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匈牙利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现状及潜力

2022-09-16 07:24王帅臣张亚娇李惠子
关键词:劣势匈牙利优势

王帅臣,张亚娇,李惠子

(1.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匈牙利研究中心,河北 唐山 063210;2.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前言

2009年以来,匈牙利积极奉行“向东开放”政策,在各种场合给予中国有力支持,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最坚定的支持国。在经历了共同抗疫等考验之后,中匈两国关系逐步成为中国—中东欧合作以及中欧合作关系中的新典范[1]。中国同匈牙利在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展开了积极有效的工作。本文重点分析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阐释其机遇与挑战,探索新的合作形式和机制,以切实发挥高等教育合作对中匈民心相通、发展全面合作关系的积极作用。

一、SWOT—CLPV矩阵模型

SWOT—CLPV矩阵模型是在SWOT矩阵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WOT矩阵模型由四个要素组成,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用要素的英文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的首字母命名而成。该模型侧重分析研究对象内部的优势、劣势与外部的机会、威胁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之下产生的杠杆效应L(Leverage)、抑制性C(Control)、问题性P(Problem)和脆弱性V(Vulnerability)[2]。在S、W、O、T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变化产生出以下几种不同的态势环境,分别为:(1)S+O=L:杠杆作用(L,Leverage)的优势态势。当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一致或适应的时候会产生杠杆效益,即将通过自身内部的优势与外部的机会充分结合,让优势经由杠杆放大。(2)W+O=C:影响优势能力发挥的“抑制性”(C,Control)态势。当环境提供的机会与内部资源的优势不相匹配时,内部优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无法充分发挥,还会变得脆弱。

(3)S+T=V:在内部优势和外在威胁的作用下,会产生减少优势的“脆弱性”(V,Vunerability)态势。内部优势得不到发挥,产生一定的危机。(4)W+T=P:在外部诸多威胁和内部存在劣势的相互作用下,形成“问题性”(P,Problem)态势。内部劣势与外在威胁相遇,一般具有较大危害。基于杠杆效应、抑制性、脆弱性和问题性四个分析维度,确定内外部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变量,对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在战略制定之时可以客观准确地帮助挖掘优势、克服不足,抓住机会、规避风险,促进稳步发展。SWOT—CLPV矩阵模型具体如下(见图1):

图1 SWOT—CLPV矩阵模型

二、中国和匈牙利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SWOT矩阵分析

(一)优势分析S(Strengths)

1.优势一:中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势头良好

第一,匈牙利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拥有独特优势。匈牙利毗邻欧盟市场,地缘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物流发达,中欧班列从重庆直达布达佩斯实现常态化运行,有力推动了跨境电商的发展。中匈关系近些年加速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持续走实走深,为匈牙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中国驻匈牙利大使肖千曾撰文概述中匈双方各领域拓展深化的基础,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政策沟通有共识、设施联通有支撑、贸易畅通有条件、资金融通有前景、民心相通有基础[3]。

第二,中匈政治经贸友好关系牢固稳定。中国和匈牙利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发展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表示,匈中两国深厚的友谊是有着坚实基础的,并且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同时匈牙利的“向东开放”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和“17+1”合作机制的对接长期有效[4]。在双边贸易方面,据中方统计,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匈双边贸易额仍高达1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4%,达到历史新高,物流和跨境电商成为重要推动力[5]。仅在2021年1月到4月贸易额就高达49.5亿美元,同比增长52.7%。中国对匈牙利出口为31.3亿美元,增长51.5%;中国自匈牙利进口为18.2亿美元,增长54.9%[6]。

第三,中国企业高度认可在匈投资。在中国企业评出的中东欧各国营商环境总体排名中,匈牙利居于第二;在中国企业中东欧投资倾向调查中,匈牙利排名第三[7]。这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匈牙利投资有较强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2.优势二:中匈高等教育发展具备政策工具

在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相关备忘录的欧洲国家中,匈牙利居于首位。中匈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政府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双边合作规划》等,涉及两国未来的教育、人文等方面进一步合作与交流的相关内容。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关于匈牙利政府奖学金项目2020—2022年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会有力促进双方在教育领域合作交流的切实落地与取得实效。

