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2022-09-27 03:04田琨宇戴俭宇宋芷琪周柳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西药证据

田琨宇,戴俭宇,宋芷琪,周柳新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沈阳 11084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侵犯中轴关节并使其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将加重脊柱强直程度并出现纤维化组织[1],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骨骼、肌肉、眼、肺等病变[2]。AS的发病率为0.09%~0.3%,男性发病率偏高,且大约80%的患者会在30岁之前出现首发症状[3]。目前西医治疗虽在控制AS炎症方面疗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较大,且不能缓解关节损伤的进展[4],因此探寻可靠的补充替代疗法是极为重要的。

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显著、适应症广等优点,在治疗AS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随着循证医学的高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对于针灸治疗AS已开展了大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但疗效证据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者的决策。基于以上现状,本研究使用系统评价再次评价,对当前针灸治疗AS系统评价的方法学与证据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以达到优化临床治疗计划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针灸治疗AS的RCT的系统评价,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或英文。(2)研究对象:被明确诊断为AS的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在1984年修订的美国纽约AS分类标准[5]。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国籍不予限制。(3)干预措施:治疗组选取针灸治疗或针灸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针刺、艾灸、针刀、温针、蜂针、穴位埋线等针灸疗法;对照组选择的治疗方法均为非针灸疗法,如使用中药、西药或中成药的药物疗法、安慰疗法、康复治疗等。(4)主要结局指标:有效率、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标(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1.1.2 排除标准(1)文献发表重复;(2)系统评价纳入半随机对照试验;(3)系统评价中无Meta分析的结果;(4)对照组干预措施包括针灸疗法的文献;(5)系统评价的计划书。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1年5月1日关于针灸治疗AS的系统评价,并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进行手动检索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针灸、灸、针刺、艾灸、温针、针刀、蜂针、穴位埋线、Meta分析、系统评价等;英文检索词包括"ankylosing spondylitis"、"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uncture therapy"、"Warm acupuncture"、"Needle warming moxibustion"、"Needle knife"、"Bee-sting therapy"、"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Meta-analysis"、"Systematic review"等。根据不同数据库的检索特点,均使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模式进行检索,以确保搜索的完整性。中英文检索策略相近,分别以CNKI与PubMed为例,PubMed检索策略详见图1,CNKI检索策略如下:TI=(“强直性脊柱炎”)AND SU=(“针灸”+“灸”+“针刺”+“艾灸”+“电针”+“温针”+“耳针”+“腹针”+“针刀”+“蜂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敷贴”)AND SU=(“Meta分析”+“系统评价”+“系统综述”+“荟萃分析”)。

图1 PubMed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首先进行去重处理,将检索出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文献检索与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得到的文献由两名研究员独立阅读其篇名、关键词、摘要,并剔除无关文献。其次,将获得的文献下载并通读全文,按纳排标准进行操作,以完成初次筛选。各自初筛完成后,两名研究员进行纳入结果比对,若遇意见分歧将交由第三名研究者进行判定与裁决,以确定最终纳入文献。两名研究员独立按纳排标准提取纳入文献数据,内容包括标题、作者姓名、发表年份、干预措施、纳入文献量及样本量、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结局指标等,完成后进行交互核验,若有争议将交由第三名研究者仲裁。

1.4 评价方法

1.4.1 方法学质量评价 研究人员根据AMSTAR2量表[6,7]的16个条目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通过纳入文献符合条目标准程度的高低,将每项条目评价为“是”、“部分是”、“否”。利用关键条目2、4、7、9、11、13、15与其余非关键条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将结果分为“高”、“中”、“低”、“极低”四个质量档次,具体判定方法如下:非关键条目不符合数≤1,且无不符合关键条目,则评价为“高”;非关键条目不符合数>1,且无不符合关键条目,则评价为“中”;关键条目不符合数=1,则评价为“低”;关键条目不符合数>1,则评价为“极低”。

