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软通道早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分析

2022-09-29 08:04李亮林玉博何家俊黄山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6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脑出血

李亮 林玉博 何家俊 黄山林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疾病发生后的血压水平若不能有效控制,则可能引发并发症情况[1]。脑出血是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长时间高血压状态会导致颅脑内的小动脉出现病理变化,即小动脉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小动脉管壁玻璃样变形,或可形成夹层动脉瘤、微动脉瘤,受到脑力活动、过度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血压水平急剧升高,引发病变小动脉破裂,从而出现脑出血的情况[2,3]。脑出血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伤,严重者可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患者治疗十分必要[4]。开颅血肿清除术是目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较大创伤,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价值并不理想。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是一种微创血肿清除方法,可通过小型切口的穿刺引流起到血肿清除的效果,且创伤较小[5]。本研究主要对微创软通道早期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4 月~2022 年2 月收治的70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异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 例。试验组年龄50~75 岁,平均年龄(61.95±7.63)岁;平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56±2.51)分;4例小脑出血,5例脑叶出血,26 例基底核区出血;男20 例,女15 例。对照组年龄52~74 岁,平均年龄(62.03±7.44)岁;平均GCS 评分(8.60±2.37)分;5 例小脑出血,3 例脑叶出血,27 例基底核区出血;男19 例,女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 两组术前均实施常规治疗,主要为降血压,控制脑水肿、颅内压,止血,镇痛镇静,改善通气等,强化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测,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血肿清除术治疗。

对照组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处理,实施CT 检查,确定手术切口,在切口处常规进行消毒并铺巾,切开患者的头皮,实施双极电凝止血干预,于帽状腱膜下疏松组织层,采用骨膜分离器分离骨膜,锯开颅骨,将骨瓣上翻,清除血肿,实施电凝止血后,放置引流管,切口缝合完成手术。

试验组予以微创软通道治疗,经CT 扫描,确定具体的部位,明确血肿的大小、形态,判断有无出血、破入脑室。合理选择穿刺点,常规情况下,核壳区穿刺点处于额部中线旁2 cm 处,小脑为中线、发际、枕骨粗隆、乳突上部构成四边形中心,丘脑为颞部外耳孔上方5 cm 处。在穿刺点处实施局部麻醉,作小型切口,进行颅骨钻孔,切开患者的硬脑膜,将硅胶引流管(8-14 号)置入,避开脑皮质血管,刺入血肿腔内,低压抽吸血凝块,并对血性液体引流,若合并脑室出血,则于患者侧脑室前角实施穿刺,控制首次抽吸的量,在总血肿量的40%以下。与引流管连接引流,常规CT检查,评估血肿的残留情况,如有必要,可在血肿腔内注入氯化钠溶液(0.9%)、尿激酶(3~5 万U),置管5~7 d 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引流管拔除,并缝合引流口。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NIHSS 评分、ADL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NIHSS 评分:0~42 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ADL 评分:0~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疗效判定标准:显效:颅内血肿彻底清除,症状消失,生命体征稳定;有效:患者的颅内血肿被彻底清除,症状基本消失或相较于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患者的血肿清除不彻底,疾病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围手术期指标:手术用时、引流时间、出院时间。并发症:再出血、颅内积液、软组织损伤、肺部感染。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包括精神健康维度、情感职能维度、生理职能维度、总体健康维度、生理功能维度、躯体疼痛维度、活力维度、社会功能维度,0~100 分,生活质量越好,评分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用时、引流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DL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患者出现脑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高血压较为常见,可导致颅内小动脉血管病变,发生破裂。患者疾病发生后,颅内会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导致脑组织移位,出现颅内压水平升高及脑水肿的情况,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脑疝,对大脑神经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6-8]。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是对其脑水肿进行控制,并降低颅内压水平,防治并发症的发生,若患者病情较为轻微,则可首先给予保守治疗,以此控制颅内压水平,降低脑水肿程度,对于病情严重者,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清除血肿,控制活动性出血的情况[9-13]。开颅手术治疗虽然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应用价值并不理想,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使得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价值得以提高,其中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应用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可达到血肿引流的效果[14-17]。

本研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用时、引流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DL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创软通道早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的治疗、康复时间,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微创软通道治疗不需要开颅,即可将患者的血肿清除,其切口较小,操作简单,能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伤害,与开颅手术相比,安全性更高,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对血肿彻底引流,提高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预后的改善奠定基础[18-20]。

综上所述,微创软通道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缩短治疗、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