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以项目学习实施历史核心概念教学

2022-09-01 09:00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代议制资产阶级驱动

魏 书 军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山东 沂水 276400)

当前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已全面推广,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内容量大、覆盖面广、概念众多、知识丰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灌输给学生一些零散和庞杂的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碎片化、概念理解低水平化、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薄弱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项目学习是实施高中历史核心概念教学和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所谓项目学习,即以项目(即学习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解决一系列驱动性问题,形成相应的成果,获得新的知识、提升学习能力、达成核心素养的新型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指向概念性知识的高阶认知策略,同时也包含与之相关的系列基础知识的认知加工。”[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将项目学习的方式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去探究和理解众多的概念,厘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层次清晰的概念体系,通过概念体系的搭建,将丰富的学科核心素养关联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这样就能使核心素养落地,达到培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本文以高中统编历史教材《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为例,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结构清晰的历史概念体系,设计并开展各级驱动性问题和活动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各级概念,提高历史思维水平,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设计思路

1.构建结构清晰的概念体系

教师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历史知识点,从中找出核心知识,挖掘核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核心知识中凝练出教学主题,提炼出内容与主题背后反映的众多概念,最终筛选出其中的核心概念。然后将核心概念分解为重要概念、具体概念等多个层次,理顺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层次性和结构性,使一个上位概念之下有多个下位概念支撑。每个概念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厘清概念间存在的复杂关联,构建起结构化、系统化的概念体系。例如,高中统编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九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该课的内容非常庞杂,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确定本课的核心知识为: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美国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教师补充)、俄国农奴制改革、意大利的统一、德意志的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日本明治维新,从中提炼出具体概念:宪法、公民权利与义务、政府权力、权力结构、行政、立法、司法。然后从具体概念中再提炼出重要概念: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归纳出本课的核心概念资产阶级代议制,构建出结构清晰的概念体系(见图1)。

图1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概念体系

2.设计各级项目活动任务和各级驱动性问题

教师要根据核心概念设计出核心活动任务(核心项目),在不同的概念层级,设计出不同的层级子活动任务(层级子项目),形成项目活动任务链。还要根据概念体系和活动任务的层级,设计出不同层级的驱动性问题。核心驱动性问题对应的是核心概念与核心活动任务,各层级驱动性问题对应的分别是重要概念、具体概念、核心知识及各层级子活动任务。各层级驱动性问题之间层层递进,形成驱动性问题链。“驱动性问题是将比较抽象的、深奥的本质问题,转化为特定年龄段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1]驱动性问题的关键在于驱动,即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动力。通过驱动性问题的引领,学生在有趣味且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中展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和持续性探索,在完成各级活动任务探究和解决各级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由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由浅入深地理解各级概念,提高历史思维水平,进而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基于各自的问题和任务,学生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成为这个领域的 ‘专家’。”[2]而教师在项目中要启发创意、适时指导,对驱动性问题不断展开评估和审视,对其内容、表达方式、难度等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认知的发生。

二、实施策略

在以项目学习实施历史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项目)主题,明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认知规律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的历史场景,本着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开展各级活动任务(项目)和对应的各级驱动性问题,通过各级驱动性问题去落实各级活动任务(项目)。首先进行分解具体活动任务,提出和解决驱动性问题分解具体问题,然后逐级开展各层级活动任务和驱动性问题。通过问题层层驱动,问题逐一解决,使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将所学概念内化于心,建构起完整的概念知识体系(见图2)。

图2 历史核心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图

仍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为例,我们通过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对学生学情的调研,确定该课的主题为西方特色的民主——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明确该课的核心学习目标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并认识其意义。学生自主结成学习小组共同体,针对概念体系的各个层级,逐步设计和开展各级活动任务(项目)及解决各级驱动性问题。

1.设置具体活动任务及驱动性问题并分解具体问题

任务: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概括提炼出本课的核心知识。

驱动性问题:假如您有机会去欧美国家旅游,您了解它们政治制度的主要特色吗?您所了解到的世界主要国家走上资产阶级代议制道路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何会有这些不同?虽然走的道路方式不同,但各国为何最终大都通过宪法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学生小组内研讨交流,自主回答,教师予以指导,使学生形成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是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特色。世界主要国家走上资产阶级代议制道路的方式有三种,即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美国、法国)、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俄国、日本)、统一战争(意大利、德意志)。造成各国不同方式的原因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道路和原有历史传统的不同,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进行分析,进而理解近代西方国家不同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形成了不同模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各国之所以大都以宪法形式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因为通过宪法保障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政策,调整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基本关系。

2.开展分解三级子活动任务及分解三级子驱动性问题

任务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通过宪法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阅读课本中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人权宣言》等相关法律文献的内容,分析探究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驱动性问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哪些基本原则?

学生小组内开展讨论,教师提问点拨,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自由平等原则;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等等。

任务2: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防止专权、实现民主的重要保证。学生自主分析与小组内讨论结合,探究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在英国、美国的体现,并形成探究成果。

驱动性问题:试以英国、美国为例用示意图方式分别说明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两种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国家权力机构是如何分立与制衡的?

各学习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上黑板演示、讲解、分享小组探究成果,教师予以指导并出示参考示意图(图3、图4)。

图3 英国的权力分立与制衡关系

图4 美国的权力分立与制衡关系

3.开展分解二级子活动任务及分解二级子驱动性问题

任务1:辩论是明理的一种方式,在深度理解和掌握有关英国君主立宪制内容的基础上,小组之间开展辩论赛。下面是正、反双方的辩论言辞。

表1 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内容的辩论言辞

驱动性问题:您赞同哪一方观点?请说明理由。

各学习小组自由选择正方或反方观点,小组内展开讨论,组织辩论词。教师随机选取两个学习小组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各选派三名同学担任一辩二辩三辩,展开当堂辩论,教师最后予以点评。

任务2:英美作为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典型代表,两者有着很多的不同点。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驱动性问题:丘吉尔的一席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试分析英、美政体有哪些不同之处。请您根据英美两国的情况以简练的语言对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概念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学生小组内讨论,踊跃回答,教师点拨归纳,形成结论。英、美政体的不同:(1)英国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总统与内阁不对国会负责。(2)英国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而美国总统受到国会的制约。君主立宪制,又称“有限君主制”,是以世袭君主(国王、皇帝等) 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4.开展核心活动任务及核心驱动性问题

任务:学生课下借助互联网、历史期刊报纸、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书籍,结合本课教材内容,小组内合作探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小论文。

驱动性问题:请您根据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了解,完成一篇以“你眼中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为主题的小论文。(提示:可以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概念、产生条件、类型、特点、积极意义、局限性等方面展开)

各学习小组完成论文上交后,教师予以评价等级,然后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墙报内,让学生在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总之,项目学习是高中历史核心概念和学科素养在教学中能够落实的有效途径。以项目学习实施历史核心概念教学,教师把学生置于项目实施的主体地位,以活动任务和问题驱动为引领,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由个体的被动学习转向协同的能动学习,由表层学习转向深入学习,对知识的获得不是“等待”而是“求索”。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历史的深度学习,而且使学生在阅读史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在辨析、领悟和综合历史信息的过程中,树立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意识,从而实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

猜你喜欢
代议制资产阶级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落实目标的双翼:主线与问题——以人民版《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为例
教学内容整合中主线确立应遵循的原则——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例
代议是政治构成的第一原则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易误辨析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