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链+思维可视化”的英语绘本深度学习路径构建

2022-09-01 09:00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可视化绘本建构

徐 苏 燕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绘本阅读作为英语学习和语言输入的主要方式及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众多专家学者及学校英语教师就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但在绘本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张献臣(2019)指出:反观当前绘本阅读教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文本信息碎片化、活动思维层次偏低、文本结构割裂、教学模式僵化、紧跟考试题型的功利化等问题。[1]热热闹闹的绘本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忽视学生知识理解、意义建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教师重点关注文本的语言学习,忽略学生思维过程的指导;提问较为随意,没有真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码、解读、解构绘本的主题意义、升华主题内涵;教学活动之间缺乏逻辑性、关联性和层次性。深度学习的根本特征是强调学生能主动、有目的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强调对内容的整体把握,不是简单地进行事实信息的记忆,而是要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学生知识与经验之间的转换,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和分析问题,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立场态度。[2]因此,本研究开展基于“问题链+思维可视化”双维融合的教学路径的探讨,旨在解决如何以“问题链”为驱动促进学生开展绘本的深度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对绘本语言解码、获取、建构的过程,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思维可视化工具,使学生思维内容、思维路径、思维结果有关联、有层次、有生成,引导学生开展绘本主题意义探究,实现语言和思维的深度融合,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构建英语绘本“五构融合”课堂教学模式

本研究旨在以“问题链+思维可视化”为载体,以绘本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构建“主旨联构、情节解构、语言连构、意义建构及认知重构”的五步教学路径(如图1)。步骤一:主旨联构,通过激活已有主题知识,联系生活,为主题学习做好铺垫;步骤二:情节解构,对绘本的图文进行解码、解读,了解文本语言、结构、逻辑,理清故事脉络,探究主题意义;步骤三:语言连构,研读语篇的内容、语言特征、语言逻辑、文体结构;步骤四:意义建构,分析文本内涵、人物的特征等,掌握语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承载的价值;步骤五:认知重构,通过分析和思辨,结合自身的生活和经验,评价作者的观点,并运用习得的观念,创造性地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五个教学环节中,通过“问题链”的驱动,促进师生协同探究,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文本解读,并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在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中将零散的语言和情节解构成语言精简、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思维地图,掌握绘本的语言结构、逻辑结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分析、推理、概括等建构绘本图文的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图1 “问题链+思维可视化工具”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二、“优化问题”设计,提供思维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问题是启发和发展思维的起点,思维过程需要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设计去推动。本研究根据修订版的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维度和建构主义理论开展问题设计,将“问题+思维”有效关联,通过设计灵活性、逻辑性、关联性、层次性、生成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解码、解读、解构、重构活动,推动学生开展绘本主题探究。问题主要分为导入型、探究型、建构型、审辩型、创新型等(详见表1)。

表1 教学环节与“问题链”的有效整合

蒂什曼和帕尔默(Tishman & Palmer2005)提出思维可视化的概念,意指通过任何可观察的形式对个人或群体的思维、问题推理或反思的过程。[3]刘濯源(2014)提出“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及规律、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4]郑鸿颖(2019)结合思维可视化研究及英语学科特点,提出了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该策略以图示和非图示的方式呈现思维过程。指出图示方式是利用各种思维图,如思维导图、概念图、树状图等来呈现语篇的思维路径、结构和关键信息;而非图示方式主要是指运用问题序列分析语篇思维路径,通过问题序列或思维路径分析来提升思维意识和强化思维过程的可视化效果。[5]

“思维可视化”能实现将零散知识系统化、隐性思维显性化、语篇解读整体化。绘本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是运用“思维可视化”方式使知识更容易被理解、记忆、内化,把教学的重点从“信息层”深入到“认知层”。教师选用各种有效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从图文信息的理解到文本内涵的感悟、再到个人认知内化的过程,也就是信息和图片的解码、解释和重新编码的过程。信息的解码主要是根据绘本的图文进行细致解读,了解文本的基本信息、语言结构和逻辑架构;信息的解释就是读者深入感悟文本的语言、内容、文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隐含的意义;而重新编码则是读者在理解绘本字面意义、文本内涵和价值观念后,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观点,重构自我的价值观和行为观。因此,在绘图中教师需要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抓住思维节点,理清内在逻辑、构建思维结构(如图2)。

图2 “问题链+思维可视化工具”促进思维层次的递进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类型“问题链”的驱动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点、思维链、思维层次、思维结构。导入型问题能引导学生聚焦话题,打开思路;探究型问题能使学生捕捉到思维点,了解故事发展的关键点及脉络,把握人物的特点;建构型问题能帮助学生形成思维链,掌握语言特点、语言结构、逻辑结构;审辩型问题能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进一步分析和内化主题意义,理解文本表达的观点和态度;创新型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学生更深入思考,重构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构建思维路径,让学生思维内容、思维过程、思维逻辑、思维结果“可见”,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关注课堂生成,也促进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合作共研、携手共建,开展深度学习。

三、构建“问题链+思维可视化”双维融合的英语绘本学习路径

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评价与创新等思维活动,并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所表达的意义和所承载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和意义探究的主体(如表2)。

表2 “问题链+思维可视化”双维融合的英语绘本学习路径

四、教学设计案例与教学路径

现以大猫英语阅读系列分级阅读二中的绘本“Best Bird”为例,阐述“问题链”驱动的绘本“思维可视化”教学路径在英语绘本教学中的运用。

1.文本解读

[What]文本内容。本绘本是虚构类故事,主要讲述小猫头鹰一直认为自己很有本领,是最有本事的鸟,可在跟朋友们的较量中发现大家各自有独特的本领,自己不是最棒的鸟,觉得委屈和失落,妈妈安慰它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你是妈妈心目中最好的宝贝。

