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冲汤联合脐灸治疗肾阳虚血瘀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2022-08-17 09:21刘元文孙建欣胡乃香
系统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肾阳虚黄体血瘀

刘元文,孙建欣,胡乃香

1.蒙阴县人民医院中医妇科,山东蒙阴 276299;2.蒙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蒙阴 276299;3.蒙阴县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山东蒙阴 276299

不孕症是指女性无避孕且正常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孕,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原发性不孕中医称之为“全不产”;继发性不孕中医称之为“断绪”。导致不孕症的病因很多,其中女性排卵障碍占25%~35%[1],而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者就能占到5%~1 0%。对于L P D的治疗西医多使用孕酮类制剂、促性腺激素、溴隐亭等进行治疗,但疗效仍有待提高,本研究采用蒙阴县人民医院协定方补肾调冲汤,补肾活血调冲任,调整妇科生殖内分泌轴的功能,并应用现代医学观察指标,观察其在治疗LPD 性不孕症方面的有效性[2]。本文选取本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肾阳虚血瘀型L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治疗此类型不孕症的中医药适宜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60 例肾阳虚血瘀型LPD患者并随机分组。治疗组中患者的年龄20~42 岁,平均(33.74±4.48)岁;病程1~5 年,平均(2.90±1.82)年。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20~42 岁,平均(34.62±4.42)岁;病程1~5 年,平均(2.96±1.7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已经知情研究内容,并与该院签署相关协议书;研究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肾阳虚血瘀型辨证标准;年龄20~42 岁。排除标准:近3 个月内服用性激素类药物或治疗不孕症的其他药物者;有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如子宫、卵巢、乳腺肿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垂体瘤等);有类似药物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者;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方法

对照组单纯接受黄体酮软胶囊进行治疗,于排卵后开始口服黄体酮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40982;规格0.1 g),每晚睡前0.2 g,连服12 d。

治疗组采用补肾调冲汤与脐灸治疗,补肾调冲汤药方组成为:紫石英15 g,鹿角胶15 g,当归15 g,菟丝子12 g,巴戟天12 g,女贞子10 g,熟地黄12 g,丹参8 g,赤芍10 g,川芎10 g,香附10 g,白术8 g,绿萼梅5 g。于排卵期开始服用补肾调冲汤煎剂(由该院制剂室代煎),1 剂/d,水煎两次共5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脐灸治疗,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排卵后停灸。脐灸采用隔姜灸方式,取新鲜老姜一块,沿着生姜纤维纵向切取,获得0.2~0.3 cm 姜片待用,中间使用三棱针穿刺数个小孔;施灸过程中需要将姜片放置到相应穴位区域,并将艾柱放于其上点燃,以患者有轻微局部灼痛感提起姜片或者更换艾柱再灸,以皮肤局部潮红为宜。每次在患者月经结束后开始治疗,每周需要接受治疗3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排卵后及经期禁灸。两组患者经3 个月治疗后还需接受3个月随访,观察疾病复发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serum estradiol, E2)、孕酮(progesterone, P)值的测定:设备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Access2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及专用进口配套试剂,用放免法测定。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治疗后妊娠且症状消失,BBT 与辅助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且3 个月内仍保持正常者;显效:治疗后未妊娠但症状明显改善,BBT 高温相≥12 d,且黄体中期P 值显著升高;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基础体温测量(basal body temperature,BBT)高温相仍<12 d,但高温相较稳定,黄体中期P 值有所升高;无效:治疗后症状,BBT 及辅助检查等指标均无改善。治疗效果=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体中期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 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

1.5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输入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2、P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2、P 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E2、P 指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2、P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2、P指标比较(±s)

组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E2(pg/mL)治疗前154.26±25.33 151.26±24.09 0.470 0.640治疗后187.75±15.21 174.26±25.33 2.501 0.015 P(ng/mL)治疗前5.45±2.65 6.27±2.36 1.266 0.211治疗后16.09±2.92 12.70±2.77 4.613<0.00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

组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治疗前20.24±2.27 20.65±2.30 0.695 0.490治疗后3.80±1.06 15.66±1.21 40.382<0.001积分差值16.01±2.26 4.97±2.35 18.547<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对比(±s)

组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PI治疗前2.20±0.69 2.37±0.52 1.078 0.286治疗后0.98±0.83 1.78±0.61 4.254<0.001 RI治疗前1.12±0.13 1.17±0.15 1.380 0.173治疗后0.57±0.08 0.80±0.10 9.837<0.001

3 讨论

对于LPD 患者来说,血瘀是重要病因,在《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当中有相关记载:“女子绝子,衃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首次提出血瘀导致不孕的机理[3-5]。血瘀不但是病理产物,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导致胞宫阻滞不通而不孕。产后或经期余血不净、房事不节等均可能导致瘀的形成,邪入胞宫,导致气血失和,淤血内阻,最终不能成孕[6-7]。肾阳虚血瘀型LPD 患者的常见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房劳过度;多次人工流产、反复刮宫等,导致金刃损伤胞宫;外邪入侵,耗伤肾气与肾精,导致氧气亏虚,可形成肾阳虚血瘀[8]。

本研究中,对肾阳虚血瘀型患者应用补肾调冲汤联合脐灸治疗,其中补肾调冲汤的中药组成为:紫石英,鹿角胶,当归,盐巴戟天,菟丝子,女贞子,熟地黄,丹参,川芎,赤芍,香附,白术,绿萼梅[9]。药方当中的紫石英具有温肾助阳的作用;鹿角胶具有补肾阳、益精血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三种药物均为君药,可起到温肾调冲暖胞宫的作用[10]。盐巴戟天具有强筋固本的作用,能治疗肾虚阳痿、宫冷不孕;菟丝子具有补阳益阴的作用;女贞子的作用在于滋补肝肾;熟地黄的作用在于补血养阴、填精益髓;川芎的作用在于调节气血;丹参的作用在于活血祛瘀,这些药物均为臣药,联合应用能起来增强补肾的作用,还能起到活血调冲任的作用[11]。赤芍与白芍的主治有一定相同之处,具有清热凉血散瘀的作用,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白术的作用在于益气健脾、补气行血,这三味药为佐药。使药为绿萼梅,具有理气和胃的作用,诸药合用,最终能起到活血调冲、补肾温阳的作用[12]。

脐灸治疗方式最开始出自彭祖的“炼脐”,比较常用的脐灸方式为隔盐灸、隔姜灸、隔附子灸、药饼灸、隔葱灸等,可见脐灸方式多种多样,起效关键在于药物的选择。对于本研究患者来说,肾阳虚血瘀型LPD 患者以补肾活血作为主要治疗原则,联合脐灸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13]。灸法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从八木之灸发展为艾叶灸,艾灸就是将制成艾条或艾绒的半成品或成品点燃之后于体表相应穴位施灸的一种外治方法,应用效果显著[14]。从结果上看: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E2、P指标相比于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在刘元文等[15]的研究当中,对肾阳虚血瘀型黄体功能不全不孕患者应用补肾调冲汤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明显下降,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3.56%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36.67%(P<0.05)。

综上所述,在肾阳虚血瘀型LPD 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补肾调冲汤联合脐灸的有效性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性激素水平。

猜你喜欢
肾阳虚黄体血瘀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黄体破裂 是一种什么病?
警惕:小小“黄体”能要命!
八味肾气丸治疗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析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