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合成空间下民俗体育文化的模态表征研究
——以舞龙舞狮为例

2022-08-18 06:15李权晁朱海艳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萨满舞狮舞龙

董 晋,李权晁,朱海艳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隐喻作为认识世界、唤醒人类内心深处感情的艺术一直是语言修辞学和哲理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隐喻是民俗体育外在表现的内在意义,可以将人们的感情依托民俗体育这一载体表现出来。舞龙舞狮民俗体育中充斥着各种颜色、图案、声音、动作等多种模态符号。这些模态象征符号背后蕴含着人们在当时环境背景下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人们将这种渴望的抽象感情赋予到这些具体的模态表征符号中,再根据当时社会文化价值观、人们认知差异和地域限制进行拼接整合,最后形成一种具有多模态表征空间的民俗体育。民俗体育隐喻分析可以提升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对于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民俗体育发扬和传承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至关重要。

1 隐喻认知载体:多种模态并存的民俗体育

1.1 模态与隐喻释义

多模态隐喻首先是对多模态的研究。“模态”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进行相互交流的媒介。Forceville明确地把模态界定为运用感官构建意义的符号系统[1]。现在主要是根据人类的感知觉器官进行模态划分,主要分为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和触觉模态。赵秀凤通过对政治漫画的分析与解读主张对多模态隐喻进行广义界定:由两种以上模态符号协同作用传递的隐喻为多模态隐喻[2]。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中往往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互相协调整合信息的过程。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构成因素为源域和目标域,以及两个概念域间的相互映射关系。隐喻的意义理解可以通过两个概念域相互作用的映射关系来解释[3],而合成空间理论对事物抽象意义的构建发挥重要作用。在双域映射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两个输入空间,在类属空间的关联下形成具有新创意义的合成空间。

1.2 民俗体育文化隐喻的多模态发展

在人类早期就可以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以及独特的精神,而这其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隐喻含义。1992年Lakoff在对众多隐喻认知现象进行剖析和研究后让隐喻突破语言认知学的限制,向着多模态、多空间发展[4]。语言修辞可以说是人类认知的外在表现。对此马明在《隐喻本质的哲学反思》中谨慎而合理地为隐喻作了界定。他从哲学方面出发解析隐喻对人们的认知起指导性作用[5]。而在民俗体育中,我们可以理解成具有较明确形式的概念所提供的结构可以对人类的期望和情感进行外在表现和认知,使那些抽象复杂的情感活动逐步表象化, 从而帮助人类完成对这些情感期望的认知。

隐喻不仅出现在语言修辞学中,还存在非语言模态中。郭远兵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展现的体育文化从语言符号模态和图像符号模态进行体育文化介入社会融合的多模态研究[6]。在陈娴《台州海洋民俗文化中的多模态隐喻现象及解读》中通过四种模态入手,分析台州海洋民俗文化中的多模态隐喻现象,解读出台州人的海洋信念[7],为多模态理论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民俗体育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多种模态并没有详细地从系统上对各个空间进行模态表征符号的整合。对于民俗体育文化来说应该考虑到其产生所依附的当时社会文化价值观、认知因素的限制、地域因素的限制。

究其多模态隐喻理论的本质来说,隐喻就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而民俗体育文化所代表的精神或者思想通常都是要通过其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传递,进而衍生出具有多种模态并存的民俗体育。那么以民俗体育为载体,多模态隐喻理论为方向,在研究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时就必然要将其融入实践中,即结合当时所处时代背景下探求民俗体育文化的外在表象和内在含义之间的联系。

2 隐喻与认知:民俗体育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性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由于地域、风土人情的不同从而衍生出许多种类。利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对其所处的大环境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在当时社会价值观影响下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状况。在隐喻中,我们已知某些概念拥有较为清晰具体的结构会对人类的认知起着指导性作用,即各种所赋予人类社会情感的民俗体育文化的产生使那些结构未成形的概念逐步成形,帮助人类完成对这些概念的认知。民俗体育文化在其丰富多彩的“外衣”下深藏着人们对于所处大自然和当时社会背景下所独有的认知思想,即民俗体育文化所具有的模态表征和社会文化所具有的高度关联性。

