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要素悟“事”“情” 提供支架促读写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为例

2022-08-29 12:16王玉婷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事例要素课文

王玉婷

一、构建能力坐标,有法“悟情”

语文要素是语文单元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与抓手,是单元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单元的重要目标,而单元中的课文是提供运用语文要素的文本情境。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下)第一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尝试“把一件事的重点写具体”。纵览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共同特点,不难发现都是以回忆的视角描写童年生活的场景,在生动的描写中抒发情感。[1]高年级段学生基于以往的语文学习,已能理解与运用“文章写了什么”“通过内容表达怎样的情感”的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统编版教材中反复出现的阅读要素,因而,梳理课文中运用“体会感情”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由图1 可见,“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从低年级段借助“想象”,中年级段“边读边想象”,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抓关键词、了解问题特点等方法,再到高年级段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查找资料、关注“场景和细节”、体悟情感等要求,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描述不仅去掉了“初步”二字,也没有作方法提示,而是直接要求“体会思想感情”,说明本单元教学将要求学生运用以往学习的方法“体会”情感,层级梯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图1 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

例如,本单元《古诗三首》课后第二题提出:“读下面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也体会其中乐趣。”以学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例,教师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茅屋前成行的桑树枝繁叶茂,一群孩童跟随大人来到树荫下,有的挖坑,有的施肥,有的学着大人的模样在培土,虽然忙得大汗淋漓,但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将自己想象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倭瓜、黄瓜、玉米,体会园子的自由自在,感受萧红作品的语言魅力,结合其生平来理解童年的“园子”在作者心中的真正意义。

二、关注发展梯度,精准“达意”

本单元导语中要求“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围绕“写事”统编版教材中有一条表达要素的训练线索,中年级段从“学习写”“把事情写清楚”“能写出感受”,到“按一定的顺序把经过写清楚”,再到高年级段“结合具体事例写人”“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最后能“通过事情写人,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学习难度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本单元的表达要素紧扣两点:重点部分、写具体。作文主题“那一刻,我长大了”,要求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撷取典型事例,抒发当时的真实感受。教材示例: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事例中放大了妈妈“眼角的皱纹”在我心中的震荡,成长的“那一刻”具体可感。习作指导中列出了“印象最深的事情”“事情经过写清楚”“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不难发现这是对以往表达要素的一次综合性运用训练;修改提示中尤其对第三点提出了明确要求,清晰地呼应了本单元表达训练的要点。

三、搭建写事支架,学会表达

课堂伊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事例,解读“长大”的丰富内涵,通过交流梳理“长大”意味着担当、奉献、感恩等关键词。依照板书内容,教师手绘以“长大”为树干、关键词为枝桠的大树形状图,命名为“成长树”。[2]

学生绘制自己的成长树,并伸展出属于自己的成长关键词,选择一到两个关键词用以简述成长事例。教师巡视、搜集事例并投屏展示,学生发现所写素材雷同的很多,如帮父母干活体现“懂事”,父母冒雨接送体现“感恩”等。于是展开讨论,皆有所悟:事例要精选,选材要新。教师选择一名学生的两个事例让其他学生评价,事例一:自学自行车遭遇挫折想放弃,得到妈妈鼓励后坚持练习,最终学成;事例二:因好奇偷偷放走了邻居的小鸟,逃跑后内心纠结,后来向邻居坦白并主动赔偿,最终获得邻居谅解后感到心安。对比两个事例,学生各抒己见,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二个事例明显更新颖,情节波折,且心理矛盾容易展开写,最重要的是做人要诚信这一立意更高。由此,师生形成共识,即精选事例的三个要求:选材新、立意高、易展开。根据这个标准,学生自选并互评“成长树”上的最佳事例。

素材选定后,如何架构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对叙述类文章谋篇布局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选取两篇修改前后的范文,供学生交流、评价和试列提纲。学生阅读后发现,两篇文章写的都是同样的事例,均按照:我未认真值日—班级未得到表扬,我受到同学责备—我下定决心认真打扫,班级重获荣誉—悟出勇于担当的道理。梳理出文脉,教师相机板书:叙述有序。对比两篇文章后,学生认为第二篇更精彩,原因有二:其一,改后的文章将最后的校园广播内容放置在开头,更有悬念,增强可读性;其二,第二篇文章中,因班级未得荣誉我面临同学的责备,内心的煎熬和自责写得很细腻,为下文做出改变重获信任作铺垫,也更契合成长的主题。由此可见,叙事类文章除了叙述有序,还要重点突出。通过两篇文章叙述结构的对比,笔者发现适时地调整叙事顺序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根据板书,可以试列本次作文的提纲。

本单元教学中,通过梳理以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以往的阅读经验以体会文章的情感,在展开对关键段落和文章结构的鉴赏时,适当地点拨引导,体会由段到篇的进阶。通过范例搭建习作支架,解决习作难点,使学生攀登“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练勤改进而掌握某一类习作的基本逻辑架构。本次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对研究并建立读写训练的序列,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的读写实践,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产生了显著成效。

猜你喜欢
事例要素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背课文的小偷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背课文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