1.4.2 证据质量评价 研究人员运用GRADE系统[8]评价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及可靠程度,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不一致性、不直接性、不精确性、发表偏倚共5项降级因素。通过严格判定,将降级情况导入GRADEpro软件进行分级,最终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不降级)、中(降1级)、低(降2级)和极低(降3级)四类。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次检索共得到文献99篇,依纳入排出标准进行筛选,最终获得7篇[9-15]符合标准的文献。文献筛选流程见图2。

图2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纳入的7篇文献中,中文文献5篇[9-13],英文文献2篇[14,15],2篇[9,10]为学位论文,其余为期刊论文,发表时间为2014年~2020年。7篇系统评价中,每项研究所纳入的文献量为8~26篇,总样本量为7567例;在干预措施方面,治疗组采取针灸疗法、针灸疗法联合药物作为干预措施,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为非针灸疗法的药物治疗;在方法学质量评价方面,1篇文献[10]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和改良Jadad评价量表进行评价;4篇文献[9,12,14,15]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1篇文献[11]采用改良Jadad评价量表进行评价;1篇文献[13]采用Jadad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详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运用AMSTAR2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7篇纳入文献均未在系统评价实施前制定研究方案;仅1篇[9]提供了排除文献清单,判定为低质量;其余纳入文献至少存在两个关键条目不符合标准,故判定为极低质量。方法学质量评价详见表2。

表2 纳入文献的AMSTAR2量表评价结果

2.4 纳入文献证据质量分级

运用GRADE系统对纳入的7篇文献的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评价,共得到22个结局指标。其中,3个结局指标被评价为中等质量,11个为低质量结局指标,8个为极低质量结局指标,无高质量结局指标。证据质量分级情况详见表3。

表3 纳入文献的GRADE证据质量分级表

2.4.1 有效率6篇文献[10-15]对有效率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针药联合VS西药:1篇文献[10]按照此干预措施将研究分为三个亚组:针刺联合西药VS西药[OR=4.61,95%CI(2.36,9.03),P<0.00001];针刺联合中 药VS西 药[OR=4.35,95%CI(2.71,6.97),P<0.00001];针刺联合中药与西药VS西药[OR=3.63,95%CI(1.91,6.90),P<0.0001],证据等级分别为低、中、低。(2)针刀联合西药VS西药:2篇文献[11,12]研究结果为[OR=3.12,95%CI(1.85,5.28),P<0.001;MD=7.08,95%CI(3.34,15.00),P<0.00001],证据等级分别为低、低。(3)艾灸联合西药VS西药:2篇文献[13,14]研究结果为[RR=1.19,95%CI(1.07,1.32),P<0.05;OR=4.21,95%CI(2.91,6.10),P<0.001],证据等级分别为极低、低。(4)艾灸VS西药:3篇文献[13-15]研究结果为[RR=1.29,95%Cl(1.08,1.54),P<0.05;OR=2.43,95%CI(1.62,3.65),P<0.001;RR=1.14,95%CI(1.07,1.21),P<0.0001],证据等级分别为低、中、低。

2.4.2 BASDAI 4篇文 献[9,11,12,15]对BASDAI进行 系统评价。(1)针灸疗法VS西药:1篇文献[9]研究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83,95%CI(-2.88,-0.78),P=0.0006],证据等级为极低。(2)针灸疗法联合西药VS西药:1篇文献[9]研究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18,95%CI(-2.63,-1.73),P<0.00001],证据等级为低。(3)针刀联合西药VS西药:1篇文献[11]研究结果治疗组不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81,95%CI(-2.03,0.42),P=0.200],证据等级为极低;1篇文献[12]研究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93,95%CI(-1.28,-0.57),P<0.00001],证据等级为极低。(4)艾灸VS西药:1篇文献[12]研究结果治疗组不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2,95%CI(-0.53,0.76),P=0.72],证据等级为极低。