2.1 萨满文化的隐喻认知与社会文化发展

萨满文化作为人类原始社会的——“活化石”,所遗存的功能含义在人类生存发展进程中曾有过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中萨满教信仰和祭祀活动构成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基本元素,进而在这种萨满文化中所特有的祭祀仪式孕育了宗教体育活动的产生,而其所蕴含的浓郁宗教色彩则给宗教体育文化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在萨满文化中,禳祓、脱灾、祈福仪式是少数民族体育元素表达的重要载体[8]。通过多模态隐喻理论从社会大环境中对古老萨满文化进行分析,将原始民俗体育文化与宗教活动相联系,在实践中解析随当时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导致民俗体育功能的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萨满视觉符号主要体现在萨满奇特的服装、头饰、法器上,这些视觉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在原始宗教的祭祀典礼上,这些视觉感受器官的模态符号蕴含着祈福趋凶、祭神消灾的丰富含义。

萨满作为人类与神灵沟通的媒介而产生,如表1所示。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变化,萨满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神秘的宗教色彩。而对萨满文化奇特外表下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也只有历代老萨满才有所了解并进行传承,导致其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无法满足其所处社会和人民的发展需求。面对人们从对大自然的敬畏到对在大环境中自身个体的关注,其民俗体育功能也随着人们认知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对于这种潜移默化的变迁,萨满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育元素逐渐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萨满文化之所以没落也与人们在固有社会中所具备的认知及对关注个体的改变有关。

表1 萨满文化隐喻功能表

2.2 舞龙舞狮文化的隐喻认知与社会文化发展

由于古代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没有办法用自己的思想来解释凭空出现的一些现象以及面对天灾和疾病的无能为力,他们渴望“救世主”的出现,以此来解除自己内心的恐惧。龙由于其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的精神信仰,自然而然成为一种心理寄托让人们的情感得以表现。同时,舞龙运动为人民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具体、且可以赋予感情的载体。

从隐喻的概念出发,人们通过这种舞龙舞狮的仪式可以将想要表达传递的抽象认知表达出来,如表2所示。舞龙习俗中的形式作为一种比较清晰具体的载体,将驱灾纳吉的这种抽象的信仰表达出来。人们在民间组织的舞龙习俗,从当初的祭祀活动到现在人们强身健体的锻炼手段,丰富了人们对信仰的外化表象和对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内在推动。

表2 舞龙舞狮文化隐喻功能表

2.3 萨满文化和舞龙舞狮文化在隐喻认知功能的差异性

萨满文化和舞龙舞狮的起源都是从祭祀活动开始的原始体育活动,都代表着祈福平安、渴望得到神灵的保佑。而萨满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自身的符号隐喻特征无法跟随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文化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其符号含义滞后,进而隐匿于历史长河中。这种民俗体育所引起的社会功能变化,与当时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以及人们的认知密切相关。舞龙舞狮在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过程中增加其内生功能,并且可以通过人们的认知差异来对一些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优化,使其本身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可添加性。

3 映射与解读:民俗体育文化的模态表征符号

如果说多模态隐喻理论是对民俗体育文化所处大环境的分析,那么双域映射理论作为隐喻的一种基础理论,则是将民俗体育文化当成一种传播载体进行内在含义的分析。它从客观上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发展规律,即利用其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外衣”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和剖析。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9]。而民俗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的集群性活动,充斥着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模态共存的组合体。解析各个模态背后所隐藏的含义就是探究人类在特定环境中的认知发展,也就是对民俗体育文化进行一种解读。

