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中音乐与舞蹈的相关性分析*

2022-09-07 03:07张英林
大众文艺 2022年16期
关键词:节奏舞蹈动作

张英林

(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广西钦州 535000)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类的肢体所表现出的运动艺术,发挥舞蹈与音乐的优势协同效应,更利于烘托情感氛围,从而引起共鸣。这就需要是艺术家充分把握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理解两种艺术在表现方式等方面的相关性,确保舞蹈动作与节奏、旋律等音乐结构艺术要素间密切贴合,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一、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关系

1.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可弥补单一艺术创作的枯燥感,让肢体语言更具有节奏感,给人留下意犹未尽的感官体验。由此可见,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间存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首先,不同舞蹈作品的风格与音乐的选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舞蹈创作之前,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本次舞蹈作品所想要展现的风格,舞蹈创作者需收集多种音乐作品,深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力、旋律、音色等方面,找到与最初创作目的最相最吻合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展现舞蹈作品中所展现的风格。在整个过程中,舞蹈创作需要实现与音乐的相互融合。尤其是民间音乐,在编曲、演奏乐器等方面极具当地特色,更利于突出舞蹈作品鲜明的风格。如《葵乡妹》的舞蹈,音乐主题以扬琴、高胡等极具广东民间音乐特色的乐器为主,七声清乐徵调式的起伏波动小,旋律悠扬,仿佛葵乡的姑娘在快乐的起舞,又仿佛葵树在树林中安静的生长,其能够将葵乡姑娘正在劳作的过程中编织葵扇的情景充分地进行展现。

其次,舞者的情绪直接受音乐转换的影响。音乐多起源于实际生活,尤其是民间音乐的情感真挚且原汁原味,更利于调动受众的情绪变化。音乐的曲调不同,带给舞者的感受也多有不同,一方面其可以起到约束舞者在表演时表演动作的作用,而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舞者尽情地释放自己内心的想法,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舞蹈传递给观众,更加灵活的转变才艺表演的技巧,使得表演质量达到得到提升。不同乐器音效的组合,能够为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将舞者的神态、精神以及营造的情景得以直观生动的呈现。音乐节奏的变化,有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强拍加强节奏重音,音区音域升高,暗示着舞蹈作品即将推入高潮;节奏逐步舒缓,暗示着舞蹈表演即将步入结尾。

再次,舞蹈作品的氛围渲染直接受音乐内在情绪的影响。音乐能够更好地帮助观众感受、感悟和理解不同舞者在进行舞蹈时其动作所展现的内容、所展现的情感,所表达的含义,有利于渲染整个舞蹈作品的气氛。如《龙腾》的舞蹈作品,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广东地区的风格,在音乐开场时,其所选择的是《旱天雷》,利用这种音乐来营造相对于欢快的、充满趣味性的节日氛围。在音乐的中段,旋律和节奏则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快慢松紧交替进行,展示女子制作纱龙的过程,体现了女子细腻的心思及熟练的操作手法;在最后一部分即音乐的氛围则给人一种层层递进,层层堆叠的感受,其所呈现出的是女孩子们在舞龙过程中极为欢乐的场景,并且渐渐从原本欢乐的场景逐步让人们感受到其在进行舞蹈过程中是十分恢宏的,让整个音乐和舞蹈在高潮迭起的过程中渐渐的结束,使得人们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将当地人们的劳动智慧及龙马精神充分展现出来。

最后,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直接受音乐的影响。音乐内容的文化内涵丰富,与舞蹈创作的整合,可进一步拓展舞蹈作品的内涵。尤其是民间歌曲,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在舞蹈作品中以传统民间音乐为背景,表现出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及艺术风格。如《侨都记忆》作品,音乐背景以极具当地特色的戏曲、歌曲为主,提炼并运用了大量的恩平民歌、台山广东音乐,促使舞蹈作品的地域风情更加浓厚,展示了当地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如舞蹈作品中出嫁的片段,用扬琴进行演奏,演绎新娘出嫁的激动忐忑的心情,能够让观众深入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促使舞蹈作品的亲近感、年代感、形象感更强。在舞蹈创作中大量的使用该地区的民间舞蹈音乐,能够提高舞蹈创作时的整体艺术水平,让舞蹈创作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也能够起到传承当地传统文化这一作用,增加当地的美誉度、影响力。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利于创作出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一流舞蹈作品。