2.4.3 BASFI 4篇文献[9,11-13]对BASFI进行系统评价。(1)针灸疗法VS西药:1篇文献[9]研究结果治疗组不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7,95%CI(-1.35,0.42),P=0.30],证据等级为极低。(2)针灸疗法联合西药VS西药:1篇文献[9]研究结果治疗组不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64,95%CI(-1.57,0.30),P=0.18],证据等级为极低。(3)针刀联合西药VS西药:1篇文献[11]研究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0.15,95%CI(-1.68,-0.62),P<0.001],证据等级为低。1篇文献[12]研究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92,95%CI(-1.27,-0.56),P<0.0001],证据等级为极低。(4)艾灸联合西药VS西药:1篇文献[13]治疗组不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6,95%CI(-1.91,-0.39,P>0.05],证据质量为极低。

2.4.4 VAS评分2篇文献[12,15]采用VAS评分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针刀联合西药VS西药:1篇文献[12]研 究 结 果 为[MD=-1.55,95%CI(-1.97,-1.13),P<0.0001],证据等级为低。(2)艾灸VS西药:1篇文献[15]研 究 结 果 为[MD=-0.82,95%CI(-1.08,-0.56,P<0.00001],证据等级为中。

3 讨论

系统评价作为循证医学中获得高质量证据的来源,其对临床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意义[16]。但是,系统评价并非完全可靠[17,18],究其本因多来源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与研究者的评价不一,导致系统评价的结果参差不齐,进而影响了临床决策。系统评价再评价[19,20]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证据,全面地收集同一疾病有关诊断、病因、治疗、转归、预后等方面的系统评价,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整合并再次进行评价,从而增强临床的实用性。

AS属于中医“肾痹”范畴,中医认为AS的发病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相关,由风、寒、湿、热、痰、瘀阻滞经络而导致[21],故施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祛瘀、温通经络之法治疗。本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即便是手术也仅仅是改善功能[21]。从目前的临床文献来看,中医治疗AS独具优势,以针灸疗法疗效最为突出,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23],主要体现在临床有效率、VAS等结局指标的改善方面。但由于纳入的系统评价质量不一,方法学质量与证据质量不理想,仍需要更高质量的RCT进行疗效验证。

3.1 针灸治疗AS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有待于提高

本研究应用AMSTAR2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对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仅1篇[9]为低质量,其余文献均为极低质量。所有研究均未提前注册或公开发表前期研究方案,仅1篇[9]提供了排除文献清单,4篇文献[11-14]并未采用全面的检索策略,4篇文献[10-13]未报告潜在的利益冲突来源,以上4点可能会影响系统评价纳入筛选的严谨性与规范性;所有研究均未说明纳入研究的类型,从而影响纳入标准的合理性;2篇文献[11,13]未考虑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系统评价结果的潜在影响,4篇文献[10-13]未考虑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3篇文献[10,12,14]未对发表偏倚进行充分调查,以上3点提示针灸治疗AS的系统评价对于偏倚风险的重视程度不高,影响系统评价的客观性。

3.2 针灸治疗AS系统评价的证据质量强度不足

本研究运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在22个主要结局指标中,大部分证据质量评价为低级与极低级,仅少部分为中级,且无高级结局指标,本现象提示其真实效应与系统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出入。导致本研究结局指标证据质量降级的主要因素体现在隐蔽分组、盲法、完整报告结果数据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倚风险,使研究具有局限性;次要因素为研究的不一致性、不精确性与发表偏倚,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异质性较大等方面对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影响较大。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仅纳入中文或英文相关文献,具有语言限制,这可能会造成检索不全面,出现选择性偏倚。研究人员严格按照AMSTAR2量表条目与GRADE系统对方法学质量与证据质量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可能存在主观性,造成偏倚的出现。

因此,笔者建议研究者在研究开展前,需提前制定好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案,严格按照AMSTAR2量表与GRADE系统指南规范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注册等方面,为临床工作者、患者提供更有利的、更准确的决策。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西药证据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温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运动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
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