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平台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2022-09-08 07:02陈财明杨本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产线竞赛应用型

周 强,陈财明,杨本全

(台州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0 引言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指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1]。应用型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中,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面临着以下两个问题:(1)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对专业人才技能之间的不匹配;(2)高校相当一部分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对等。本文从实践育人的视角出发,以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宗旨,调整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出了建设创新平台并以之为纽带,让“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形成同频共振的育人模式。

1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融入思政教育

高校教师从博士走向教学工作岗位的“高校”到“高校”的过程中,尤其是一部分重理论研究的教师企业研发的履历不足甚至缺失,这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应用型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首当其冲的是培养一支熟悉工程实践环节、有工程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既要有过硬的理论教学功底,也应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通过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教师挂职企业工程师训练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一个宽口径的前沿专业,高校教师应时刻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状况、科技热点等问题,尤其是我们国家在发展科技中涌现的诸多英雄故事,并有机的穿插在课堂的授课中,以“工匠精神”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求真求实,让学生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积极思考发展科技、国强民富等社会问题,继而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人才。

2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创新平台,强化实践训练

2.1 基础性实验环节采用虚实结合方式

精简基础性实验内容,力求在实验过程要求原理展示,尽量排除或减少误差因素的影响。通常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单片机技术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和《信号与处理》等,都以“理论课+实验课”的模式开设。在大一、二学生教学过程中,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以及课程的核心内容。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中把《应变片桥式测量电路研究实验》中把静态标定、振幅测量和称重实验作为该实验项目的核心内容,纳入核心技能考核。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视频等云课堂资源,在Mulsitim等仿真软件上完成实验内容预习,教师检查学生预习任务达标后方可准其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核心课程考核尝试“教”“考”分离,做到人人必须过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

2.2 按企业开发项目的流程和方式开展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指的是在可以体现教学知识点的实际环境或近似环境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行为,训练学生软、硬件能力。开设的实训课有:《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路仿真综合实练》《电子系统综合实训》和《电子工程师实训》等。所开设的实训项目都力争做到按企业开发项目流程进行,明确教学任务、考核办法等。

以面向大二学生的《电子系统综合实训》为例:学生参考选题有:简易信号发生器设计、宽带放大器、仪表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矩形波参数测试仪、简易温度测试仪等。考核由出勤及课堂表现、平时基础成绩、期末综合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基础成绩和期末综合成绩的组成环节和要求见表1。

表1 平时基础成绩和期末综合成绩的组成环节及详细要求表

2.3 设立创新平台,以“学科竞赛”为抓手,锤炼学生专业技能

学院通过调研认证,设立了机器人技术、智能车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仪表等创新平台。平台的有效运行,指导教师是关键,学院每年通过报名选拔由5位左右专业相关度高的老师组成各个平台的指导教师团队。每年春季学院组织“平台纳新大会”,以平台限额总人数和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吸收新同学积极主动加入创新平台,让平台永葆活力。学科竞赛融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涵盖仪器仪表、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力电子等多学科。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不同类型的学科竞赛,开展技能培训。通过竞赛培训宣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规范校赛选拔专业基础能力扎实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组建竞赛团队,注重高低年级学生、教师知识面等因素的搭配,形成合理的梯队,由平台中的师生团队共同完成训练和竞赛,实现可持续的实践育人过程。同时,制定出了《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办法》《创新训练基地例会讨论制度》《创新训练基地日常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符合校情、学情的管理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创新平台的正常运转。

2.4 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根据当地的产业背景,选择专业对口、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合作指导,以“顶岗”的要求对学生开展专业实习教学环节。以“双导师制”的方式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协同培养学生,全面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以真实的企业生产案例熏陶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在企业实行“产线-研发-产线”的轮岗制度,譬如新到企业必须先下产线熟悉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带着产线上的问题加入研发团队,研发团队针对此问题做好解决方案后,学生定期做好项目笔记,继续重回产线实习。如此循环几轮,对企业产品的生产、设计等环节会有较深入的了解。

3 成效

电子系构建的开放式学生创新平台亮点十分突出,实践育人模式特色鲜明,收到较好的成效。从学科竞赛来看,近5年电类专业学生参加了省级A类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28项、二等奖71项、三等奖68项,获奖组数和等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依靠日常训练而成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省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纷纷对我校毕业生抛来了橄榄枝。

猜你喜欢
产线竞赛应用型
昆玉棒材轧制产线提速增效工艺改进措施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梅钢1780产线高速钢轧辊使用维护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多品种小批量智能制造产线关键技术及应用探讨
宽厚板钢轧一体化智能制造示范产线推进实践
我看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