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2-08-24 04:03谢莉玲王富兰孙文静
护理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绝经期综合征护士

丁 鲡,谢莉玲,王富兰,周 勤,孙文静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3.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开始出现绝经相关临床症状 起至最后1 次月经后1 年,年龄通常为40~60 岁,是女性从成年步入老年的必经阶段,在这期间,由于性激素减少,导致一系列躯体及精神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研究发现,职业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临床护士工作强度、生活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可诱发或加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3]。据调查,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6.09%~86.30%[3-8],影响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为预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风险提供工具。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 年8 月—12 月抽取重庆市40~55 岁临床护士933 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级医院93人,二级医院383人,三级医院457 人。纳入标准:①临床一线护士;②年龄40~55 岁;③无子宫、卵巢切除手术史。排除标准:①月经不规则、子宫、卵巢解剖结构异常者;②处于妊娠状态;③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④有肥胖、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内分泌疾病控制不稳定者。本研究通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241),且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人口学信息调查表 基于文献回顾和调查目的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护龄等13 项内容。

1.2.1.2 绝经期症状自评量表 采用Kupperman 设计的量表,包括头痛、眩晕、心悸、失眠、潮热、出汗等13 项内容。每项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赋值0 分、1 分、2 分、3 分,并有一定的基本分,症状得分=基本分×程度评分,总分63 分。评分≤6 分为正常,评分≥7 分为存在围绝经期综合征。7~15 分为轻度,16~30 分为中度,>30 分为重度[9]。

1.2.1.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量表,包括3 个维度、10 个条目,重测信度为0.92,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0.94,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总分为66 分,≤22 分为低水平,23~44 分为中等水平,45~66 分为高水平[10]。

1.2.1.4 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采用Good[11]编制的量表,包括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5 个条目,每个条目有3 个选项,0 分为几乎很少,1 分为有时这样,2 分为经常这样,总分10 分,7~10 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4~6 分表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0~3 分表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该问卷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0~0.83。

1.2.1.5 护理工作环境量表 采用叶志弘等[12]编制的量表,包括医护关系、领导与管理、基本保障、职业发展、专业自主、认可氛围和充足的人力7 个维度,共26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6 级计分,1~6 分表示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本研究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7,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7~0.97,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微信发送问卷星链接,对访问权限进行设置,1 个IP 地址只允许答1 次。同时,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说明填写要求,调查对象当场扫描问卷星二维码自行填写。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968份,其中有效问卷933 份,有效率为96.3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筛选变量。利用R4.0.0 软件rms 程序包(版本6.0.0)建立列线图模型,通过十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双侧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 933 人中,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662 人(70.95%),不同等级医院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 单位:人(%)

2.2 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人

2.3 有无围绝经期综合征护士护理工作环境量表评 分比较(见表3)

表3 有无围绝经期综合征护士护理工作环境量表评分比较[M(P25,P75)] 单位:分

2.4 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有无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P<0.05 的17 项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每周运动情况、是否绝经、家庭功能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基本保障情况、充足的人力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性因素。见表4。

表4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2.5 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将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中的中7 个因素纳入模型,绘制列线图。每项指标分数相加,得到总分,对应列线图即可得到围绝经综合征概率,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列线图总分介于0~450 分之间。见图1。

图1 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列线图模型

2.6 列线图模型的验证 采用十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性能,结果显示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CI(0.677,0.748),P<0.001,区分度较好,见图2。十折交叉验证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69.04% 和68.65%,灵敏度分别为74.1% 和75.4%,特异度分别为56.66% 和53.17%,模型较稳定;当列线图的总分≥148 分时,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概率≥0.65,判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高危人群。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平均绝对误差0.001,校准度较好。见图3。

图2 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列线图模型的ROC 曲线

图3 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

3 讨论

3.1 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大于70%,远高于北京市39~55 岁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36.09%)[4],低于雷鹏琼[5]对天津市8 所三级甲等医院40~55 岁的453 名临床护士的调研结果(86.3%),这可能与城市经济水平、医院管理模式、工作强度及抽样方法有关。2020 年世界病人安全日的主题是“卫生工作者安全是实现病人安全的首要任务”,呼吁为卫生工作者的安全发声。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高年资护士,特别是40 岁以上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护士自身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3.2 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 本研究发现,51~55 岁的临床护士的列线图得分是50 分,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风险是40~50岁临床护士的2.035倍。围绝经期综合征一般于40岁开始出现,51~55 岁达高峰,与雌激素分泌减少的速度和程度一致[13]。随着护士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减退,存在体力、精力不足等问题,且年龄越大,围绝经期症状越明显[3]。因此,医院及妇幼保健部门应当重点关注该年龄段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或医疗服务。

