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腹腔转移引起的恶性肠梗阻短期临床效果

2022-08-17 09:21华春波
系统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肠梗阻腹腔恶性

华春波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普外一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我国属于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其发生率在恶性肿瘤占比中超过10%,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2]。结直肠癌在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如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虽然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相对于开腹手术降低患者并发症率,但患者在术后仍容易出现肠梗阻,不仅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且严重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恶性肠梗阻属于特殊类型肠梗阻,继发于不能治愈的腹腔内原发性恶性肿瘤,或者确诊为腹腔转移的非腹腔原发性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及卵巢癌[3-4]。恶性肠梗阻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胃肠减压及药物治疗,因其疾病恶性程度较高且生存周期较短,如何通过临床治疗提升患者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5]。本文选择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进行诊治的52 例结直肠癌腹腔转移引起的恶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不同临床治疗方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结直肠癌腹腔转移引起的恶性肠梗阻患者52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分组方式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6 例。参照组:男15 例,女11 例;年龄22~84 岁,平均(61.14±3.14)岁;原发灶部位:结肠16 例,直肠10 例。观察组:男17例,女9 例;年龄20~86 岁,平均(61.24±3.25)岁;原发灶部位:结肠15 例,直肠1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内容经过医院伦理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体格检查、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符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6],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认发生广泛腹腔转移,存在恶性肠梗阻者;接受保守治疗无效后,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并明确入组协议,签署研究参与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对研究中涉及方式存在禁忌证患者;预计生存期低于2 个月患者;患者及其家属无强烈手术意愿;肿瘤化疗后仍快速进展患者;出现其他类型癌转移患者。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造口/短路手术。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接受X线与实验室检查,明确病情,按照常规手术治疗原则对患者进行禁食、胃肠检验、抗菌及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造口/短路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对患者施以麻醉,确定患者梗阻位置,对近端肠管施以扩张操作,进行回肠-结肠造口或短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减瘤手术。常规治疗方式与参照组一致,常规消毒铺巾,对患者施以麻醉后,确认肿瘤累及的结肠、小肠以及周围脏器,施以切除操作,且在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切除视野范围内的肿瘤。

1.4 观察指标

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时间及炎症因子。①临床治疗效果。于术后对患者经口进食固体食物时梗阻的缓解情况施以判定;②调查患者术后30 d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出血、心律失常及短肠综合征;③随访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与术后1 年的生存时间,炎症因子水平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梗阻缓解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梗阻缓解率为88.46%,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生存时间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短期生存时间为(11.24±1.62)个月,显著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及白介素-6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时间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恶性肠梗阻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无法进食,临床以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引流减压、中医药治疗、人性化干预及支架植入等;外科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手术、短路手术、减瘤手术等[7-9]。恶性肿瘤的生存周期较短,生活质量较差,因此临床在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的同时,更主要的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生存质量[10-11]。恶性肠梗阻患者肿瘤负荷较重且全身消耗较大,患者身体状况欠佳,在多周期、多线化疗后仍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保守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充分了解患者意愿,在获得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为患者展开手术治疗[12-13]。造口手术的目的为输出肠道内容物,改善肠梗阻,调节患者远端肠道口吻合情况,并达到肠道减压与促进肠道疾病痊愈的效果[14];短路手术主要将空腔脏器远端与近端进行连接,绕过病灶位置,使患者肠道内容物能够顺利向远端运行[15-16]。造口手术与短路手术均以缓解患者症状与改善患者进食为主,但在多发梗阻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局限性[17-18]。减瘤手术主要应用于肿瘤体积较大或侵犯较广,不具有完全切除条件的患者,进而实施大部分肿瘤切除,可降低肿瘤负荷,为后续放化疗或其他临床治疗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治疗目的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尽可能地将已经明确的肿瘤组织,如原发灶和转移灶及瘤栓进行切除,改善患者梗阻情况,在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1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梗阻缓解率为88.46%,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减瘤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指标分别为(18.92±2.54)mg/L、(24.64±2.11)ng/mL、(37.68±2.39)ng/mL,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减瘤手术操作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避免患者因炎症反应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为术后的恢复提供有效保障。付冰[20]研究表明,结直肠癌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应用减瘤手术,其生存时间为(11.5±1.2)个月,显著高于短路/造口手术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为(11.24±1.62)个月,显著长于参照组(P<0.05);本研究在短期生存时间方面的数据与付冰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减瘤手术在临床治疗中更具应用优势。结直肠癌腹腔转移引起恶性肠梗阻病症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意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充分尊重,尽可能地提升患者预后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腹腔转移引起的恶性肠梗阻患者选择减瘤手术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短期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肠梗阻腹腔恶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术中术后如何防止腹腔粘连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顺铂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