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重在“养肺、防燥”

2022-08-18 13:16孙伯青
养生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秋分头皮

孙伯青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秋分同春分一样,提示昼夜平分之意,即全球各地昼夜时间均等;另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 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从此气候由热转凉,气温逐日下降,秋意渐浓。正如《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所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在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作为“昼夜均而寒暑平”的时节,与“春分”过后昼长夜短、天气渐热相反,“秋分”过后,昼短夜长、凉意日甚。此阶段既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同时也是气候干燥,冷空气逐渐活跃,气温降低速度明显加快,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夜冷一夜”的时候。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天的主气,燥气太过,则成为六淫邪气的一种。燥邪对人体的伤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燥盛则干,易耗伤人体津液,伤津就是伤阴,导致皮肤干、口唇干、咽干舌燥等;二是燥易伤肺,肺喜润恶燥,位居高位,是外来燥邪首先侵犯的部位。所以,“养肺、防燥”就成了秋分调养的主旋律。

秋分调养,五个养肺技巧

中医学认为,“秋气通于肺”,肺为娇脏,易被邪侵而发病。特推荐5 个养肺小技巧,以助安度“多事之秋”:

1.开怀大笑可宣肺:中医学中有“常笑宣肺”一说。人在大笑中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供氧。

2.主动咳嗽可净肺:随着环境污染的增加,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后,轻者可引起气管炎症,重者可致中毒,甚至癌变。因此,平时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应选择在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浊物,减少肺部损害。

3.尽量扩胸可护肺:平时适度的呼吸动作有助于护肺。如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呼吸,能很好地增加肺活量,尤其有利于“慢阻肺”患者或肺功能不全症情的康复,还可保持肺泡与支气管的弹性。

4.多喝温水可润肺: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丢失增多,及时补足这些损耗非常必要。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500毫升以上水,以保持肺脏及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还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水蒸气,每次10 分钟,每日2~3次即可。

5.揉按鼻翼可健肺: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50~100 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20 次。每天早晚各做1~2 组,有助于畅通鼻道、健肺清肺。

秋分调养,两个按摩手法

一、心情不好,及时按摩解忧穴

内关、太冲分属于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是解忧化郁的重要穴位。因心主神明,与情志相关,刺激内关穴能通心血、敛心神、舒缓情绪。忧郁的根本病机是气机郁滞、气血失调,刺激太冲穴能平肝和络、枢转气机、疏泄郁滞、运化气血,气顺血畅,则精神可安。

具体方法:左手拇指点按右手内关(手掌侧腕横纹上约三指宽的中央部位),适度下按半分钟,再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100次,有酸、麻、胀、痛感觉为佳。再换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每日2~3 次。用大拇指或中指反复按揉太冲(足背大拇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中)3~5 分钟,左右穴交替进行,按揉用力要持续、均匀,以出现酸胀、发麻等感觉为宜,每日2 次。

注意事项:按摩时,避免指甲太过尖利,用力别太大,以免造成划伤或积血。经期、大恐大惊、过饥、过饱、过劳等情况下不宜按摩。

二、秋季脱发,宜做头皮按摩操

秋季毛发干枯及脱落增多,可以试试头皮按摩操。通过头皮按摩达到疏通经络、镇静安神、活血生发的效果。

具体方法:将双手指腹垂直于头皮,从前发际线到后发际线,沿着经络走行方向轻轻叩击,从前到后,并逐渐向两侧移动,叩击按摩整个头皮。每次5分钟,早晚各1 次。刚开始的时候力量稍轻一点,逐渐增加力度,以头皮微痛为宜,不可用指甲、尖齿梳、硬物敲击,尽量不要用力按摩头皮,以防因牵拉毛发而损伤毛囊。平时可以用木质或牛角梳子代替手指梳理按摩头皮,梳子以梳齿稀疏光滑、齿尖圆钝为宜。同时做到心态良好、营养均衡、睡眠充足。

注意:秋天洗发不要过频,1周洗2~3 次足够了,天天洗其实对头发是个伤害,尽量减少烫染对毛发的刺激和破坏。

秋分调养,谨记五个特点

一、保证睡眠,解“秋乏”

进入秋季,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收。不少人入秋后出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瞌睡连绵、呵欠不断的秋乏现象。中医学强调秋季“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而早睡和午休是保证睡眠的最佳方法之一。适时的闭目养神对身体也很有好处,注意不熬夜、忌过劳,如此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使学习、工作时更加精力充沛,同时减少“秋乏”的出现。

二、增减衣服,巧“秋冻”

“春捂秋冻”是一条实用的生活谚语,“春捂”是为了帮助人体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生发;“秋冻”则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秋分开始气温明显下降,温差较大,但虽凉却不甚寒冷,不要立马全副武装,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这时仍是“秋冻”的适宜时期,尤其是青壮年或体质较好的人,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适应与抗御冬天的严寒有很大的好处。当然体质较弱、老人和儿童,在温差过大时,及时增减衣物,千万不要一味地追求“秋冻”,肚脐、脚、头更要注意防寒保暖。

三、饮水喝粥,化“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人们往往有“津干液燥”的感觉,出现皮肤干,甚至脱屑,毛发枯燥而无光泽,脱发增多,口唇、鼻咽喉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饮水喝粥,可在白开水中加少许食盐和蜂蜜,更宜多吃些新鲜时令果蔬,尤其是梨子和莲藕,还可喝一些银耳、百合、莲子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食物熬成的粥汤。秋燥甚者可选用中医名方“增液汤”(玄参30g,生地、麦冬各24g)代茶少量频饮。同时,还应注意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

四、调整情绪,防“秋愁”

秋天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分过后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容易使人触景生情,产生忧虑、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人们在秋天,尤其要注意精神调养,必要时也可咨询心理医生,以得到规范的心理保健指导。拥有和保持乐观而平静的心态,更能适应秋燥之气,预防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的发生。注意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或登高远眺,或水中泛舟,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舞,尽可能的多晒晒太阳,使秋愁在愉悦之中悄然而去。

五、运动锻炼,贴“秋膘”

秋季有“贴秋膘”的说法,指的是秋天要储备脂肪,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保存能量、养精蓄锐的准备。在生活水平已大为改善的今天,“贴秋膘”也要与时俱进地改为“贴”运动,不妨少一点脂肪,多一些紧实的肌肉,才能更加健康壮实。运动锻炼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根据中医学理论,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具体以“不累”为度,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慢跑、郊游、骑车等,每次运动锻炼都能使身上有发热感觉,微微出汗即可,尤其是体质偏弱者更应如此。

秋分调养,友情提示

一、平日饮食,清润温润为主

秋“燥”当令,但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可多吃些酸味甘润或具有宣降肺气功效的果蔬,如解渴涩精的石榴、补肾健脾的栗子、润肺通气的柿子、清肺止咳的秋梨、补气滋液的葡萄、悦心开胃的苹果、和中除烦的甘蔗、顺气化痰的萝卜、补中益气的红薯等。

二、假期连续,不忘健康生活

“赏完明月迎国庆”,秋分值逢中秋节刚过,又将迎来国庆长假,假期使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尽情享受生活。然而,无论是亲朋相聚,“海喝猛吃”;还是旅途奔波,昼夜颠倒,过度的放松都会给身体带来健康隐患。切记“过节别过累,放松别放纵”。做到“玩得适度,乐不可过;吃得合理,决不贪杯”。

猜你喜欢
秋分头皮
秋分
白露 秋分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秋分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秋向此时分
搞定头皮问题,释放性感荷尔蒙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让头皮爱上做SPA
2013年九月节气: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