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悟透习近平『青年观』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2022-08-24 09:09朱可苏
奋斗 2022年1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总书记青春

朱可苏

青年话题深具时代意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中,始终将青年的成长同无产阶级事业以及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在推动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民族兴旺发达、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年,从与青年代表座谈到给中外青年的一封封回信,都深深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关怀,特别是《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的习近平“青年观”,全面总结了党的青年工作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深刻把握当代青年的本质和主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新时代青年成长发展的思想纲领,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1.高度评价青年历史地位,赋予青年崇高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将“五四运动以来的100 年”称之为“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 年”;“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以当代青年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将贯穿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

2.高度重视价值观培育,引领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同时,扎实做好青年价值观培育工作至关重要,“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将青年价值观养成期生动地比作小麦的灌浆期,要给足青年“阳光水分”,引领青年“扣好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3.科学把握青年成长规律,指明青年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强调在做中学,坚持知行合一,通过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他提出,青年要积极投身人民群众的壮阔实践,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勇当先锋、倾情奉献,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使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国青年运动一以贯之的恢宏主流。

习近平“青年观”指引着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也为新时代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目前,中学德育工作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应试教育的倾向依然对中学的德育工作影响很大。

二、中学德育工作在实践中呈现的主要问题

1.思想引领实效性不强。中学有专门的德育机构和系统的德育课程,在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方面有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中学生处于思想尚不成熟的年龄段,在深刻的社会变化中,对西方不良文化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渗透的辨别力不强。同时,互联网一方面带来生活方式的革新,另一方面却也充斥着各种灰色文化,如饭圈文化、朋克文化、躺平文化等,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学德育的思想引领效力减弱。

2.教育方式生动性较弱。中学德育工作在方式方法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重形式、走过场、轻实效,其根源是责任心缺失,把德育教育当成负担来应付。个别学校德育教育不从青少年学生本体出发,教育方式缺乏针对性、吸引力。二是德育教育方式单一,德育活动普遍为班课团课、主题讲座、社会实践等等,在思想引领的方法和途径上缺乏创新。

3.教育内容时代性较差。创新是中学德育工作增强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在开展思想引领方面工作时更多的是传统方式,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制约了中学德育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思维上相对保守,普遍是自上而下层级式管理,缺乏运行机制的创新。在德育教育内容上缺乏推陈出新的动力与能力,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思想引领效果不理想。

4.教育力量整合性不足。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但事实往往是学校承担了过多的育人责任,社会各领域通常认识不到自身承担着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责任,家庭教育往往缺乏科学性,既存在着教养过度,又存在着教养缺失的双向极端情况。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经常诉求不一致,甚至互相掣肘,对学生的教育合力明显不足。

三、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构建中学德育思想引领体系,增强思想引领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帮助他们早立志、立大志,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面对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代中学生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更加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引。为此,中学德育教育一方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青年,使中学生真正成为思想上统一、先进、纯洁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另一方面要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积极推进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体系的构建,灵活运用德育活动,利用实践教育、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多样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坚定不移地用先进科学理论来引领青年学生的思想成长。

2.探索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创新机制,突出中学德育工作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经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倾听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中学德育工作必须保持其时代性、先进性,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价值诉求,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德育教育是一个培根铸魂的过程,确立什么样的育人方向至关重要,为此,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在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与塑造作用,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养成良好个人品德。

3.重视中学德育教育实施载体搭建,增强德育工作生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天性赋予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充分肯定。同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当前,中学德育教育载体的选择是增加生动性和吸引力的关键。中学德育教育在实践中,需要深入研究把握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群体特征、思想动态、真实诉求,总结德育教育的新特点、新方法、新要求。中学德育教育应贯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互联网+大思政”等工作理念,利用抖音、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打造网络德育阵地集群,形成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要积极搭建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如综合实践活动、针对困难生的精准帮扶活动、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建设等,促进德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4.探索社会学校家庭合作机制,突出德育工作力量整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应当借助社会资源丰富学校课程,与驻区司法部门、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建立稳定的联系;还应与有关村镇、企业联系,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德家风建设对青年的影响,希望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中学应利用“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以征得学生家长对办好学校的建议和支持,并向家长传授有关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并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统一、互相配合。

习近平“青年观”是中学德育工作实现自身突破、获得新发展的行动指南,对于增强中学德育教育的生动性、时代性、实践性、实效性具有重大意义。中学德育工作领域深入践行习近平“青年观”,将极大促进中学生在青春成长过程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总书记青春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青春献礼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青春不打烊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