3.优势三:中国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教育强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坚定不移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2019年,我国高校数量即高校规模达到世界第一,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迈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已逾50%。现在我国正迎来由教育大国升级为教育强国的大趋势。

4.优势四:匈牙利高等教育的改革成效

匈牙利加入博洛尼亚进程以来,推行新的本、硕、博三级学位体制和学分制,加强与国际学制系统接轨、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兼容等相关建设,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2011年以来,匈牙利政府实施赛尔·卡尔曼计划,结束了高等教育的免费时代,实行奖学金制度。此外,匈牙利积极参与伊拉斯谟世界项目等欧盟项目,努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以此培养适合全球化的高等教育新型人才[8]。匈牙利的人才竞争力较强。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分析,匈牙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6.7%,属于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为快速增长型[9]。

(二)劣势分析W(Weaknesses)

1.劣势一:中匈高等教育合作基础薄弱

中匈双方不断加深政策协议的沟通,为高等教育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撑。但是很多合作仍停留在政策协议的签订与活动举办的层面,亟需进一步深入。截至2021年12月31日,经查询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中匈间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7项,其中专科4项,本科3项。此外,复旦大学与匈牙利国家银行、布达佩斯科文纽斯大学创建了一个全中东欧独特的商业(金融和工商管理)双学位项目,并计划于布达佩斯建设第一个国外校区[10]。以上合作属于专科、本科教育阶段,硕士及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还未开展,项目涉及的专业种类和数量相对有限。

2.劣势二: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如高等教育的结构性存在一些问题: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基础阶段的结构失衡问题,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各自内部学科专业的结构失衡问题,以及各个学科专业内部的知识能力结构尚待优化,师资结构比较单一等[11]。高等教育还存在供不应求、创新性缺乏、资源配置不足和失灵的问题[12]。此外,我国高等教育在跨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方面尚无可以因循的现成经验。

(三)机会分析O(Opportunities)

1.机会一:“一带一路”尤其是民心相通亟需高等教育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落地需要中匈高等教育的合作交流,尤其是其中“民心相通”是两国全面合作走深走实的社会根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具有人文交流、民间外交等重要职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中国与匈牙利都有增进相互间了解的强烈意愿,也都特别重视发挥高等教育的先导性、引领性和支撑性作用,进而促进双方经贸、医疗、电力等全方位的合作。

2.机会二:“17+1”合作机制的深入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合作支撑

随着中欧投资协定商签的顺利进展,中国—中东欧国家之间可以合作的项目将更加多元,合作的渠道也将更加顺畅。“17+1”合作机制将进一步提升各方的自身水平和对外合作水平,释放合作潜力,推动多边经贸合作再上新的台阶[13]。多边合作的发展亟需高等教育的深入合作,以提供所需的大量专业人才。

3.机会三:语言交流助力高等教育合作

在国际中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建立是推动中匈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措施。同时,国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8所院校开设匈牙利语本科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还具有匈牙利语硕士学位授予资格。语言教育与交流无疑会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深化交流、增进理解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四)威胁分析T(Threats)

1.威胁一:匈牙利高等教育资源保障开始下降

近年来,匈牙利持续缩减在高等教育经费上的投入。高等教育经费在政府教育总支出的占比从2006年到2015年,其比重从19.14%降至14.33%。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也呈下降波动趋势,从2006年到2015年,占比由1.02%下降至0.66%[14]。高等教育经费的缩减,不仅遭到学生及家长的批评,而且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公平,同时也使部分科研、国际化项目进展受到一些影响。

2.威胁二:中匈合作中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

中匈双边合作发展当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第一,双边合作机制的全面支持功能尚待完善,有效的保障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如何保证合作机制的执行力度和考评措施等问题尚未被提及。第二,双边合作机制尚需健全。由于受到各种复杂因素影响,政治合作制度有待进一步充实细化,经济合作制度尚需协调平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第三,合作机制容易受到其他机制的制约和影响。作为欧盟成员的一员,匈牙利在一定程度上受欧盟制约,因而中匈双方间的合作也极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欧盟的影响。

三、中国和匈牙利高等教育合作的SWOT—CLPV分析与评估

基于公开的、官方的数据和信息,从各要素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出发,分析SWOT诸因素,展开SWOT—CLPV矩阵模型的综合适应性分析(见表1、表2)。