2.两种艺术形式的相关性

首先,都具有抒情性。舞蹈与音乐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种类,但都具备抒情性的艺术效果,抒情方式近似,两种艺术都是特殊的表现方式宣泄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音乐与舞蹈间的关系密切,两种艺术间相互补充与映衬,到位地体现出作品的主题与内涵。两种艺术形式都是情感的宣泄口,艺术的抒情性包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思绪,借助艺术语言将情感转化为艺术表现力。舞蹈艺术的抒情性需要借助一定的场景去展现,表演者利用肢体动作表现作品角色的情绪变化,在音乐的带动和烘托下,促使角色的让不同地区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以及民间习俗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可以有效地提升文化传承效果,促使角色本身所想要展现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立体,更加形象,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其人物形象本身所想要递出的内核,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实现艺术与艺术之间的有效叠加,帮助舞蹈创作者更好地传承展现艺术价值以及艺术内涵、自身的情感体验,促使两种艺术在当下均能够展现出情感抒发的重要性和特点,具备的情感抒发特点,借助抒情的表现方式进行艺术传递。但舞蹈与音乐的抒情表现方式不同,舞蹈艺术形式对于抒情效果的表达相对形象、直接,音乐艺术形式对于抒情效果的表达相对抽象、间接,但舞蹈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音乐的衬托,发挥两种艺术形式的相互促进特点,更利于放大艺术魅力。音乐能够提升舞蹈表演的表现力,突出舞蹈的艺术效果;舞蹈动作能够促使音乐情感表达更加具体化,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整合,实现了艺术语言的多元化。音乐通过声音和节奏等要素进行艺术展现,需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肢体动作的艺术效果、音乐的协调配合等因素。舞蹈表演需与音乐进行相互融合,舞蹈的种类不同,选择所配合的音乐也多有不同,但前提是确保两种艺术形式的协同统一,达到传递情感的目的。如民族舞与古典舞的艺术特点不同,在选择音乐作品时,需充分考虑不同舞蹈形成抒情性间的差异。

其次,节奏一致。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都具备节奏性的共同特点。因此,在舞蹈创作中,无论是舞蹈动作的设计,还是动作呈现的速度等方面,都需充分考虑到音乐节奏,确保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音乐作品通过和声、音调、韵律要素去呈现艺术效果,在舞蹈创作中,需充分了解音乐各艺术构成要素的特点,放大舞蹈动作、音乐在节奏感上的互通性,更利于放大舞蹈表演的艺术效果。音乐和舞蹈的节奏感强,而舞蹈动作的节奏变化,主要取决于情感表现的需要。两种艺术节奏要素的展现形式不同,但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借助舞者的动作能够实现音乐艺术节奏性的变化,而舞者对节奏的控制能力,也充分体现出了舞者对音乐的感受力、肢体协调能力等艺术功底,需借助音乐节奏强化舞蹈表演的律动性。这就需要舞者充分掌握舞蹈、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节奏韵律变化,深入理解音乐的律动性,借助舞蹈的节奏性放大音乐的旋律性;利用音乐的节奏性推动舞蹈节奏的韵动变化,发挥两种艺术节奏性的相辅相成作用。如利用长笛节奏的跌宕起伏,体现出民族舞蹈表演动作的轻重缓急,利用音乐节奏突出舞蹈作品的律动性,肢体动作的节奏掌握促使长笛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节奏可展现音乐作品内容的情感起伏,在舞蹈创造中,可借助舞蹈动作展现出音乐作品本身所想要传递给听众的想法和情感。由于舞蹈动作本身具有多变性这一特点,通过这一特点能够将音乐中所想要传递出的思想感情以更加鲜明的态度展现到观众面前,突出情感表达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舞蹈动作也能够促使抽象的音乐艺术更加的具体化、更加的形象化,可以进一步地展现舞蹈创作过程中的创作质量,结合不同音乐本身的节奏内涵进行展现,也能够进一步地让人们感受到音乐节奏与舞蹈配合之间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编导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引导表演者结合自身的舞蹈动作,深入理解舞蹈动作中所蕴含的音乐内容,并且掌握音乐作品的歌词、曲目所展现的艺术性,能够帮助表演者更好地去揣摩不同作品所想要展现出来的情感内核,结合音乐作品以及自己所需要演出的场景,让舞蹈者能够对情感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唯有表演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多角度把握音乐的情绪色彩,才能强化情感体验,将音乐的艺术性融入舞蹈动作中,以达到预期的舞蹈表演效果。

最后,中心内容统一。艺术都是相通的,尤其是音乐与舞蹈两种艺术形式,都能够表现出共同的中心内容。在创作过程中研究不同音乐形式的特点,是舞蹈创作必不可少的环节,需充分把握两种艺术形式风格的统一性。舞蹈作品需借助音乐放大感情的具体化,以生动形象性的塑造舞蹈作品角色,保证舞蹈表演的多感官体验效果。

二、舞蹈创作对音乐结构的应用现状

舞蹈属于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除舞蹈自身外,也集合了戏剧、文学、音乐等其他姊妹艺术,尤其是音乐与舞蹈是浑然天成的基本组合,如何在舞蹈创作中有效运用音乐,成了编导等创作主体需充分考虑的问题。在实践中,普遍存在舞蹈创作对音乐作品选择不合适的问题,即舞蹈与音乐不统一,音乐与舞蹈动作间不协调,毫无章法,舞蹈表演者无法做到动作与音节节奏、剧情的统一;音乐特性表现不突出,不同种类舞蹈的风格不同,作品表达的故事情节也多有不同,对不同物种、不同音乐的特点理解不透彻,在选择音乐作品时,不能把握音乐的核心特性去选择有代表性的旋律,随意套用音乐,无法让观众直观理解舞蹈主题;舞蹈作品结构不完整,舞蹈作品包括首尾及中间等部位,在音乐结构上的处理忽视这些要素,作品平淡无奇、舞蹈开头即是高潮等现象普遍存在。出现上述问题也是舞蹈创作者应用音乐的能力不足、音乐结构应用原则把握不当等方面的直接体现。

