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路径探索*

2022-09-07 03:07
大众文艺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红色

张 婧

(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江苏南京 211171)

红色音乐文化内蕴着丰富的党史篇章,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备深刻的审美体验,是老一辈革命者、改革者传递给青年们的精神财富。但现今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得本最能体现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音乐形式,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认知度有限,西方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网络音乐等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红色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空间,学生们对流行音乐和网络时尚音乐的兴趣往往大于红色音乐,这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无法靠生硬干预和呼吁扭转。现代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学生从了解红色音乐文化到热爱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将“红色音乐”有机融入高校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由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入手,探索“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对红色音乐的民族属性、文化背景、表现形式、社会价值方面进行系统剖析,以一种“随风潜入夜”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思政育人,提升他们对红色音乐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红色文化因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他们弘扬、保护、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心。

一、“红色音乐+思政”交叉育人模式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发展现状

红色音乐文化诞生于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以革命音乐、军旅音乐为主体,是在中国具有一定规模和效应的音乐文化类型。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有不少于一亿民众,接受了红色音乐的教育和启蒙。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更有数以百计的杰出音乐家在部队、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积累了音乐基础,完成了专业音乐家的准备。和平时期那些“红色经典”、军旅歌曲,亦是增加了红色音乐在中国文化生活中的体量和比重。“2004年起,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由此开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红色音乐作为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无疑兼具现实内涵与时代使命。

从音乐学科角度而言,学术界对红色音乐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红色音乐,乃至红色音乐学科的学科理论研究、溯源及现状研究,文化特征研究以及聚焦音乐本体和创作方面的研究。从思政育人的角度,对红色音乐的研究则多体现在对红色音乐历史背景的阐释,对其政治价值和育人功能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运用等方面。近些年“‘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等会议,对红色音乐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运用、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乃至红色音乐对当代教育功能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的经验与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与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的发展,也为新时代音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发展趋势

目前“红色音乐+思政”交叉育人模式研究多从学科,或者高校思政的单一角度进行研究。虽然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和研讨会议,对“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同类研究目前还处相对单一且零散的阶段,缺乏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尚显生硬。

红色音乐文化融入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是一种“红色音乐+思政”的新文科交叉育人模式,是当今时代育人模式的必要补充,需在具体教学实践上有所选择、侧重和创新,推动相关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前提下,构建出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深化其实践性与针对性,促进“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的更新升级。

二、“红色音乐+思政”交叉育人模式实践意义与价值

(一)开拓教育理念上的开放性

红色音乐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其德育的力量大且实效高,但目前红色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多针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相关专业课程建设而言,如何将更多地红色音乐合理、高效的运用至相关技能技巧教学及训练中,是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和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具有一定开放性和融合性,合理且创新的运用可打破原本相对单一的教育模式,以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为例,在红色音乐的弹、唱等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弥补学生对纯理论学习缺乏兴趣的不足。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红色音乐作品情感、乐句、技巧的处理中,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并了解红色音乐中的红色文化和精神,让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自然的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驾驭能力,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使红色音乐与音乐技能教育、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融会贯通。

(二)体现教学内容上的先进性

红色音乐作为音乐学科教学资源中一种兼具艺术性、民族性、与思政性的教学内容,有着其他纯艺术音乐无法达到的精神境界。此外,从文化、精神,又或是音乐本体形态等方面衡量,红色音乐始终在中国传统音乐的长河中行进,有着民族化的本质特征。因此,“红色音乐+思政”交叉学科育人模式可将音乐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技巧训练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的前提下,弱化学生因时代差异引起的对红色音乐文化的隔阂感,激发学生对本国音乐、红色基因的认同感、亲切感,引导学生在音乐和思政的交融中找到其心灵上的共鸣点。让其以未来教师的身份和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弘扬红色音乐,传承红色精神。

(三)探寻教育方式上的创新性

“红色音乐+思政”是一种音乐与思想政治学科交叉育人的模式,它以红色音乐为桥梁,以相关课程质量的切实提升为目的,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其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更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技能训练与思政教育的安排、侧重,以及经典、特色红色曲目的选取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调整。在具体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中,以讲、练结合的方式,构建教学内容间的关联性,在音乐情感处理中巧妙地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精神文化育人的效果。且从整体上来看,倡导“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的践行,可为未来构建“面向人人”的红色艺术教育体系,促进艺术课程思政提供实践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拓宽思路。