[Why]主题意义。作者通过绘本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不要一味炫耀自己的长处,忽略他人的优势,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特长、相互欣赏。

[How]文本解构。本故事主要分成三个情境。一是猫头鹰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很能干,是最有本领的鸟,喜欢到处炫耀;二是猫头鹰分别跟鸭子、鹦鹉、企鹅、鸵鸟炫耀自己的本领,小伙伴也展示各自的本领;三是猫头鹰失落地找到妈妈,有些委屈,认为自己不是唯一有本领的鸟,妈妈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但是你是我最好的宝贝。通过三个情境的呈现,故事情节有所波澜变化,从小猫头鹰的骄傲自满到最后的情绪低落,学生可以在体验猫头鹰的情绪变化中理解语言和重构认知、发展思维。

2.教学目标(如图3)

3.教学设计思路(如图4)

图4 小学英语绘本“Best Bird”的教学设计思路

4.教学路径的实施

(1)主题联构。教师引导学生提取绘本封面所包含的信息,基于学生对绘本封面展开观察和理解后,通过“问题链”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对绘本的故事角色和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对主题相关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构,初步了解绘本的主旨,为顺利学习绘本做准备。在本节课的教学导入阶段,教师通过问题链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讨论与主题相关的鸟类及其能力的词汇,并进行联想,更关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主题的兴趣,思考谁是最有本领的鸟。通过三个问题的追问,引导学生进入绘本主题,激活学生以往的主题知识,突破故事的难点词汇,初步让学生开展主题意义的探究,通过聚类图展示新旧知识及经验,使学生获得知识链接。

问题链:导入型问题。

Question1:Children,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birds.What birds do you know?

Question2:Look at these birds.Do you know them? What can they do?

Question3:Which bird is the best bird?

Question4:Why do you think it is the best bird?

思维可视化工具:气泡图(如图5)。

图5 培养关联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气泡图

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说出鸟类的词汇及其能力,并引导学生聚焦主题“Who is the best bird?”培养学生的关联思维和发散思维。

(2)情节解构及语言连构。基于对[what][how]的研读,教师以设计的“问题链”为助推器,带领学生对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进行预测和解构图文信息,学生在问题和活动的引领下进行图文信息检索、识别和提取,同时采用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将图片、语言、内容紧密联系,帮助学生获取绘本故事中的关键信息,明确语言的特点和逻辑结构,梳理、分析语篇内容和语篇脉络,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线索,开展主题探究。教师通过探究型和建构型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猫头鹰为什么喜欢炫耀自己,它跟哪些小动物炫耀本领,对方如何反应,猫头鹰为什么委屈地向妈妈诉说遭遇,妈妈如何安慰小猫头鹰。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推动,学生通过绘本的图文解码和解读完成信息的提取和归纳,并通过概念图的建构,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与脉络,理清语言结构和逻辑结构。

问题链:探究型和建构型。

通过探究型问题带领学生探究猫头鹰骄傲自满的原因,建构型问题则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语言,构建语言结构,了解故事脉络。

思维可视化工具:鱼骨图(如图6)。

图6 帮助情节解构及语言连构的鱼骨图

鱼骨图适合于呈现对比的文本内容。它可以通过图示呈现文本中对比的对象、细节信息,让学习者更清楚事情发展的脉络。本环节通过鱼骨图,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发展,明晰小猫头鹰与其他小动物的对话内容,使他们之间的能力形成对比,突出文本的重点句型“I can…”,促使学生感受到真正有本领的鸟不单只有猫头鹰,其他鸟类也各有本领,从而逐步感悟文本主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解码、解读、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等。

(3)意义建构。基于对[why]的研读,基于绘本主题,教师通过设计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审辩、推理、评判文本传递的价值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形成对主题意义的建构。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猫头鹰为什么从骄傲自满到到处炫耀,再到失落伤心?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绘本的主题意义是每个人都有特长,要学会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问题链:

思维可视化工具:概念图(如图7)。

图7 支持意义建构的概念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表达信息和认知结构的一种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事实和概念连接,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最后形成一个关于主题总体的概念和认知。在意义建构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逐步体验猫头鹰在每个阶段的行为和相应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猫头鹰一次次炫耀的骄傲,和它终于发现自己不是唯一有本领的鸟,其他的鸟也各有特长,后来在妈妈的安慰下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而它是妈妈心目中最好的宝贝。在问题驱动下,学生开展主题探究,学生感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是最棒的自己,而且要懂得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4)认知重构。在学生理解了绘本的主题意义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我和实际生活,针对绘本中的人物、情节、解决问题的方式、故事结局等,进行追问、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像与创造,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达到认知重构。如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What do you think of...and why?”来设问学生对人物性格、言行等的个人看法。如培养创造性思维,可以学生预测为思维的增长发散点,通过问题链不断“设悬”追问,让学生大胆猜想、各抒己见。

问题链:

Question1:If you are the owl,will you show off to your friends? Why and why not?

Question2:If you are the owl’s friend,will you compare with the little owl? Why and why not?

Question3:If you are owl’s mum,what will you say to the little owl?

思维可视化工具:图表(如表3)。

表3 驱动开展主题探究及认知重构

图表的使用也是“思维可视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清晰明了、分类列点的表格设计,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条块信息,有助于主题意义的探究及认知重构。

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乐学、善思”。在绘本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 “问题链+思维可视化”双维融合的学习路径,使学习过程和思维层次相契合。通过“问题链”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语言及认知结构,探究主题意义及文本价值,实现学生对学习理解类思维问题的查读,激发学生对高阶思维问题的讨论,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认知对话。而采用“思维可视化”手段,使学生思维的过程可分析、可生成、可思辨、可完善,达到了深度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及文化品格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可视化绘本建构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绘本
绘本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绘本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