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校本研修制度助推高品质学校建设
——以成都市成华小学校为例

2022-09-21 00:29宿强罗丝佳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6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优化

■宿强,罗丝佳

一、研究背景

(一)“双减”政策下校本研修新要求

校本研修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它聚焦“教师发展”,同时对学生成长与学校改革创新具有深远意义。近年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学校教育高品质发展的主旋律唱响,学校育人方式、教学模式和校本研修都面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优化与落实校本研修制度,保障育人质量和效能成为学校“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二)校本研修制度更新的迫切需求

在学校的具体实践中,以清楚的制度明确校本研修活动的组织结构、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基本职责、研修活动开展方式以及基本的配套措施等,是研修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

在国家的新形势和学校的新境况下,重新审视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实施效果并对制度进行更新,既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等政策的外在要求,也是学校校本研修优化、教师队伍整体培养的内在需求。

二、校本研修制度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研修制度缺乏统筹

研修制度缺乏统筹主要表现为制度的缺失或制度的冗杂。在校本研修制度的前期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制度设计程序,制度本身存在漏洞,常常缺乏监督机制或保障机制。近年随着校本研修的发展,各校及教师对校本研修的认识加深,多数学校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监督、保障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对教师研修反馈的调查、制度设计的反思频次较少或不固定、查漏补缺环节的缺失,导致研修活动不规范以及新制度补充约束不及时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校本研修制度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也出现了另一种相反的情况:部分学校不断出台各种校本研修制度,制度之间许多内容重复,缺乏整合,同时与学校常规管理等其他制度或重复或冲突。

(二)研修制度逐渐固化

研修制度固化主要体现在学校现有的研修制度普遍老化,无法在新时代新背景下紧跟时代需求,推陈出新。此外,各学校之间制度同质化严重,没有针对各个学校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调整。另外在源头上对研修制度的创新性重视不足,缺少持之以恒地对校本研修制度进行更新换代,添砖加瓦。

(三)研修制度较难落地

研修制度较难落地主要体现为职能部门之间沟通协作较少,职责不明晰,制度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制度重要求、重形式,缺乏弹性机制;研修内容“自上而下”选择,不符合教师个性化发展预期;教师对研修活动及制度认识不够,内驱力不足;激励制度未充分发挥功能等。

三、优化校本研修制度的举措

成华小学于1991年建校,最初是一所小区配套小学,2003至2011年之间,先后合并了区内3所小学,成为当时区内教师队伍结构最复杂的小学,目前已发展为区内最优质的小学之一,并入选成都市“首批义务教育名校集团”。截至目前,学校共有3个校区和1所分校,共211名在职在岗教师。

成华小学非常重视校本研修的开展,积极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执行校长和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导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德育处主任、后勤处主任、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各处(室)分工协作。在持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回应“双减”政策落地的背景下,学校再次调查研究校本研修开展现状,优化校本研修制度,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规划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不应局限于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制度”,而应从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去考虑,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师研修相融合。基于这个观点,成华小学以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各“关注对象”(教师、教育教学、教研活动、课题)为分类依据,从“过程管理制度、学习培养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五个方面,重新梳理了学校研修制度,逐渐更新或整理形成最新校本研修制度。学校在原有框架上增加《成华小学校本研修资源管理》,对物资经费、网络建设与管理等内容做出具体要求。例如,在学校校本研修资源网管理方面,规定定期对学校校本研修资源网的内容更新、丰富、提质,并组织教师根据自己的成长目标进行资源的选取与学习。同时,在原有的教研活动制度与课题管理制度里,增加了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室、教导处等部门之间交流的具体规范,以科研精神与行动促进学校校本研修的发展(详见表1)。同时,提升学校教师对于校本研修制度内涵的认识。制度的内容从一定高度和一定前瞻度,对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有利于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稳步、扎实推进。

表1 成华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2.强化研修制度实施

学校校长对校本研修支持的决心和行动是校本研修在学校得以施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成华小学的校本研修制度实施过程中,校长积极付出行动,学校给予足够的物资经费,积极进行内容资源建设,主动获取与校外专家的合作、指导,为制度大力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

除积极保障的支持外,强化研修制度实施还体现在让校本研修活动多样化、个性化、智慧化等方面。为进一步帮助教师们提高专业素养,提升职业成长感,促进不同层次教师自主成长、快速成长、优质成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教师们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学校借助师生、家长、社区、专家等资源,每周开展极具针对性的沙龙交流、主题研讨、实操演练、案例分享、项目合作、网上交流等活动,切实解决教师们专业热情、专业道德以外的专业知识能力问题,包括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实操工具、人文素养、心理辅导、情绪调控、信息技术能力等。学校还借助校外机构力量,通过实施“‘智慧研培’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学校的校本培训与管理接入“师培通”平台,打通了市、区、校教师继续教育网上研修“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优化、路径优化、管理优化、效果优化。

3.促进研修制度更迭

成华小学校本研修制度更迭秉持整体周期性更迭与过程反馈更迭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以国家政策以及每学年不同教师发展情况确定学年校本研修工作重点,对校本研修制度进行学年度周期更迭与随时调查更新。如2018-2019学年度,随着学校尚美教育特色的日益凸显、办学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社会各界对优质教育的更高期待,该学年的校本研修工作重点为教师的“专业成长”。2019-2020学年度的重点在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师发展规划。2020-2021学年度工作的重点则为“聚焦‘尚美学堂’,提升师能水平”,尝试进一步提升我校老师尚美育人、以美立人的专业素养。2021-2022学年度,校本研修又将以落实“双减”政策为重点,以课后服务质量提升、作业设计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为关注点,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2021年,在“双减”背景下,学校新制定《成华小学“教师发展共生体”运行规划》,旨在围绕“尚美学堂”这一核心工作,让全体教师卷入到“项目组研修”中来,进一步实现教师发展从被动到主动的真实转变。

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做好情况反馈收集,随时调整制度内容。例如,在《成华小学名师个人三年成长计划》《成华小学新(进)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计划》这两个制度中,前期最先投入实施时,没有要求教师对自身现阶段状况进行分析。在实施过程中,第一次修改,增加用一段话对自我现阶段情况分析后再进行三年发展目标的定位;现行版本要求老师用swot分析法,从四个方面(strengths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挑战)用简短、准确的语句进行更加有效的自我情况剖析。随实施情况更迭的制度,对教师该如何做自我分析,该如何进行发展目标定位也有了更清楚的引导。

四、成效与展望

成华小学重视校本研修高品质开展,通过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丰富校本研修制度内涵与框架,强化制度实施力度,促进制度更迭,实现校本研修制度及管理优化,教师研修观念逐步转变,能力不断提升,校本研修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证学校校本研修和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领先、全市一流发挥了重要的导向、激励、规范、保障等作用。学校将持续优化校本研修的制度要素质量和系统质量,不断提升制度育人功能,不断优化制度,实现三个促进:促进师生发展、促进教研与育人质量提升、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等,实现研究教学优化与学生指导优化并举,实现师生互动发展、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优化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