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难点:导师反馈和学生认知

2022-09-06 08:33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裁导师论文

周 子 琦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武汉 430072)

二语学习者在学术英语写作时,不仅要完成学科内容和学科话语的创作[1],而且面临二语表达,以及母语和英语间文化语言转换的困难[2]。写作反馈作为提供帮助的主要工具,其国内研究情境多为写作课堂,通常是实验性的、与学生更广泛的大学学习经验分离的写作任务[3]。然而,在高等教育环境中,学生并不仅仅是学习写作(Learning-to-Write, LW),而是写作学习 (Writing-to-Learn, WL)。另一方面,导师反馈多为单一的语言学视角分析,描述性研究大都根据反馈焦点、策略、来源、呈现方式、功能和目的具体分类[4-6],较少研究从体裁视角分析导师反馈[7]。从学生角度出发,目前的学术写作研究多侧重于学术期刊发表、教科书,或硕博士论文等体裁[8-9],具体学科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尚未得到广泛关注。而学生对学术写作要求和预期目标不明确,易对写作任务感到焦虑,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10],影响本科阶段的写作成果;该阶段的学术经验不足和消极认知也是硕士甚至博士阶段学术写作困难的原因之一[11]。

综合两者,无论以研究者客位( etic) 视角即教师反馈,还是从学习者主位( emic) 视角探究二语学术写作难点,均发现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所感知的难度有显著不同[12-13],学生对自我学术英语写作问题的认知和导师对其文章的评判也存在一定差距[14]。因此,本研究区别于一般写作课堂下的反馈,试图从研究者和学习者两个角度探究英语专业本科学位论文写作难点,从而为学位论文写作教学提供建议。

一、 体裁分析视角下的教师反馈

体裁知识是创作有效的二语写作文本的五种知识之一[15],对于学生了解新的学术社区规范尤为重要,因此也应作为教师反馈的重点。二语学术写作反馈中的体裁视角多为描述性分析下的一种分类。一部分研究将此类反馈与内容知识、修辞结构和组织、语言特征等方面视为同一水平范畴[16-17]。其具体内容包括论文不同部分(引言、文献综述、方法论等)的作用,写作技巧,预期字数,以及论文各部分之间的平衡关系等。而张毅然[18]等将体裁列为以内容为中心的分类下的子分类。区别于以上基于焦点的分类框架,赵冠芳和吕云鹤[19]71结合学术英语模型以及写作模型将引证格式、学术语篇结构、学术身份构建和预判读者需求划入了体裁知识维度。于书林[20]从特定用途英语和话语社区的理论视角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但其分类之一“丰富学生论文写作体裁知识的反馈”描述过于宽泛,难以与其他三种分类如“关于论文各部分功能或目的的反馈”相区分。

综合借鉴以上分类,本文参照Swales和Feak[21]列举的学术写作重要特征以及Can和Walker[22]书面反馈的三个维度,初步构建本文所用的反馈分析框架:语言特征、体裁结构和呈现方式。语言特征指表述能否树立客观和专业的学者形象[21],是否按照学术话语共同体普遍接受和认可的话语惯例开展学术研究。该方面包括语义和语用层面,语法错误、拼写等一般类型的语法反馈不在此范畴内。体裁结构是与论文各部分目的和功能有关的反馈,也包括由此引申的布局结构和对应的内容[20]38。呈现方式指学科论文有关机构的格式要求,如页面设计、文献引用、标点等[22]309。主要探讨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1) 在体裁视角下,导师反馈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学生认为学术写作难点在哪些方面?

(3) 导师的反馈和学生的难点认知是否存在差异和相同点?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遵循目的性抽样原则[23]175,以我国东北部一所大学为场域,选取2017级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学院发布招募信息,共32名学生自愿参与。数据来源包括英文撰写的初稿,附有导师反馈的修改稿(一稿,二稿和多稿)及终稿,所有参与对象的导师均通过word电子批注进行反馈。根据对论文稿次的初步统计发现,英美文学研究方向的毕业论文在体裁基本框架上如研究方法和研究局限部分,与其他三类方向差别较大,因此本文排除了8位英美文学研究方向的研究对象,最终实验对象为24名,其中英语语言学方向12名,英汉翻译研究方向5名和英语语言教学方向7名。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混合法[23]276,质化数据先于量化数据。最终共收集分析初稿,一稿,二稿和终稿96篇,由12位导师指导完成。反馈导师均具有6年以上本科生论文指导经验,其中教授2位,副教授4位,讲师6位。除一名导师全部使用英文进行反馈,其他导师均为中英混合。

本文首先提取所有与体裁相关的反馈,并导入NVivo12 Plus定性分析软件进行进一步的主题分析。问题一采用基于理论的编码,将基于文献综述提出的反馈分析框架作为参考,进行初步假设。针对问题二,本研究在学生完成学院论文提交后一周内,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了一次线上中文访谈,每人大约20分钟左右。访谈经过同意进行录音,以便后续的转写和主题分析。第一部分研究者不进行干预和提示,旨在尽可能发现学生自主认知下的论文写作难点,以及原因。第二部分学生填写量表,对导师反馈的20个节点进行难度评级(李克特量表:1容易-5困难)。问卷数据经过SPSS 20检验是否有显著差异,访谈数据经实验对象核实后导入NVivo12 Plus,通过三级编码[24],以开放的态度仔细阅读数据,逐步抽象化。在确定反复出现的主题之后,这些主题会与导师反馈的主题进行比较,以回答问题三。

