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山西省城镇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EPC模式自1960年开始,由美国一家顶尖建筑公司首次尝试该模式,并在此模式中,在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得到了相对于传统建筑模式较高的回报。这次尝试触动了国际建筑界的神经,各国将此模式迅速引进,使得该模式越来越广泛。随着EPC总承包模式的发展,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在我国范围内,虽然国家鼓励推广该模式的运行,但是有资质的企业少之又少,加之缺乏市场的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工程总承包模式混乱,严重的影响到该模式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工程项目范围管理这个出发点迈步,针对有EPC总承包模式资质的企业做出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使其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
在EPC模式的工程项目中,设计、采购、施工集为一体,这也就意味着在该模式下包含了一个工程项目从开始一直到结束的全过程阶段。施工企业面对如此庞大且复杂的工作内容,想要准确有效的完成工程任务,就必须在工程的各个阶段界定多重范围概念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出色的应用范围管理这一概念,将工程中所需要完成的内容用范围圈定,将整个施工过程分为若干重要的阶段,再规定各个阶段之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以此来保证对该阶段工作的专注度从而提升完成该阶段任务的效率及质量[1]。
由于我国EPC模式发展较晚,企业对范围管理的界定并没有明确的制度方案。鉴于EPC模式的主导方为施工方这一特质,施工企业有条件对整个工程项目始末做出精准的范围管理。因此现将范围管理具体分化如下:
1)规范范围管理。
规范范围管理是对企业进行以范围管理的方式规划工程范围做法的初步基础,其作用是理论范畴的对范围管理定义的一种约束。
2)定义项目范围。
完成以书面方式的详细记录,包括具体的目标、所需条件、完成结果、范围节点等。
3)WBS分解结构。
以符合EPC模式工程特点的方式去分解工程项目,并得出整个工程项目合理圈定划分的结果。
4)控制项目范围。
对项目的变更做出科学有效的处理,让项目按照计划的工作实施进行。
5)控制项目范围。
工程阶段结束或工程整体结束完工后,对工作中所涉及的范围管理知识领域进行核查[2],归纳整理结果并做出评价。
范围管理成熟度分五个层次,满足现阶段层级要求之后由底层向高层逐级晋升。如图1所示,从最低层级至最高层级依次为初始级、结构化过程和标准、组织标准和制度化过程、定量管理级、最优化级。
范围管理总分为九大部分内容,其中第二层次细化分割出39个过程。将这些子过程概括为五大过程域。经过与总承包模式的对比捏合,将该五大过程域与总承包模式所涵盖的特定周期对应起来(如表1所示)。
表1 范围管理与EPC模式周期的关系
该模型通过专家对国外诸多成熟度模型的参考与比对,之后又进行了充分的调整,从而适应中国建筑项目项目管理的要求。应用此模式能体现出一个建设企业对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并以此来参考该建筑企业在项目中的管理的能力与资格。这个模型共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相互独立,其规则为目标只有达到低层次等级之后才可以向下一个等级晋升。
如图2所示,该模型的评价体系从低到高,满足低层次条件之后,晋升为下层次,以此类推直到达到最优化级。
CPM3模型自身为两层结构:第一层分为五个层次等级对照成熟度。第二个层次最为适用于本文所涉及到的“范围管理”的研究。将范围管理和EPC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在进行过程研究及得出结论方面会更为清晰,步骤分明。
应用时,可以在CPM3模型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并用此来进行对各个单元模式成熟度的判断。具体的适应性调整如下所示:
成熟度模型关系矩阵:众所周知,范围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贯穿于整个项目,涵盖项目中初始阶段一直到项目的结束。所以本论文把矩阵图表横向列为成熟度等级,纵向为EPC模式下的工程范围管理之中的五大领域,以此来清晰地表述项目范围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和成熟度等级之间的关系[3-5]。
CPM3模型第二层所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这里我们直接把它简化拆解。将成熟度的每个单元进行重新定义,在符合第一层级关系的原则基础上,只设立“时间”和“过程域”由此可以更清楚的进行判断各个单元的权重,还能保持其独立性并且方便我们之后的计算和总结。
2.2.1 模型第一层次整体构造
结合EPC模式的工程项目之中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将成熟度等级和范围管理内容的关系结合见表2。