表1 SWOT—CLPV综合适应性分析(优、劣势—机会)

(一)杠杆效应分析

当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和谐互动、相互促进时,杠杆效应就会外溢,产生关联性效应,实现1+1>2的效果。中匈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优势(S1、S2、S3、S4)和机会(O1、O2、O3)相互组合,产生杠杆效应,分别为3L、3L、3L、2L(见表1)。在这样的态势下,优势因素会借由外部机会迅速发展,外部机会也能在优势发展中维持稳态,二者相互关联,形成良性互动。具体来看:(1)“一带一路”倡议和“17+1”合作机制是中匈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最重要的外在机遇。从2012年以来,中国与匈牙利乃至中东欧地区的合作来看,各方面的成效显著。未来几年,中国和匈牙利在“一带一路”合作上还有很多潜力。随着中匈贸易的不断增长,两国企业交流扩大,相互投资稳步增长。匈牙利是中东欧地区中资机构和华商最为集中的国家[15]。虽然有疫情等外在诸多因素的不时扰动,“17+1”框架下的各项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2)中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势头良好,是推动中匈教育的最大动因。双方合作的良好势头包含匈牙利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拥有独特优势、中匈政治经贸友好关系牢固稳定、中国企业高度认可在匈投资等因素在内,涉及政治、经济最为根本的合作基础。(3)政策工具为中匈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这种保障一方面来自双方政治、经济合作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服务于政治、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4)中匈双方高等教育的优势和互补性,为国际化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二者相比较,中国高等教育的杠杆作用更为明显。

(二)抑制性分析

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机会不相适应,就会产生关联的抑制性,不利于优势的发挥和劣势的弥补,进而抑制进一步发展。中匈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劣势(W1、W2)和机会(O1、O2、O3)产生关联,往往造成相互不适应,产生抑制作用,分别为2C、1C(见表1)。在这样的态势下,劣势因素会由于不能适应外部机会而不能改变原有态势,外部机会也多因劣势而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长期以往,不利于进一步发展。具体来看:(1)中匈高等教育合作基础薄弱是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和“17+1”合作机制的最大阻力,还不能提供全面强有力的智力资源支撑,与外部机遇相作用,产生的抑制性为2C。(2)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在面对高等教育和中文走向世界的机遇之际,如何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中文教育的在地化进程,亟待加以解决。这种态势下,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脆弱性分析

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遇时,会使优势得不到进一步的发挥,产生关联性的高度脆弱性。中匈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优势(S1、S2、S3、S4)和威胁因素(T1、T2)相互作用,会产生脆弱性问题,分别为1V、1V、1V、2V。在这样的态势下,优势的发挥会受到限制(见表2)。具体来看,匈牙利高等教育的改革成效会因为外部的威胁因素,诸如匈牙利高等教育资源保障开始下降、中匈合作中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受到影响,改革成效不能完全释放出来,成为中匈高等教育合作最大的脆弱性问题。其他的优势尤其会受到匈牙利高等教育资源保障开始下降的影响,使双方合作的优势受到一些限制。

(四)问题性分析

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相遇时,会使劣势得到进一步显化,使发展面临困境和挑战,进而形成关联性的问题性。中匈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劣势(W1、W2)与威胁因素(T1、T2)相互作用,就会产生问题性,分别为2P、1P(见表2)。具体来看:中匈高等教育合作基础薄弱遇到外部的威胁因素,不仅教育资源保障下滑会影响合作基础,匈牙利国内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也可能波及合作基础,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问题,值得关注。相比较而言,虽然由于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会和外在威胁因素结合产生一定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正在加以解决,也必将会解决。

表2 SWOT—CLPV综合适应性分析(优、劣势—威胁)

