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下应用吸入用盐酸氨溴索肺泡灌洗术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2022-09-29 08:04吴思航陈美霞钟玉芬方文赵丽娟陈淑珍朱乔黎炳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6期
关键词:灌洗支气管镜肺泡

吴思航 陈美霞 钟玉芬 方文 赵丽娟 陈淑珍 朱乔 黎炳祥

儿童CAP 主要指患儿在医院外感染病原微生物所引发的肺实质炎症,也包含存在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入院后于潜伏期发病的肺炎[1]。儿童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能力差,若未积极控制病情进展,可能会引发重症肺炎,威胁其生命安全,需要积极开展科学治疗。支气管镜近年来在临床儿童呼吸系统重症及各种疑难杂症诊断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能够将呼吸道分泌物快速清除,而盐酸氨溴索作为一种化痰药物,能够刺激呼吸道表面活性剂的形成,还可对浆液性与黏液性液体的分泌起到调节作用,并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黏液消除作用,使痰液及纤毛的粘着力下降,促进痰液咳出[2]。本研究对本院CAP 患儿开展支气管镜下盐酸氨溴索肺泡灌洗术治疗,分析其实施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CAP 患儿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8∶12,年龄6 个月~12 岁、平均年龄(6.25±2.0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9∶11,年龄7 个月~12 岁、平均年龄(6.29±2.01)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儿均与CAP 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家属均已签署有创操作诊疗同意书。排除标准[3]:近期已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存在免疫系统性疾病者;配合度较差者;对氨溴索过敏者。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术前禁食时间>6 h,禁饮>4 h;手术正式开展前0.5 h 将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 予以患儿静脉推注,患儿鼻黏膜及咽喉处采用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实施表面麻醉;术中借助2%利多卡因对气道进行表面麻醉,同步插入支气管镜(视新QG-3320,外径3.1 mm);沿患儿鼻腔进镜,缓慢置入支气管镜后使用生理盐水实施多次小剂量灌洗。对照组:额外应用温生理盐水灌洗肺段。用量:6 个月~2 岁患儿每个肺段单次剂量3 ml;2~12 岁患儿每个肺段单次剂量5 ml;若患儿胸部CT 提示多个肺段病变,则对多个肺段实施灌洗。

观察组:将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Hanmi Pharm.Co.,Ltd.,注册证号H20190041,规格:2 ml∶15 mg)先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稀释方法为2 ml∶15 mg 稀释至15 ml∶15 mg),再灌洗肺段。用量:6 个月~2 岁患儿每个肺段单次剂量3 ml;2~12 岁患儿每个肺段单次剂量5 ml;若患儿胸部CT 提示多个肺段病变,则对多个肺段实施灌洗。

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后两组患儿均根据肺泡灌洗液病原学结果及诊疗常规进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②疗效判定标准: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复常、胸部CT 显示肺部炎性病灶吸收>80%为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白细胞计数基本复常、炎性病灶吸收50%~80%为有效;上述情况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4]。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肺功能指标:测定两组治疗前后MVV%pred、VT、TPTEF/TE 及VPEF/VE。④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儿血清标本2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IL-23 及TNF-α 水平。⑤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塑形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低氧血症、发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d)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n(%)]

2.3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VT、MVV%pred、TPTEF/TE 及VPEF/VE 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T、MVV%pred、TPTEF/TE 及VPEF/VE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L-23 及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23 及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CAP 属于临床呼吸内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既往常规采用的雾化吸入给药方式能够确保药物直达患儿气道炎症部位,缩小机体与药物的接触范围,提升气道局部药物浓度,以发挥良好药效[5-8],但针对重症患儿起效甚微。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主要借助支气管镜向患儿肺部感染部位注入生理盐水,开展反复多次冲洗,促使痰液稀释,观察灌洗液颜色转为澄清时,即可停止灌洗[9-11]。近期,临床又提出将生理盐水更换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以获得更为显著的疗效。

张志梅等[7]学者报道中发现,电子支气管镜保留灌注药物,能够有效提升难治性CAP 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降低其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水平。盐酸氨溴索作为临床应用广泛的祛痰药,其能够有效溶解气道分泌物,从而排出粘痰。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支气管镜能够对肺部病灶具体位置予以准确辨别,并对支气管腔进行引流,能够有效清除患儿气道内淤积的痰液,起到净化作用,从而缩短患儿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12-15];同时,将化痰药物(吸入用盐酸氨溴索)加入灌洗液内,能够通过局部针对性给药减轻药物副作用,确保无肝脏首过效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氨溴索能够刺激机体大量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患儿肺泡表面张力降低;本药还可对气管纤毛摆动起到增强效果,促进分泌物排出[8]。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VT、MVV%pred、TPTEF/TE 及VPEF/VE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中配合使用化痰药物能够先对儿童呼吸道内过于粘稠的痰液进行稀释,加快痰液的排出,以确保患儿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恢复其换气功能,从通气、换气两个方面综合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16-18]。本文分析还得出,治疗后,观察组IL-6、IL-23 及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支气管镜下盐酸氨溴索肺泡灌洗术可对患儿体内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减轻其炎性反应,避免液体大量渗出,缓解支气管水肿症状及对肺泡上皮造成的损伤[19,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气管镜下给药可直达病变肺段的肺泡表面,能够快速发挥作用以降低患儿院内感染风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次试验仍存在一定不足:选取的研究样本数量过少、未考虑其他因素对疗效造成的影响、研究时间较短等;今后临床可扩大样本选取数量,积极排除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客观因素,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探讨支气管镜下盐酸氨溴索肺泡灌洗术对临床CAP 患儿的意义。

综上所述,支气管镜下盐酸氨溴索肺泡灌洗术开展后,可快速改善CAP 患儿症状及体征,促使其疗效提升,还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减轻其炎症反应,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猜你喜欢
灌洗支气管镜肺泡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经支气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效果观察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分析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分析
刺激肺部细胞
视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