3.2.2 慢性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有慢性病的临床护士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风险增加。研究发现,我国45~55 岁围绝经期妇女中,患有1 种及以上慢性病者占42.5%,且慢性病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显著相关,其原因可能由于躯体疾病带来的不适对日常工作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增加经济和心理负担的同时加剧了围绝经期症状[14]。因此,合并慢性病的围绝经期护士应积极治疗和管理慢性病,护理管理者应高度关注患有慢性病的围绝经期护士,可利用医院资源,对患有慢性病的围绝经期护士进行多学科联合管理,以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3.2.3 运动习惯 本研究发现,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所有影响因素中,OR 值最高,说明高强度运动对临床护士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长期锻炼身体可以很好地控制围绝经期女性的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使女性面对负性事件的抗压能力增强,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风险[15]。临床护士担负着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任务,长期过度紧张及疲劳,体内生物钟节律失调[16]。因此,建议围绝经期护士尽可能坚持每天体育锻炼,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职工活动室,有助于预防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3.2.4 家庭功能 本研究发现,家庭功能障碍程度越重,越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家庭功能是一项综合性评价指标,除评价生活物资需要外,还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爱护与支持[17]。由于临床护士不规律的工作性质和作息时间,使工作与照顾家庭间产生冲突,且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更需要家庭的支持与理解[16]。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形成良好的亲子、夫妻关系尤为重要。

3.2.5 绝经 本研究发现,临床护士绝经后,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这是由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危害生命质量的健康事件,而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hormone therapy,MHT)是全面解决绝经相关症状及疾病的唯一方案[18],但医护人员对绝经远期危害认知不足,对激素治疗缺乏客观认识[7]。因此,对于已绝经的护士,医院应加强对绝经相关知识的宣传,同时增设更多更年期保健培训班和研讨班,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认知,使其从激素治疗中受益。

3.2.6 基本保障和充足的人力 本研究发现,随着人力逐渐充足和基本保障逐渐完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也随之降低。由于进入围绝经期的护士面临父母年迈,多带病生存,子女教育费用支出较大等,主观上对薪酬与福利的满意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19]。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工作量异常是护士发生月经紊乱的危险因素[20],而月经紊乱会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风险相对增加[21]。因此,护理管理者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重视采用增加薪酬或福利的方式以增强护士工作幸福感,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3.3 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 以ROC 曲线检验该模型的区分度,当AUC 为0.5~0.7 时,表 示 预 测 效 能 低;当AUC 为>0.7~0.9 时表示预测效能中等,预测效果可接受;当AUC>0.9时,表示预测效能高[22]。本模型内部验证ROC 曲线下面积为0.712,表明预测效能较好。

3.4 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建立的意义 围绝经期综合征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妇女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引发众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甚至引起家庭矛盾等社会问题。围绝经期症状对工作能力产生负面影响[23],且在这一时期,工作能力下降最快[24],工作压力更大。研究表明:职业压力可损害护士的身心健康[25],护士的健康关系着病人安全。因此,围绝经期护士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可预测护士发生疾病的风险,筛选高风险人群,在护士真正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前便可做好干预准备,同时也有助于护理人员关注自身的危险因素,改善健康状况。

3.5 局限性 本模型内部验证表明灵敏度与特异度均相对偏低,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组症候群,表现较复杂、无特异性,症状涉及多个临床科室,诊断方面容易出现偏差;二是由于本研究是通过横断面调查,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纳入模型,无法判断疾病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先后关系,后期可通过前瞻性研究进一步优化模型。且本研究纳入模型的相关因素不全面,未涉及心理方面的因素,模型外部推广性尚需更多数据进行验证。

4 小结

围绝经期是女性必经的人生阶段,围绝经期所出现的一系列近期、远期症状,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通过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年龄、慢性病、每周运动情况、绝经、家庭功能、基本保障情况、充足的人力7 个影响因素建立了风险预测模型,且验证效果良好,以对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预测,为护理管理者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关爱围绝经期护士身心健康,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护理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防止护理人员分流提供决策依据。

猜你喜欢
绝经期综合征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考前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