表2 模型第一层次结构
2.2.2 模型第二层次整体构造
此过程在上文中已经提及,为CPM3模型简化版的第二层次。将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关系组合。这样,一个成熟度单元便应运而生。在这一层次中,“成熟度单元指标”的概念尤为重要,它所表示的是成熟度单元的内容,是模型中更为细致的划分。如图3所示,成熟度单元指标主要有目标、实践和保证三个方面指标,其中实践最为关键。
“目标”的设定用来具体化实践之中的内容,同时也是对各个指标的评价依据。本文所提到的实践内容,均为在实际的EPC工程项目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可省略,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实践”的内容设定来源于对目标的参考,通过实践达成目标,所以实践是指不可或缺的任务大集合,实践的内容必须全部完成才能实现目标,也是过程的具体展开。
“保证”则包括管理者及员工素质、充分的技术支持、明确的信息、充足的资金储备、丰富的实用性资源等。
对CPM3简化的二层结构图构造样式如表3所示。
表3 CPM3简化的二层结构图
2.2.3 成熟度等级与范围管理过程域模型的评价关系
评价关系遵循的原则为CPM3模型的具体评价原则,即成熟度由最低层次向最高层次逐级逐层评价模式。
成熟度的评价内容为图表中的“过程域”和“实践”,通过对二者的评级与得分来测定整个模型的成熟度的等级并得出相应的分数数据(见表4)。在得出各个部分的得分之后,从已得出的内容的等级及其得分情况来判断该部分在执行时的评价,从而得出结论。
表4 各过程域与成熟度等级得分对照表
1)规范范围管理的成熟度单元展开。
在确定了第二层次模型后,就要将目标、实践和保证的成熟度单元指标进行展开,其展开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规范管理成熟度单元展开
2)定义项目范围的成熟度单元展开(见表6)。
表6 定义项目范围成熟度单元展开
3)WBS分解结构的成熟度单元展开(见表7)。
表7 WBS分解结构成熟度单元展开
4)控制项目范围的成熟度单元展开(见表8)。
表8 控制项目范围的成熟度单元展开
5)核实项目范围的成熟度单元展开(见表9)。
表9 核实项目范围成熟度单元展开
EPC模式项目范围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见图4。
图4 EPC模式项目范围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
2.5.1 确定权重
方法:确定方法之前,首先应该考虑到EPC总承包模式的特性。该模式下的项目工程因为涵盖范围广,内部复杂,所以对每个指标的评价处于一种不具体的模糊概念,在这种情况下不确定性的因素会出现很多,并且考虑到人的评价是所受到的自我主观的影响,一些偏执过激因素的混杂,本文决定采用COWA法来计算权重。COWA法步骤讲解如下:
第一步:通过专家对实践层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得到决策数据集合C(a1,a2,…,ai,an)将数据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得到新数Bi(b1,b2,…,bn)。
第二步:数据bj权重通过组合数设计,求出加权向量为:
j=0,1,2,…,n-1。
第三步:通过加权向量w加权决策数据,求出Ai绝对权重为:
第四步:计算Ci的相对权重值:
2.5.2 指标评价的方法
为保持数据的准确性,所以评价这类数据选用的方法为灰色聚类评价法。此方法适用于小样本的数据评价,它包含了对模糊数据的精确处理,使得评价后的数据更为理性化,因此适用于本模型的计算。
第一步:建立评价矩阵。根据上文所述实践评价的方法,将范围管理成熟度打分取值范围设定为[0,10],按照成熟度等级划分为最优化过程、已管理过程、组织标准和制度化过程、结构化过程和标准、初始过程将测度区间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五个灰类,中心点向量为U=(9,7,5,3,1)。请P个专家根据“EPC模式项目范围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指标评分标准表”打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实践指标打分,并建立矩阵。
Di=[dijk]s×p。
其中,k为第k个专家的打分。
第二步:建立灰色聚类居矩阵。Aij是属于e灰类的聚类系数为:
总评价系数为:
灰色聚类权向量为:
灰色聚类矩阵:
第三步:构造上级指标的综合评价矩阵。
第四步:通过COWA算子赋值确定权重,再通过灰色聚类评价就能得到每一个过程域以及总目标的评分。评分对应的等级就是评价对象的成熟水平等级[6-7]。
本文以EPC模式下的项目工程范围管理成熟度为主线进行详细研究,将经典的成熟度模型CPM3模型进行适应性改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EPC模式下范围管理领域的成熟度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展示了成熟度等级与范围管理过程域模型的评价关系。最后分解模型中不同层次的单元指标,确定各指标权重,构造了工程项目的范围管理成熟度评价矩阵和评价方式,进一步丰富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