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行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2022-09-29 08:04谢晓叶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6期
关键词:介素白细胞食管癌

谢晓 叶德

食管癌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种,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新发病人数在全球总发病率中所占比例>50%,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六,癌肿主要源自上皮组织,>90%患者确诊鳞状细胞癌[1]。究其主要病因,临床表示患者生活方式、遗传背景和饮食习惯都是导致其诱发癌症的危险因素。现阶段,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有放疗、化疗、手术及综合治疗等,其中,又以手术切除病灶来提高癌细胞根除效果作为恶性肿瘤常用方案。但大部分患者在切除食管后常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疼痛、体重减轻等症状长期出现,即使当前医学技术得到高速发展,目前临床对于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问题仍然找不到理想的解决办法[2]。分析其中原因,临床表示大部分食管癌患者早期症状表现都缺乏特异性,隐匿特点不利于病症的早期筛查和检出,也给其预后精准预测增加了难度。因此,临床强调尽早诊断患者病情,并通过精准预测其预后情况来制定合理有效的诊疗手段,对改善预后和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3]。近年来,临床在针对恶性肿瘤深入研究中,表示癌肿的发生、发展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相关,而炎症因子是促进癌肿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临床表示检测疑似癌肿患者的免疫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对诊断病情和指导治疗有一定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次研究在临床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随机抽出80 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和免疫球蛋白在恶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临床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 例作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80 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表示对研究知情且同意。观察组中男48 例,女32 例;年龄43~70 岁,平均年龄(56.41±3.88)岁;肿瘤分期:Ⅰ~Ⅱ期43 例,Ⅲ~Ⅳ期37 例;癌细胞转移35 例,无转移45 例。对照组中男46 例,女34 例;年龄41~71 岁,平均年龄(57.33±3.1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观察组所选患者,均经胃镜取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测后,与食管癌[4]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手术方案拟定限期行癌肿根治术;对照组所选健康受检者,肝、肾功能均正常且无肿瘤病史。

1.2.2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精神或意识障碍、严重免疫性疾病或全身感染性疾病、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活动性炎症或肺炎和肺结核等病症患者。

1.3食管癌分期标准 参照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治指南(2020)[5]中食管癌的TNM 分级标准,其中T 分级标准为Tx:无法测定原发肿瘤;T0:没有证明原发肿瘤的证据;Tis:原位癌;T1:肿瘤侵袭至黏膜固有层或下层;T2:肿瘤侵袭至肌层;T3:肿瘤侵袭至食管纤维膜;T4:肿瘤侵袭至邻近器官。N 分级标准为Nx:无法测定区域内淋巴结;N0:没有出现远处转移;N1:区域淋巴结转移。M 分级标准为:Mx:远处转移不能测定;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0期:Tis-N0-M0;Ⅰ期:T1-N0-M0;ⅡA 期:T2-N0-M0、T3-N0-M0;ⅡB 期:T1-N1-M0、T2-N1-M0;Ⅲ期:T3-N1-M0、T4-N1~2-M0;Ⅳ期:T1~4-N0~1-M1。

1.4方法 在清晨确保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采集4 ml 肘正中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置入4℃下冷藏1 h,用2000 r/min 的速度进行4 min 离心操作,分离出血清标本,置入-80℃的冰柜中进行冷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完成血清IL-2、IL-6、IL-18、IgG、IgA 和IgM 水平检测,选择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 试剂盒,根据说明书严格进行相关检测。

1.5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2、IL-18)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②比较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③比较观察组是否转移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IL-6、IL-18、Ig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2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IgG、IgM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Ⅲ~Ⅳ期患者的IL-6、IL-18、IgA 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IL-2 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Ⅱ期、Ⅲ~Ⅳ期患者的IgG、IgM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表2 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Ⅰ~Ⅱ期比较,aP<0.05

2.3观察组是否转移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转移患者的IL-6、IL-18、IgA 水平高于无转移患者,IL-2 水平低于无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转移、无转移患者的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是否转移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表3 观察组是否转移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未转移比较,aP<0.05