三、“红色音乐+思政”交叉育人模式之有机融合

(一)高校思政教育之艺术性

思政教育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其爱国、爱民,建立其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儒家教育思想认为,“乐”是教化民众的重要基础之一,亦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之一,民众在“乐”的陶冶和熏陶下,终实现修身、治学。现如今,将红色音乐引入高校课程教学实践也是一种新式“乐教”形式,红色音乐中储存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记忆,诠释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与信念,蕴含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和品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音乐,既可打破传统思政理论课程的枯燥性,又可发挥红色音乐之艺术性,让红色音乐以艺术的形式承载着思政教育的深刻内容深入人心,以一种由内及外形式,用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引导、教育当代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优秀人才。

(二)高校艺术教育之思政性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红色音乐以革命音乐、军旅音乐为主体,是中国一种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效应的音乐文化类型。故在音乐相关理论和技能课程教学中,丰富红色音乐文化教学模式,在充分体现音乐艺术专业特色的前提下,合理地将知识传授与红色音乐思政理念相融合。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选取较具代表性、经典性的红色音乐作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训练学生艺术表现技巧,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将红色音乐与思政有机融合,找到情感上的共鸣。

四、“红色音乐+思政”交叉育人模式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路径探索

(一)凸显“红色音乐+思政”教学的目标性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应坚持目标导向,在“红色音乐+思政”交叉育人模式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思政教育工作的规律、学科专业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将红色音乐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以相关专业学科教学目标、训练要求为根本任务,在选择红色音乐作为教学内容时,注意将红色音乐文化与学科重难点、时代热点、学生关注点相结合,抓住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情感特征,增强红色音乐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红色音乐文化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情绪情感,让学生从心底认同且热爱红色音乐文化,让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提升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吸引力及亲和力,让学生自觉去感受和思考,用红色音乐文化筑牢理想、信念、专业根基。

(二)构建“红色音乐+思政”相关专业课程版块

高校教师在将红色音乐文化切入相关专业课程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专业学科特点和该科目教学目标进行积极创新与一定程度的改编,在加强自身红色文化素养的同时,不断开发红色音乐教育资源,挖掘、整理具有所在地区历史特色、人文特色、音乐特色,乃至校本特色的经典红色音乐作品,对课堂红色音乐教学资源进行持续地更新和扩展,使教学实践工作中拥有更为广泛的选择空间。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要合理地将知识传授与红色音乐理念相融合,针对红色音乐间的差异化风格,运用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更加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模式,如以弹、唱、跳、说唱表演、情景剧改编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对相应的红色音乐文化内涵进行传递。“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参与式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学实践亦证明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可帮助学生从知识单一“接受方”转向知识“运用方”,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建构知识、巩固知识、创建知识,进一步提升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三)增强“红色音乐+思政”交叉学科间黏合度

红色音乐与思政教育之间其实早已密不可分。对于红色音乐文化艺术而言,新时代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在以红色音乐为媒介的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过程中贸然、突兀的将红色音乐引入课堂,以学生的课堂表现直接纳入其成绩考核的方式,强制要求他们参与,反而违背了“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初衷。此种红色音乐与思政教育的生硬相加流于表面形式,无论如何融入,都无法达到实际需要的教学目的与效果,反易招致思想独立、思维活跃、特立独行的青年学生们的反感。因此,将红色音乐引入高校相关专业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较好地了解与消化红色音乐的内涵与本体,发掘和整理出能与相关专业课程相融合的红色音乐作品和元素,处理好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区分学术问题、相关技能训练与思政教育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巧妙地将红色音乐融入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中,增加交叉学科教学内容间的黏合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曲目的背景剖析和旋律演绎,加深学生对红色音乐蕴含历史和文化知识的理解,以此培养他们欣赏红色音乐之美,感受红色文化之底蕴,并通过自身能力将红色音乐之美“二度创作”,真正将“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落至实处。

结语

红色音乐是珍贵的音乐历史文献资料,其中富含着思政教育之素材,是时代之“主旋”,“正能量”之载体。此外,红色音乐对中国近代、当代音乐史学研究、音乐艺术创作实践研究,当代青年思想、情操、审美教育的塑造和提升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高校要将红色音乐文化当作专业技能课程核心教育资源之一,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美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在提升高校学生相关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达到美育实效。

①出自《论语•泰伯》。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红色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