三、研究结果

(一)导师反馈视角

通过反复编码,本文最终识别了三类与体裁相关的反馈,分别是语言特征,体裁结构和呈现方式,共计1304条项目编码,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本文语言类方向的论文框架具有高度一致性,可提炼为摘要、引言、文献综述、方法论、结果与讨论和结论六部分。综合一稿和二稿的数据,三类反馈分别占31.06%,38.19%和30.75%,分布较为均匀。从20个子节点来看,各部分结构占比最大(27.45%),其中结果与讨论章节的反馈最多,占结构反馈的31.28%。反馈数量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子节点分别为页面设计(10.66%),陈述的清晰度和准确性(10.51%)。词汇短语选择,尤其是适当性和正式文体方面的选择,也是导师反馈的重点。

表1 基于体裁的本科学位论文导师反馈编码

表2 基于体裁的导师反馈焦点与论文稿次的卡方独立性检验

表3 访谈中的学生论文写作难点编码

将反馈焦点根据一稿和二稿分类,进行卡方独立性检验,发现导师反馈焦点和一稿或者二稿存在显著关联(χ2=27.09, df=2, p<0.05)(表2)。一稿中体裁结构反馈显著比二稿多,占一稿总比中的43.71%。而二稿中语言特征和呈现方式居多,分别占33.66%和36.56%。由此可见,导师在提供反馈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针对性。一稿更多地关注论文框架,而二稿聚焦具体的语言和格式。

(二)学生视角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访谈进行分析,共提取出语言特征和体裁结构两类主题。两类数量差异较大,其中体裁结构共被提及68次,占所有难点的81.93%(表3)。在体裁结构方面,研究方向、文献综述和讨论部分排在难点的前三位。一半的同学表示自己在第一次面对学术写作时都觉得内容庞杂,研究众多,不知道从何开始。而在文献综述方面,学生表示一方面自己检索相关文献已花费大量时间,另一方面即使完成阅读,自己很难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概括。虽然了解何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但往往写出来是述而不综,是不同研究结果的堆积,缺乏重点和逻辑,难以定位研究空白,为自己的研究做铺垫。20.83% 的学生提到学术表达,包括专业术语,保持客观和使用模糊限制语保持严谨等较为困难。同样比例的L2学生认为自己在使用英语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提到了在组织想法和论点、使用适当的写作风格以及用英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方面的问题。

量表结果显示(表4),学生普遍认为体裁结构(3.08)难于语言特征(2.53)和呈现方式(1.62)。在所有子节点中,结果与讨论部分难度最高为3.79,其次是文献综述3.75,这与学生访谈中自发提出的难点相对应。

(三)导师反馈和学生认知难点比较

对比导师的反馈焦点(表1)和学生访谈中出现的难点(表3)发现,学生提到的难点在导师反馈中均有所体现,并且导师反馈的问题更全面和具体。导师的反馈焦点集中在三方面,但学生并未提及呈现方式,可能由于他们普遍认为该方面没有难度(表4)。在比例方面,导师的反馈在体裁结构(38.19%),语言特征(31.06%)和呈现方式 (30.5%)的分布大致相同,而对于学生,相比语言特征 (18.07%),他们更多的提到体裁结构 (81.93%)方面的难点。

将导师的反馈焦点数量(表1)和学生的量表结果(表4)相比,难度和反馈数量变化方向具有一致性。斯皮尔曼p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表5),学生的语言特征和体裁结构难度评级与反馈数量存在正相关(p<0.05),即学生认为难度越大,导师反馈数量越多。其中,语言特征部分相关系数为0.458, 体裁结构相关系数0.596,均为中度相关。在语言特征下,学生认为最难的是陈述的清晰度和准确性、词汇短语选择和陈述的简洁性,分别收到了导师最多的反馈数量。而体裁结构中最难的结果与讨论,文献综述和方法论,也位列导师反馈数量的前三位。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实际写作成果质量较为一致,导师也能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难点并进行反馈。

表4 基于体裁的学生论文写作难度认知(1容易-5困难)

表5 斯皮尔曼p相关分析表(N=24)

四、讨论

区别于语法准确性关注点,本研究从体裁视角解读导师反馈,发现其反馈广度总体而言具有多维性,不同写作阶段又具有聚焦性。导师在呈现方式方面,与体裁结构和语言特征的反馈数量基本一致,没有预期的明显偏好。相比之下,学生反而忽视了呈现方式。Hoomanfard 等[14]31的研究同样揭示了导师对该方面的重视:在对11项反馈焦点的优先级排序中,导师将格式排在了第四位。可见导师在反馈时较为全面,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写作观。此外,导师在一稿关注体裁结构,而在二稿时更多修改语言特征和呈现方式,这与Can和Walker[22]的研究相对应。但Bitchener等[16]也指出导师会对早期草稿进行语言反馈,以设定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反馈时的不同侧重点,通过调节反馈的优先顺序,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不同问题上,可以有效增加反馈的准确性和解决该问题的彻底性。