四、中国与匈牙利高等教育合作的策略

(一)SO策略:以需求为导向,强化细化机制,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匈牙利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研究与试验发展水平高[16],与中国教育有较大的互补性。从中匈两国贸易来看,机电产品、农产品、医药材及药品为双方进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各种形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中国对匈出口的重要商品,匈牙利的托卡伊(Tokaji)等品牌在中国也深受喜爱。中匈双方深化合作需要大量专业型、复合型的投资、物流、贸易、金融、技术等方面的国际化人才,需要智库提供针对性强的咨询报告。想要解决以上问题,理应在高等教育领域展开以需求为导向的合作交流。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17+1”合作机制的大背景下,中匈编制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纲要,为中匈高等教育的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但是要想进一步释放机制对接的政策红利,需要进一步强化细化其中的机制内容,做到精准施策。比如扩大“STEM领域”项目合作,提高高水平汉语学习者的奖学金比例,鼓励并引导各地地方政府根据“一带一路”规划框架,结合自身实际,对接重点产业和合作领域,突显发展特色,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人才规划方案,立足产业、行业需求,突出面向市场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细化各类具体措施,做到有规划可依,有政策可循,同时与国家战略规划有效衔接,形成联动[17]。利用已有机制,积极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即建立协同平台,充分运用有关政策、机制等来协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而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的规范运转。

(二)WO策略:以人才为抓手,创新培养模式,保障全面深化合作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才需求包含不同的层级,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的技能专业化以及高度国际化。亟需培养的人才具体包括:涉及高铁、物流、公路、港口、核电、电信等方面的国际化高端技术人才,懂经济、会管理,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多语种沟通能力的国际化创新商贸人才,熟悉欧盟市场规则,可以开展金融投资、并购、互联网金融等的国际化金融领军人才,和翻译、旅游、医疗卫生、法律、文化有关的国际化人文交流人才[18]。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一方面继承国内人才培养经验,同时吸取借鉴国外如美国STEM教育项目、德国FH高等应用型教育等做法,立足社会需求,逐渐调整单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为跨学科式培养模式,采用订单式培养方案,探索其他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培养主体的质与量,积极引入企业、行业力量,修订培养计划,提升资源共享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同时加强人才引进计划,调整人才结构,促进双方留学人才的引进和成果转化,建立双向交流合作机制。

(三)ST策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激发多方积极性,开创双边合作新局面

中国高等教育存在比较优势,且与匈牙利高等教育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中国可以积极引进匈牙利的医学、艺术、环保、技术等优势学科的经验和成果,同时要继续扩大高等教育开放水平,不仅与当地政府、高校签署合作协议,鼓励更多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参加中匈合作办,而且可以开设海外分校,如复旦大学在匈牙利的分校正在建设中。今后,双方可以在物流商贸、基础设施、环保、电子商务、数字网络等方面展开更多良性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合作,尤其侧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解决深度合作的人才支撑问题。同时,注意打破壁垒,依据国际通行做法,在友好协商基础上,推动双方高校实施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建立健全学分积累、转换机制,促进高校间的高等教育国际一体化进程。通过“一进一出”,理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级、各类、各层次问题。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最重要主体是高校,但是要积极鼓励各自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民间力量等多方参与,树立中匈教育共同体理念,搭建各方参与、共建共享的高等教育国家合作平台,激发各方积极性、主动性,以高等教育的合作带动中匈双边合作、乃至中国和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多边合作。

(四)WT策略:充分发挥孔子学院作用,创新合作形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我国在匈牙利建有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不仅传播中文成就突出,而且有效嵌入匈牙利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形成了一些特色。比如华北理工大学和佩奇大学共建的欧洲大陆首所中医孔子学院,在中医教学与推广方面颇有成效。中匈双方合作的一些劣势,即中匈高等教育合作基础薄弱、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可以以孔子学院为纽带,扩大双方合作的内容,增加合作的附加值、接受度和认可度,增大契合度和共同点。比如中医在匈牙利的接受度较高,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大中医在匈牙利的推广,发展学历教育。再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孔子学院可以积极探索“中文+”、“互联网+”的思路,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开设工程中文、高铁中文、旅游中文等职业类中文课程,提升中文影响力和亲和力。同时扩大教育合作内容,加入“职业技能”因素,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去,积累口碑,形成品牌。注意强化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确立资格准入、课程教学、考核评估等标准,注重提质增效,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学历的社会接受度和市场认可度。

综上,就中匈双方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来看,面临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科学把握内部的优势、劣势与外部的机会、威胁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切实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为目标,才能把握机遇、积极作为,推进中匈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劣势匈牙利优势
嗅一嗅
画与话
优势和劣势
中局技巧浅谈⑦
把自己放在劣势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