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背景下西部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研究

2022-10-03 10:07孙丽萍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资收入净收入城乡居民

孙丽萍 杨 筠

(1.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2.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641112)

一、文献述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虽然我国城乡收入比已从2009年最大值3.33连续下降,2019年下降到2.64,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仍是新常态时期的艰巨任务。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与区域发展滞后性的相互叠加,导致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东部更大,2019年东部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8,而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仍高达2.76,若考虑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差距更加显著。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差距巨大,必然阻滞城乡融合发展进程。深入剖析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机理,探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路径,仍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学术界关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其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探讨。对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代表性观点有以下三种:一是我国城市偏向政策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陆铭和陈钊(2004)、董全瑞(2013)、穆怀中和吴鹏(2016)、肖育才和钟大能(2020)、张杰(2020)、张跃(2020)等均持此观点。二是户籍制度导致城乡二元结构。万海远和李实(2013)认为,户籍职业选择歧视导致农户个体收入减少3.5%,从而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张海鹏(2019)认为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还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三是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叶志强等(2011)、尹晓波和王巧(2020)、李健旋和赵林度(2018)均认为金融发展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既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也不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章元等(2011)认为我国犯罪率的上升与城市登记失业率有关。钞小静和沈坤荣(2014)认为,过大的城乡差距,阻碍初始成为较低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制约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我国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学者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得出不同的结论。龚新蜀等(2017)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刘彩明(2019)、孔艳芳(2019)、李子叶等(2016)认为城市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负面效应逐渐弱化,正面效应开始显现。靳涛和李帅(2015)认为体制变革能有效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张伟进等(2014)认为,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学者多基于全国视角展开,仅在区域差异分析上对西部地区有所涉及。缪小林等(2017)认为,长期处于高经济赶超水平的落后地区,容易陷入转移支付阻碍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缩小的“陷阱”。骆永民和樊丽明(2019)的分析表明,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地区,降低间接税在总税收中的比重,将十分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周利等(2020)也分析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在低分位点处其边际效应更大。显然,财税、金融政策在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方面,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其政策效应不同。西部地区2019年人均收入水平仅为东部的55.96%,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比东部高0.48,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探究西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对于新常态时期地方政府制定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更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的特征

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是否已跨越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拐点,学术界尚存在较大争议,徐瑾(2017)、袁佳(2018)、周云波(2009)等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且拐点已出现。马霄鹏和高伟(2013)、杨清和潘婷(2014)、宋瑞丹(2017)验证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但认为拐点尚未出现。魏君英等(2015)分析表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拐点只存在于东部少数发达省、市。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西部地区是否已经跨越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拐点,还需进行实证检验。

下面简单验证西部和全国城乡收入差距随经济增长是否已经跨越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拐点。以人均GDP对数(西部和全国分别用LNGDPP和LNGDPP1表示)为自变量,以城乡居民收入比(西部和全国分别用IG和IG1表示)为因变量,西部12省(区、市)分别标识为_CQ(重庆)、_GS(甘肃)、_GX(广西)、_GZ(贵州)、_NMG(内蒙古)、_NX(宁夏)、_QH(青海)、_SC(四川)、_SX(陕西)、_XJ(新疆)、_XZ(西藏)、_YN(云南),绘制1996—2019年人均GDP对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的散点图,并进行核密度曲线拟合,如图1、图2、图3所示。

图1 西部人均GDP对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散点图

图2 全国人均GDP对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散点图

从图1和图2可以粗略看出,西部和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呈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且已跨越曲线拐点。建立城乡居民收入比和人均GDP对数的二次函数模型并进行估计,西部地区一次项系数为9.07,二次项系数为-0.48,全国一次项系数为10.65,二次项系数为-0.53,表明西部地区和全国城乡收入比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已跨越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西部拐点在2007年左右,全国拐点在2009年左右,这与周云波(2009)分析一致。

从图3西部12省(区、市)具体情况来看,重庆、甘肃、广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且已跨越拐点;贵州、青海、四川、新疆、西藏、云南等地区不适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呈震荡下降趋势。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城乡居民收入比和人均GDP对数的二次函数模型,一次项系数为3.05,二次项系数为-0.17,说明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经济增长已跨越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如何持续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西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下面将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图3 1996—2019年西部12省(区、市)人均GDP对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散点图

三、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路径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城乡居民收入构成包括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等四个主要部分,工资收入、经营收入和财产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时取得,转移支付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获得。城乡居民收入构成的差异性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2013—2019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构成变化如图4、图5所示。以2019年为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构成,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占比分别为60.35∶11.43∶17.17∶17.85,工资收入、财产收入是城镇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两者占比高达77.52%,在我国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居民无疑最先享受到改革红利,获得较高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构成,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占比分别为41.09∶35.97∶5.73∶20.58,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占比为77.06%,其中经营收入占比达到35.97%,说明种地仍然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财产收入占比为5.73%,与城镇居民相比,低11.44个百分点。从图4、图5城乡居民收入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近年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加,2013—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中,工资收入比重从62.79%下降到60.35%,财产收入比重从15.35%上升到17.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中,经营收入比重从41.72%下降到35.96%,而工资收入比重从38.73%上升到41.09%,转移支付比重从17.47%上升到20.58%。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成为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重点。在初次分配领域,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提高了农村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在再分配领域,国家财税、金融等政策逐渐向农村地区倾斜,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营养餐制度等,直接或间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使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缩小趋势。