3.1 双域映射理论基本结构

在语言修辞学中经常把喻体称作“源域”,把本体称为“目标域”。而源域和目标域两者之间互相作用的程度被称为映射关系[10]。通过对民俗体育文化所处大环境的分析,人们在当时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影响下可以把自己想要表达或者传递的精神信念融入诸多可以外化出来的模态中如:服装、玩偶、声音、颜色等,即我们可以认为民俗体育文化就是多个映射关系概念组成的产物。人通过自身不断的认知过程完成了对自然的超越。在这种超越之后,自然是一种新民俗体育文化的创造[11]。而这种超越是如何将人们抽象的认知外化出来从而被广泛接受,这就需要将其赋予到具体的模态表征中来。通过这样一种双向映射关系将民俗体育中的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使民俗体育这种载体具有更加深刻且广泛的含义(如图1所示 )。

图1 双域映射理论基本结构图

3.2 双域映射理论下的萨满文化

萨满教所表现出来的符号具有深刻的内涵。通过分析,表象符号可以让萨满族人之间进行交流、解释、传递信息。在萨满文化中存在众多的标记符号,下文从视觉图像符号、听觉声音符号出发,利用双域映射理论分析模态表征与外化表象之间相对应的关系,是探索萨满早期符号文化的重要途径。

3.2.1 萨满文化中的视觉图像符号如表3所示,萨满文化视觉符号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服装、头饰、特殊的记事符号和祭祀中的各种具体化的事物中。萨满奇异服装的一些重要标志可以代表内部阶级的划分,以及主持萨满法术的高低。在萨满文化中,神树上悬挂各种彩色绫绸结绳则为其吉祥物可以起到辟邪安宅、人畜平安的作用。在主持一场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神偶是萨满教灵魂世界幻象形体的具体表现,来向人们传递具有宗教性质的信仰和精神。

表3 萨满文化中的视觉图像符号

3.2.2 萨满文化中听觉声音符号如表4所示,萨满文化中的声音符号主要是靠祭祀仪式过程中的音乐来表现出来的。在蒙古族中萨满叙事的音乐主要有“念诵”“唱诵”以及“舞诵”三种形式。在实际的祭祀过程中,这三种形式相互交叉融合使用以对仪式进行渲染。音乐元素与语言元素相结合,呈现出单句重复的结构并表现出萨满渴望主神从天而降的一种情景。神曲与击鼓的力度和鼓环的配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那种和谐相处的感觉。通过音乐、舞蹈和乐器的三位一体的组合方式把萨满文化中人与神灵之间的交流表现出来。

表4 萨满文化中的听觉声音符号

3.2.3 表征符号下的萨满文化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萨满文化作为萨满教观念的产物,无论是从视觉服饰符号还是听觉音乐符号来看,萨满教服饰造型以及音乐虽然具有审美特征,但更多是宗教属性所赋予的迥异特征。仅从表象的符号是无法了解萨满文化所赋予其特殊的意义,须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文化价值观。萨满教的本质就是其独特的宗教性, 而它具有的精神信仰和在当时能够广泛流传也都是由其表征符号下的宗教阶级性所决定的。

3.3 双域映射理论下的舞龙舞狮文化

舞龙舞狮文化其实就是一种隐喻象征文化。人们将自己脑海中那些抽象的美好期望转移到具体的事物中即赋予龙狮一种新的认知。通过对龙狮的颜色、动作、表情进行映射分析了解当时的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拜以及靠天吃饭的现状。人们进行舞龙舞狮的目的就是为了求雨祭祀、祈福辟邪,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民俗体育文化。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可以帮助我们对舞龙舞狮背后的含义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也是为了能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民俗体育文化。

3.3.1 舞龙舞狮中的视觉图像符号龙作为汉民族的图腾代表着吉祥安康。狮子作为“百兽之王”常常象征着力量与勇猛的瑞兽,代表着辟邪、守护一方平安。由于我国地域与认知上的差异,在民间流行的舞龙舞狮形式也十分丰富,制作材料也丰富多彩。

如表5所示,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中动物和自然现象的特征拼接合成的神物,人们赋予它对大自然的膜拜和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现代的舞龙在颜色方面主要为红、黄、白三种。各种动作、表情以及颜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赋予它种种美好的期望。