尽管在量表中学生认为语言特征方面尤其是陈述的清晰度和准确性较为困难,但他们在该方面的关注度却远低于体裁结构,这也是与导师反馈的不同点之一。该现象受到导师的反馈策略、修改难度、以及体裁目的性三方面的综合影响。首先,导师的反馈多为直接反馈,缺乏引导式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路径,因此写作规范并未传达到学生。此外,语言相关的某些规范自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25],如导师反复提到“简洁”和“批判性”,但这些话语并没有明确定义,学生也不清楚如何理解。直接反馈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对学生认知加工要求最低[4]。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简单修改层面,并未经过思考内化,很难从个别问题拓展延伸到该类问题上。从学生主体出发,语言特征方面的修改需要调动语言资源,比特定体裁相关的问题更难解决[19]。但另一方面,学生普遍认为相比结构框架,语言只是一小方面,对论文最终能否通过答辩影响较小,因此不必过于关注。可见,学位论文的社会性即获得认证[9]23,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术写作参与度。

导师反馈和学生认知具有相同点,两者结果均显示学生在体裁结构方面最为困难,其下结果与讨论部分难度排列第一。这与Geng和Wharton[26]的研究一致。双方的差异体现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首先,导师反馈覆盖范围大于学生认知的难点范围,且各维度反馈全面。学生的认知大多是基于自我写作经验,尚未形成可用于自检的体裁知识框架。这也体现了本科阶段学术写作课程和教学系统性的缺乏。从反馈深度对比发现,导师反馈可以透过现象从写作本质分析问题,因此能为新手学生提供基于最近发展区的辅助,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27]。而学生提及的难点如体裁结构,学术表达,时态均为直观特征,可以通过阅读文献观测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但其背后的特征,如通过时态调节作者与其他研究者的关系[21]184,通过逻辑衔接调整框架结构等却并未提及。其他深层次难点如通过人称进行身份建构,过多直接引用实质是缺乏文献概括归纳能力而非单一的引用类型问题等也只出现在导师反馈中。可见,学生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语言学层面,而未领悟到体裁写作的社会学维度[7]。作为一种受话语共同体制约的社会行为,学术写作是步骤性和规约性很强的体裁[28]。但选择特定体裁意味着运用某些模式,并不全盘决定写作方式,在满足学术社区的规范基础之上具有可变动性。学生对社会性本质理解不足也正是他们缺乏写作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原因之一。游离在学术社区之外导致他们无法肯定评判哪些体裁方面具有规约性,哪些方面可以进行变动,最终往往过多模仿参考文献,甚至无意识中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综合访谈以及导师反馈,研究发现诸多难点可归结于未经过系统地学习。其他问题如阅读文献耗时长也部分归结于此,因为不熟悉相对固定的语步,也难以快速梳理通过形式表现出的内在逻辑关系。每部分应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内容等问题不应在整个写作的末尾阶段即教师反馈仍然是难点[15]。诸如大标题下需有一段文字概述过渡,图表和文献格式等共性问题,也应降低在导师反馈中的占比。规范化的学术写作课程是有必要的,而基于体裁的教学可以通过明确要求和期望,概述如何布局以及解剖范例,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目标文本的结构以及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写作,其有效性已达成共识[29-30]。这种明确性可有效强化学生动机,鼓励他们增加学术写作的投入。在体裁教学中,范例尤为重要。各学术机构也可提供适用于本学术群体的样本,规范页面设计等内容,促进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内化的发展。

通过对比学生自我难点认知和导师反馈发现,双方均关注语言特征和体裁结构,并且导师反馈数量和学生难度认知具有中度相关性。但学生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语言学层面,而未领悟到写作的社会学维度,这也是他们缺乏创新的关键所在。导师反馈在深度和广度上均覆盖学生认知,充分显示了导师反馈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针对此现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开设学术写作课程是有必要的。通过从宏观语步结构和微观语言格式分析真实的学术语料,可以明确系统地为学生构建学术写作的基本框架。其次,导师应合理利用不同反馈策略和焦点的作用,及时调整,提高反馈效能。如写作初期有针对性地补充解释,以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社区的规范和如何寻求这些规范。论文修改中后期,教师也可试探性地将学生纳入反馈的主体,以巩固强化学生论文写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术写作知识在社区成员之间的传播。最后,学生应积极寻求解决难点的途径,参考近期的高质量期刊和有关学术写作书籍,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源。

本研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是否参与过科研项目以及学术课程等对学生的难点认知有重要影响,后续研究可探讨相关学术经验对各部分写作的有效性。此外,体裁的多维度分类均涉及作者身份建构,研究者可通过丰富受试的数量和多样性对该方面加以重点关注和解释。

猜你喜欢
体裁导师论文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V eraW an g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爱情导师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