图4 2013—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构成变化

图5 2013—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构成变化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下面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西部地区制定城乡协同发展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被解释变量分别采用工资性收入城乡比、经营净收入城乡比、财产净收入城乡比、转移净收入城乡比四个指标进行衡量,解释变量从经济增长、财税政策、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选取7个指标进行分析,解释变量描述见表1。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西部12省(区、市)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中经网统计数据库。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分析时间段选择2013—2019年,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

表1 解释变量

(二)模型估计

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包括混合回归、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根据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结果,拒绝混合回归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为消除截面数据导致的异方差影响,选择截面成员残差进行加权估计,估计结果见表2。由于所选变量较多,为避免内生性问题,进一步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选择工具变量需满足相关性和外生性的条件,本文选择滞后一期人均收入对数、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水平和县级行政区划个数作为工具变量,并采用聚类稳健标准误对模型进行修正,估计结果见表3。

表2 0LS回归估计结果(FE)

表3 2SLS回归估计结果(IV)

从表2和表3的估计结果看,对比面板FE模型和IV模型,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水平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但消除内生性的2SLS(IV)模型具有更大可决系数,估计结果更稳健,故采用2SLS(IV)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从表3的2SLS(IV)估计结果来看,人均收入对数回归系数在(1)列显著为正,(2)、(3)和(4)列显著为负,表明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显著扩大城乡工资性收入比,同时缩小城乡经营净收入比、城乡财产净收入和城乡转移净收入比,人均收入对数对城乡收入比的总效应为负。产业结构升级回归系数在(1)、(2)列显著为正,(3)列显著为负,(4)列未通过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了城乡工资性收入比和城乡经营净收入比,但缩小了城乡财产净收入比,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比的总效应为负。城镇化水平回归系数在(1)、(2)、(4)列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符号为正,(3)列未通过检验,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城乡工资性收入比、城乡经营净收入比和城乡转移净收入比,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比的总效应为正。教育支出回归系数在(1)列显著为负,(2)列不显著,(3)和(4)列显著为正,表明教育支出财政占比提高有利于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比,同时扩大了城乡财产净收入比和城乡转移净收入比,特别对城乡财产净收入比影响较显著;教育支出占比总效应为正,分析其原因,由于城乡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本投资上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居民对自身人力资本投资较重视,从而积累较多家庭财富,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的财产净收入差距。医疗卫生支出回归系数,在(1)、(2)列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符号为负,(3)、(4)列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提高医疗卫生占比增加有利于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比和城乡经营净收入比,强健的体魄对城乡居民取得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十分有利,但身体健康与否对财产净收入和转移支付净收入影响较小,符合客观现实。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回归系数(1)、(2)列未通过检验,(3)、(4)列分别通过5%和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随着社会保障及就业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扩大了城乡财产净收入比,但有利于缩小城乡转移净收入比。公共服务支出在(1)、(3)列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符号为正,在(2)、(4)列未通过检验,说明公共服务支出占比的提高扩大了城乡工资性收入比和城乡财产净收入比,且对城乡财产净收入比影响较显著。

五、结论及启示

本文立足于西部地区,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的特征事实,进一步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视角探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在2013—2019年,经济增长扩大了城乡工资性收入比,但显著缩小了城乡经营净收入比、城乡财产净收入和城乡转移净收入比,总体上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了城乡工资性收入比和城乡经营净收入比,但显著缩小了城乡财产净收入比,总体上对缩小城乡差距有利;城镇化过程扩大了城乡工资性收入比、城乡经营净收入比和城乡转移净收入比,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教育支出财政占比,有利于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比,但扩大了城乡财产净收入比和城乡转移净收入比,特别对城乡财产净收入比影响较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支出财政占比,有利于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比和城乡经营净收入比;提高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财政占比,扩大了城乡财产净收入比,有利于缩小城乡转移净收入比;公共服务支出财政占比的提高,扩大了城乡工资性收入比和城乡财产净收入比。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就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经济增长、结构升级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说明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经济和产业政策具有可持续性;第二,城镇化倾向政策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今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更加重视乡城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为乡城转移人口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城市住得下来,融得进去;第三,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收入、经营收入的占比高达70%,从财政支出构成来看,需提高教育支出财政占比、医疗卫生支出财政占比、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财政占比,它们均有利于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比、城乡经营净收入比或城乡转移净收入比;第四,长期实行公共服务支出的城市化倾向政策,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今后应逐步实现公共服务支出的城乡均等化。

猜你喜欢
工资收入净收入城乡居民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探究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陇南市武都区特岗教师收入来源的调查
新疆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