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不受补”说道多

2022-08-18 13:16王延群
养生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补药阳虚补品

王延群

李大爷一向身体虚弱,今夏又患了一场大病,显得更加虚弱。女儿为了给父亲好好补养补养,入秋就买了几味大补中药,谁知李大爷服用几次后,就口舌生疮,彻夜不眠,腹胀泄泻不止。女儿慌了,赶紧找到中医师诊治,经过一番辨证分析,中医师说李大爷的情况可以说是“虚不受补”。

什么是“虚不受补”?

“虚则补之”,滋补药品是中医学中的瑰宝,多数人服用以后,起到了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但是,也有一些体质虚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由于脾胃虚弱、脾虚湿盛、运化功能差等原因,在服用滋补品之后,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补益作用,反而出现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口舌生疮、鼻流鲜血、胸闷腹胀、纳呆厌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稀溏等症状。这便是人们所说的“虚不受补”现象。

“虚不受补”原因何在?

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不辨阴阳气血乱补。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分清是气虚、血虚还是阴虚、阳虚,然后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方法,对证进补,这样才能补得其所,补而受益。若不经辨证,或辨证失误,诊断不明,可能造成补而不当,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如阳虚者进补大量滋阴食品,反而会“重伤其阳”;阴虚者进补大量助阳食品,反而会“耗伤其阴”。

二、不辨五脏所属乱补。虚证除了有阴阳、气血之虚以外,因人有五脏六腑,每一脏腑都有可能出现虚证。如心气虚、心血虚、肝阴虚、脾阳虚、肾阴阳二虚等。若虚在心,用补肾或补脾之药,或虚在肝,用补心或补肺之药,自然也难起到作用。

三、用药不当。进补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必须熟悉补药的性能。中药将具有补益性能的药物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类。了解了药性,在用药时,对于药量也要掌握得当。从补药的效力来分,有峻补和缓补之分。峻补类补药药性峻烈,因此要严守剂量或遵医嘱。补虚是慢功,不能急于求成。即使是对症服用,也应是涓涓细流,量少而期长,并适时调整用量,切忌操之过急、急功近利的“蛮补”。补药服到一定时候后,身体正气旺盛,阴阳平衡,精力充沛,就要及时停药。

四、忽视脾胃功能。老年人一般消化功能较差,在补方中,要注意照顾到脾胃,不要补什么就仅仅给什么药物。对脾胃虚弱、运化失健者,不事调理,一味投补,使补品不能吸收,疗效当然会差。故在用补法时,宜适当配开胃消食之品,或配合食用此类食物。比如夏令酷热,阳气旺盛,有的人自身体温调节功能不良,不能适应外界气温,常感疲乏嗜睡,食欲降低,舌苔厚腻。此时应先给以利湿健脾、醒胃和中的中药清理肠胃,待苔清和上述症状消失后,再施以补品,才会收到良效。

五、忽略时令。治病必须参照季节时令,以及当时的气候特点,如春季阳气上升,秋季燥气较大,此时若用温性补阳药,容易上火,出现口燥、咽干,甚至鼻出血的反应。

六、调养失宜。如果缺乏必要的调养,也会妨碍对疾病的治疗。如阴虚病人应忌食温燥助阳食品,否则,即使滋阴药用的恰当,也难以发挥应有的良效。

七、体质特异。临床上确实有一些患者,不论如何也不受补。对这类特殊体质的人,可尝试用食补来代替药补,会取得较好的保健效果。

八、服用不当。补药服用方法是否得当,也直接关系到进补效果。例如,有的人花了许多钱配了一剂补膏,由于每次总是空腹冲服,引起了胃肠不适,甚至出现胃胀或腹泻;有的人买了红参,由于研粉过粗,服后胃肠道不易吸收,有效成分大都被排泄出来了,造成很大浪费。

“虚不受补”的人怎样补?

为了预防“虚不受补”,老年人用中药进补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进补对证。进补之前,最好先向有经验的中医师咨询,明确自己的体质是阴虚、阳虚,还是气虚、血虚。对自己的体质有了清楚认识,进补就有了明确目标。中医认为,“一药一性,百病百方”,一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不同,病症有别,季节有变,体质各异,所以进补必须对证,因人、因时、因病、因地制宜,通补百病的补品是不存在的。对于阴阳俱虚、数病同发、病情错综复杂者,如表现为“四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高尿酸)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者,当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仔细观察,全面分析,谨慎配伍,方能奏效。

二、剂量适当。进补一定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等具体情况掌握补品的剂量,剂量过小,难以奏效,而剂量过大,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对年老体弱的慢性病患者,只能“平补”“缓补”。最好先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自己的感觉适量递增,以精力充沛、食欲正常、浑身舒服、不燥不虚为宜,这样才能达到科学进补的目的,而且药物宜选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品。凡过寒过燥、大辛大热之剂,对老年人都是不适宜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进补”的度是否合适:如果进补后很兴奋,睡不着觉,就是过了;口腔内长疮、咽喉上火疼痛、口内有异味,也是补多了;大便干结或溏泄均是“过补”的征象。

三、体有实邪不补。体有实邪时进补,会导致“闭门留寇”“留邪致变”之隐患。即使体质虚弱,在外邪未尽的情况下,原则上应先清除外邪之后再进补。一般来说,不论什么季节,服食什么补品,凡有感冒发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呕吐泻痢等表现时,都应暂时停止进补,待病情好转后再继续。若外邪比较轻微,也可采取“补泻双施”或“补中寓消”等方法,以达“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之目的,而不可单纯进补。

四、补前先要调理肠胃。脾胃虚弱患者宜先采用食疗的方法调养脾胃。饮食原则是多品种多变化、富营养而易消化,饮食宜温、宜软,营养丰富的汤、粥都是食疗好选择。脾胃喜温恶寒,日常饮食要多吃一些温性食物,比如羊肉、糯米、韭菜、南瓜、香菜、生姜、大枣等。少吃或不吃生冷、油腻、煎炸、熏烤与容易胀气之品;辛辣刺激之物,也应少吃或不吃。同时,吃饭要细嚼慢咽,七分饱为宜,以减轻脾胃的消化负担。脾胃差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理中丸、健脾丸、小建中颗粒等中成药调理。

总之,服用补品,一定要有的放矢。正如清代名医余听鸿说:“见病不可乱补,一日误补,十日不复。”

猜你喜欢
补药阳虚补品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保健品不宜睡前吃
清朝皇帝PK御医
清朝皇帝PK 御医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癌症患者不宜“大补”
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症
维他命之谜:为什么我们总想着吃补品?
服用补药需了解的6个问题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