三、舞蹈创作对音乐结构的应用对策

1.把握应用原则

想要提高舞蹈创作过程中音乐结构应用的合理性,需要不断强化在整个舞蹈表现过程中,其时间的延续性。突出结构方式在承上启下等价值。尤其是在音乐形式方面,需要在音乐前奏部分和主题段落的衔接中,到位展现从属部分的音乐形式,通过音乐的引入,充分呈现舞蹈创作的情感、意境等。但前提是充分把握舞蹈创作中对音乐结构应用的原则,如下所示:一是相互呼应:将音乐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在上下回声的对应中,形成独特的重复性联系。如《鸿雁》蒙古族祝酒歌的音域较广,在舞蹈动作中能够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可明显突出整体的效果。二是变奏:重复性变化舞蹈的主题,促使变奏曲式结构的变化能够相对舒缓。三是三步性:在大型的舞蹈音乐中,要求相互的结构需满足于多种舞蹈创作音乐的基本序曲。在基本序曲上充分展现情感。虽然舞蹈音乐作品的中间及诸多内容发生变化,但整个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出入不明显,以此实现舞蹈创作与音乐结构的相互交融。四是起承转合:要求音乐与舞蹈间的起承转合变化需具备整体性,音乐的描述借助舞蹈动作去完成,借助音乐去充分体现舞蹈,实现起承转合在舞蹈内容层面的交融。

2.让音乐为舞蹈服务

在舞蹈创作中应用音乐结构,能够丰富舞蹈作品的情感,激发与强化舞蹈表演的思想情感。舞蹈音乐是舞蹈创作的重要参照,深化舞蹈作品的深度及思想。灵活运用音乐的旋律要素,可强化舞蹈的情感等属性及对观众的影响。应用音乐结构中的音色要素,直观呈现出舞蹈创作主题的人文精神、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在观众面前呈现独有的民族特色等。这就需要在舞蹈创作中,根据舞蹈的主题及思想情感的体现恰当的应用音乐结构,以此实现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整合,真正达到舞蹈表演的目的。好的音乐能够让表演者到位表达舞蹈作品的内涵,合理运用音乐结构,能够帮助舞者准确把握舞蹈动作,更利于激发演员表演的欲望,也是舞蹈作品成功的关键。音乐在舞蹈创作中担负着交代剧情、抒发情感等任务,可作为舞蹈的语言,表现出舞蹈的剧情、背景等,如《好大的风》舞蹈剧中的“回忆”片段,从小到大、从远到近的展现模拟乱风的音效,淋漓尽致的烘托故事氛围。舞蹈作品的“象征”片段,在唢呐呼喊般以及鼓声、钹声、弦乐短促有力演奏的配合下,逐步推向了高潮。随后一阵狂风吹过,仿佛将动人的故事吹向更遥远的地方,预示着故事结束。

3.提高舞蹈创作者的能力

首先,提高其对音乐应用的能力。舞蹈创作中需学习音乐相关的知识,提高对音乐的分析、运用、把握等能力,深入并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和感知音乐。了解乐器的民族属性,把握各民族音乐的旋律及特点。在其基础上,从音乐作品中提炼出传统精髓,与新的现代元素进行有机整合,达到理想的舞蹈创作效果。其次,提高音乐的选择能力。舞蹈作品的地域风格、时代气息等方面都是固定的,需根据舞蹈作品的要求合理选择音乐。因此,对与音乐的选用需慎重,不能主观随意,更不能一蹴而就。要求音乐不仅需贴合作品要求,还需贴近生活,让观众在美妙音乐的伴奏下,跟随舞者的肢体语言,达到多感官统一的体验效果,为舞蹈添砖加瓦。

总结

舞蹈与音乐属于姊妹艺术。舞蹈艺术在发展中,以极大的包容性融合各种类型及特点的音乐,也带动了舞蹈创作整体性及个性的提升。舞蹈与音乐的交融,注重感官、表现方式、风格等方面的统一,以充分发挥音乐对舞蹈的气氛渲染、强化风格、突出舞蹈形象方面的作用;发挥舞蹈对音乐的表现、解释等作用。由此可见,彼此间存在相互表现、促进等作用。这就需要舞蹈创作者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和学习,灵活处理两种艺术形式间的特殊关系,充分发挥彼此的服务作用,创作出成功的舞蹈作品。

猜你喜欢
节奏舞蹈动作
下一个动作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舞蹈课
轻快漫舞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