3 讨论

我国作为食管癌的高发区,发病率、病死率在全球排名第一。据相关报道指出,现阶段关于食管癌发病与其生活习惯有明确关联,并确定较多相关危险因素,如喜好食用烟熏食物、油炸食品、高盐食品、霉变食品及腌渍食品,并存在吸烟、酗酒等病史。患者病发时一般会自觉在吞咽食物时出现哽咽感,严重者还会有进行性的吞咽障碍[6]。食管癌早期病灶存在较高隐蔽性,且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当患者自觉有吞咽障碍问题时,至医院就诊一般病情已经发展至中晚期,不仅预后较差,还存在较高病死率。因此,尽早诊断食管癌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前提,为其争取到最佳治疗时机,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现阶段,临床仍然是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影像学技术作为诊断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尚未有报道明确相关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来用于癌肿诊断及预后评估[7]。为此,现阶段临床对于食管癌所行诊疗工作所需支持数据的研究方向,开始寻找实验室指标并进一步探索其辅助价值,进而提高恶性肿瘤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食管癌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主张选择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18)与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 和IgM),并抽取健康者参与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IL-6、IL-18、Ig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2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期患者的IL-6、IL-18、IgA 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IL-2 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转移患者的IL-6、IL-18、IgA 水平高于无转移患者,IL-2 水平低于无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数据分析来看,血清白细胞介素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密切关联,IL-6、IL-18 指标越高表明患者恶性程度越高,并和其不良预后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还发现IgA 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异常表达,也给临床诊断癌肿开辟了新路径。

其中,IL-6 是一种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活性物质,可以促进食管Eca-109 细胞体外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提升,是诊断食管癌的一种标志物。IL-2 是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上具有较强免疫抑制活性,存在形式可见细胞膜上的mIL-2R 和与血清相融的sIL-2R。已有研究表明,IL-2 可以通过与mIL-2R 结合来发挥免疫功能,可以促进B 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形成浆细胞和分泌出部分免疫因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8]。故当指标下降时表示患者机体免疫监视功能被削弱,机体的保护系统功能无法抑制肿瘤进展。IL-18 作为一种细胞因子,是机体自身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随着患者癌肿病理分期的升高、分化程度降低,表示患者淋巴结的转移和浸润程度越高,IL-18 的表达水平则会大幅度升高。IL-18 对激活T 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均有一定作用,进而分泌出一种γ 干扰素[9,10]。

IgA 的主要来源是淋巴细胞,不同肿瘤患者血浆、体液及肿瘤组织中IgA 含量均有明显增高,并超出健康范畴。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能反映人体自身免疫状况的重要物质,它在人体体液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它的浓度不会有过多波动,平稳性较高,但是一旦感染,指标就会呈现明显变化,变化程度取决于患者机体创伤轻重程度[11,12]。IgG 在血清免疫球蛋白中含量最高,是人体第二次出现免疫应答的主要指标,它形成时间较为延后,但持续时间较长,是造成患者机体出现感染的主要物质。IgM 作为一种五聚体的免疫蛋白,它是第一个在抗原刺激诱导体液免疫应答时所生成的物质,某种意义来看就是人体第一支抗感染免疫的先锋力量[13,14]。已有文献报导,上皮源性肿瘤细胞系可表达IgA mRNA 及蛋白质。测定血浆中的IgG、IgM、IgA 含量,可以判断受检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作用和评估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从而了解受检者体液免疫状况[15,16]。血清IgG、IgA 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子,IgG、IgA 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问题较为严重,但也间接性表示联合IgG、IgA 检查对提高患者诊断准确率和促进预后改善,有一定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食管癌患者采取血清白细胞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具有较高应用价值,IL-6、IL-18、IgA、IL-2 等指标用于评估其癌症分期和是否转移有较高敏感度,可以结合IL-6、IL-18、IgA、IL-2 的异常表达用于食管癌的相关诊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介素白细胞食管癌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于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价值分析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吃烫的、辣的东西会导致食管癌吗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湿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