表5 舞龙舞狮文化中的视觉图像符号

3.3.2 舞龙舞狮中的听觉声音符号如表6所示,传统鼓乐为主的龙狮配乐主要就是鼓、锣、钹等,另外以鞭炮、爆竹为渲染可以使气氛更加热闹。这些乐器的配合往往伴随着舞龙舞狮的动作起伏而变化,具有很强气场的震撼美。这些音乐的背后隐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代表着古代劳动人们在求雨时的丰富想象力。他们把锣鼓和鞭炮的声音当成打雷声希望求雨保证农作物的正常收获以及当地的风调雨顺。而发展到现代的舞龙舞狮竞赛面对以前相对单调的打击乐,以及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的改变,出现了鼓乐与管弦乐器的相互配合,龙狮表演与音乐艺术融合更加成熟。

表6 舞龙舞狮文化中的听觉声音符号

3.4 萨满文化和舞龙舞狮文化在模态象征符号方面的差异

萨满文化的兴盛和衰败既是取决于多方面的偶然,也是其本质属性的必然。在赵志忠《满族萨满文化的消失与遗存》中我们可以发现满族萨满文化由盛到衰, 从完整到仅剩遗存, 作为人类文化的“活化石”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在于时代的变迁、满族的萨满文化逐渐淡化、传承人的接替和清王朝封建社会的灭亡[12]。

作为萨满教观念的产物,萨满文化无论是从视觉服饰符号还是听觉音乐符号来看,注重了宗教性和氏族性的阶级化。这种权力阶级的分层无法融入人们生活中形成具有集群性的民俗体育文化。舞龙舞狮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艺术造诣的创作者们对其新创寓意的添加,使这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得以流传至今,历经沧桑而不衰。舞龙舞狮文化和萨满文化都是为了祭祀仪式活动,都表现出希望上天的保佑,但舞龙舞狮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可塑性得以在历史中不断丰富,源远流长。

4 重组与分析:民俗体育文化的多模态整合模型构建

双域映射理论模型主要针对以单种模态为媒介的事物,没有考虑过多种模态共同存在的情况。那么对于多模态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民俗体育而言,对其特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其产生的地域差异进行整合,从而发现当时人们能够产生这种民俗体育的认知情感对其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在考虑到多种模态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多模态的概念隐喻和合成空间理论对民俗体育背后存在的含义进行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的构建(见图2)。

图2 舞龙舞狮多模态整合模型

4.1 舞龙舞狮多模态整合模型的构建

利用相关隐喻理论对民俗体育进行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的构建时,由于隐喻理论对多种模态共存的民俗体育考虑较少,忽视了民俗体育是在当时所特有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地域、自身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下所共同形成的具有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外在表现载体。那么在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后通过整合舞龙舞狮的模态符号象征空间,使民俗体育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的表征能够让其中的非相关特征及其模态在空间意义上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向多维、多方向扩展。

如图2所示,在该模型中民俗体育受社会文化价值观、认知因素差异和地域限制因素的影响产生多种不同的模态符号。在输入空间中用源域和目标域来对表征符号进行分析,相当于把双域映射理论融入整合模型中,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多模态隐喻并可分化为多种输入空间。在输入空间后进行模态整合可以形成新的空间,创造新的寓意,而这种产生的新创意义又有助于形成新的社会文化、丰富人类认知和缩小地域限制,环环相扣形成这样一种闭合环路的多模态整合模型。

由于受民俗体育划分的空间限制,为了更好地对抽象晦涩的目标域有更为清晰的解释,立足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探究古代广大人民群众依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将各种自然现象、植物、动物进行拼接、整合,即用具体的、存在的事物为载体来表达出心中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人类认知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人们想要表达出来的精神,但是同一种精神或者情感可以通过不同的民俗体育来表达出来,而这个表达过程就是根据自身和外界的因素的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整合过程,继而我们可以主观地认为民俗体育的发展就是这种映射整合过程。

