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院校美术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与改革实践*

2022-09-07 03:07
大众文艺 2022年16期
关键词:名作赏析思政

芮 樱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杭州 31002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浙江音乐学院印发了《浙江音乐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这些文件为推进浙江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名作赏析”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术课程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中国美术名作赏析”是浙江音乐学院的通识任选课,于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总原则,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通过对艺术家的人品与艺品、情感与技法,以及对传世名作的背景与脉络、特征与意义的讲解,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审美能力,提高道德修养。

一、音乐院校美术课程思政教学的根本问题

教育部印发的《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本研究结合纲要文件、人才培养方案及多年教学经验,对“中国美术名作赏析”课程思政教学的根本问题做以下论述。

(一)美术课程要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美术课程通过介绍作品的形式美,从中感悟精神内涵。在审美过程中对美和丑的辨别属于美学范畴,但相伴而生地对善与恶的判断属于道德范畴,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外在美和心灵美形成正确认知,进而有助于他们认清事物的本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战略举措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人的素质高了,社会也会更和谐,这是美术教育对文明建设的促进。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不是用品德教育取代专业教育,而是充分认识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课程根据《纲要》等文件要求修订教学大纲,在课程目标中单列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把如何更好地发挥课程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实现课程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坚持课程思政的品德教育本位。

(二)通过弘扬大家的人品与艺品来培养人

教育部《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即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通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来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结合课程特色,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向善向美,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在课程中融思政教育可感化于心、寓教于行,从而有效提高育人水平。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在秉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顶层理念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整理出一系列中国古今书画大家及名作(表1),通过介绍大家的人品与艺品,让学生深刻体会从艺先从人。苏东坡说的好:“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人品决定艺品、艺品出于人品,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德艺双馨”的。

表1 通过弘扬大家的人品与艺品来培养人

(三)立足时代生活,为国家和人民培养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艺术为人民服务是所有艺术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教育部《纲要》指出:艺术类课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的发展要求,结合本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目标中指出:培养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既要有家国情怀,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又要扎根人民,自觉把小我融入人民群众的大我之中。该课程温润了学生的心灵,健全了他们的人格,并对学生从事音乐创作提出了根本要求:艺术家是国家和人民的艺术家,要紧扣时代生活,坚持人民立场,通过传播“好”的艺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

二、“中国美术名作赏析”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作为一门通识任选课,为期一学期,共2个学分,32个学时。以下将对课程的教育现状,分别从学生情况、教师队伍、教材建设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学生情况

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音乐院校的学生在空间智能和音乐智能方面有突出的才能,他们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同时又耐性不足、逻辑性弱。

浙江音乐学院共8个专业方向,其中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为理论类专业,其他均为实践专业。从近两年学生选课情况看,选择本门课程的学生几乎涵盖所有专业方向,其中以管弦的学生比例最高,约占24.5%,作曲专业的学生比例最低,约占9.1%。该门课程的学生普遍对美术赏析有很大兴趣,认为通过美术的熏陶,可以潜移默化提高审美,对音乐专业的学习有极大帮助。学生上课积极,但对美术知识所知有限,凡涉及不太了解的部分,他们极易走神且耐性不够。对于这类情况,授课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学生要紧跟教学。

(二)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灵魂,其品德修养、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

浙江音乐学院的美术教师仅笔者一人,很难实现本校本专业内的教学探讨。为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笔者攻读中国美术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学科建设,其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格局,拓宽了笔者的学科视野。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笔者请教本部门的思政教师、本教研室的文学教师、本校的音乐教师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教师,以此形成“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的协同备课”。其中,思政教师从顶层逻辑的角度,进行专业系统理论框架的指导;文学教师从宏观格局的视角,探讨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的融合;音乐教师从实用主义的方面,交流本校学生的需求与不足;外校美术教师则从本课程的角度,对教学环节提出专业指导。

(三)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学的依据,但千篇一律的内容和样式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情景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要充当教材与教育情景之间的协调者,以提高教学的适应性。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以邱晨、尹建洮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作品赏析》为教材,从反馈情况看,不少学生认为该教材内容较难且使用较多晦涩术语,认为教材中可加入音乐元素。笔者翻阅大量教材,试图寻找适用于我校实际情况的教材,但结果不尽人意。教师需要根据学习情境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这是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本门课程在对教材“二次开发”时,除采用通俗语言,加入音乐元素外,还积极融入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教材体系开发是以教材的二次深度开发为主,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基因式”地融入课程中,这是“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具体体现。

三、“中国美术名作赏析”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中国美术名作赏析”结合教育部指导纲要和实施意见,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育人理念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定方式三方面展开改革实践。

(一)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美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库”,要精选宣扬爱国主义、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并以此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课堂教学和德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国美术名作赏析”重构教学大纲并设置七个板块(表2)。通过对艺术家人品艺品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通过对传世名画的鉴赏,引导学生增强艺术自信。

表2 课程设置的七个板块

将美术课程的特性与音乐院校学生的需求有机结合,助推学生道德修养。笔者收集各院系红色舞蹈歌曲(表3),将这些素材与美术作品结合,并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引起学生共鸣。以舞蹈《八女投江》为例,舞剧用芭蕾之美赞颂女性革命英雄的伟大,无独有偶,美术经典中也有这样的作品,即1957年王盛烈创作的国画《八女投江》,作品通过雕塑般的塑造,体现了女战士们宁死不屈的精神。在教学内容上时时调整补充,收获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表3 各院系红色作品及本课程对应作品

(二)探索多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采用第一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混合的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指学生在第一课堂外,通过参加课外活动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学习,以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学形式。“中国美术名作赏析”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可行性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书画比赛,通过赛前的公益讲座、作品的主题选择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实践能力,更加强了学生对传统书画的认知;考虑到安全问题,该课程较难实现集体观展,教师鼓励学生自行参观,并在课堂中分享体会。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体验。“中国美术名作赏析”课程思政教学除采用学习通点名、布置作业、收集反馈外,还结合课程需要使用学习强国(如《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大学生慕课网(如国家精品课程),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掌上互动程序(如敦煌石窟)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三)建立多维考核评定方式

单一的教学评价内容不足以支撑高校美术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发展理念,要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手段。本课程在成绩评定方面,将学生的品德素养,如思想品德、学习态度等,作为重要考查内容。教学中,若出现损坏公物、目无师长等不良行为,将先采取正面引导说教,辅以纪律约束,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将酌情扣分,甚至限考。多维考核评定方式关注学生动态化学习过程,不仅注重学生价值观引领,还尊重学生的独特气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个体多样化要求。

总之,课程思政的价值渗透不仅体现在课程的学习,还要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层面和实际生活,使学生明事理、辨是非、识善恶,从而有效促进高尚人格的养成。

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浙江音乐学院 “中国美术名作赏析”在新时代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强调培养正确价值观的人,通过弘扬大家的人品与艺品来培养人,为国家和人民培养人。该课程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学生专业背景等,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成绩评定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成为新时代创新型复合人才。

猜你喜欢
名作赏析思政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微趣图
世界名作赏析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三十的六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