3 个干预组膀胱黏膜发生较明显的MC 增生,且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各组大鼠膀胱肌层处可见少量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间质性膀胱炎通过膀胱灌注两种黏膜保护剂PPS及透明质酸联用替代葡萄糖氨基聚糖层,借助MC 与间质性膀胱炎的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GAG 替代的黏膜保护剂能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减少患者膀胱黏膜及黏膜下层的MC。

猜你喜欢
膀胱炎间质性浆膜
间质性肺炎知多少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急性膀胱炎有哪些症状,治疗方法有哪些?
远离膀胱炎,重在“三早”
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安徽某地鸭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对浆膜炎预防效果的评估
认识间质性肺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三种人易患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