4.2 舞龙舞狮多模态整合模型分析

图3是南方传统节日时舞龙舞狮的一张图片,它利用色彩、线条、状态以及空间位置的协同作用,形象构建了现代民俗体育舞龙舞狮的形象。

图3 现代舞龙舞狮图

从构图上来看,该图为上下结构,分别将舞龙舞狮构建出两个场景。左右对称的龙狮展示了我国社会文化传统特色的“对称文化”,吉祥喜悦的气氛扑面而至使人倍感喜庆。由于地域限制因素,有的地方会在锣鼓的引领下沿着大街小巷舞动。当舞龙队伍经过时各家各户便将事先准备好的水往它们身上泼洒, 求天降大雨[13]。

图像的上方为两条金身红甲龙盘踞上方隐喻龙翔云中,保佑天降大雨、风调雨顺,同时龙头傲视群雄,俯瞰天下显示出一种威武霸气。后下方为头戴黄巾、身披金甲下半身穿戴红裤、手持木桩的人。舞龙运动一般需要有很多队员的参加,龙身子一般有18米长需要14个队员共同完成。这时不仅需要每个队员的技术熟练而且需要一种团队合作意识,需要每一个队员动作协调,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完成[14]。在全体队员的共同配合下才能舞出龙的精气神,舞出中华民族团结进取、拼搏向上的民族精神。

图像的下方为两只红、黄狮子动作机敏、颇具灵气,一红一黄隐喻关公和刘备,体现出英雄人物的仁、义、忠、猛、勇,彰显和传承了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具有鲜明的民俗特色和风格,同时迈着矫健的步伐行走在中华大地上保佑人畜平安、驱凶纳吉、降雨治水的祥瑞之风。

4.3 具有多模态符号的舞龙舞狮经久不衰的原因

4.3.1 隐喻含义舞龙舞狮运动的产生来源就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并将这种敬仰和祈求赋予神灵这种抽象的认知中,然后根据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将这种感情融入各种形式表征符号组成民俗体育文化中。龙狮文化活动就由此产生。对于古代人们的愿望就是五谷丰登。靠天吃饭的祖先们把风调雨顺来年能有个好收成当作一种愿望。活动具有很丰富的隐喻含义,通过这种仪式的举办达到祈福辟邪、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龙狮文化活动逐渐成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寄托,赋予舞龙舞狮更强劲的生命活力。

4.3.2 审美效应舞龙舞狮运动是综合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音乐的渲染下既有武术的灵动美、又具有舞蹈的协调美,通过对人民大众不同感官的刺激让其领略到别样的视觉震撼和心灵感触。练习者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得到精神的放松和满足,观众在观看表演或竞赛的过程中也得到调节身心,休闲娱乐的功效。舞龙舞狮运动集合多模态象征符号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人们在音乐和鼓声的协同配合下表现各种动作,使得舞龙舞狮活灵活现,变化无穷。在服饰和动作的制作和编排中都可以找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符号,以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地域的不同展现出不同材质的用具。全方位地展现了舞龙舞狮的艺术性和特色性,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4.3.3 情感效应龙不仅蕴含着劳动人民对风调雨顺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含着龙腾四海、翻云覆雨的雄心壮志。不管是在美国的华人街还是香港、澳门的大街小巷,节假日的时候舞龙舞狮运动都是很常见的。龙狮文化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经久不衰,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完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团结、国家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龙狮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饱含了人民的精神信仰,因此,对龙狮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尤为重要。

5 结语

从多模态隐喻角度分析民俗体育文化可以反映早期人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精神以及传播自己所获得的认知维系种族社会文化的功能作用。通过以萨满这种泯然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和舞龙舞狮这种具有中华传统的民俗体育为例,使我们对其文化渊源更加深入且富于理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这种以多种模态共同作用的民俗体育文化的本质更加清楚、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利用多模态整合模型对多种模态进行拼接整合,在社会时代背景下使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丰富意义,而后通过隐喻映射及模态表征对舞龙舞狮文化进行隐喻细节分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传承文化价值的作用。

猜你喜欢
萨满舞狮舞龙
舞龙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萨满文献开发利用路径探索
迷宫弯弯绕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狮
黑龙江鄂伦春族萨满文化的遗存调查与保护研究
喜气洋洋过大年 舞狮欢乐庆新春
萨满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