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中国会计文化课程目标探索

2022-10-03 10:07孛亚南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成果理念评价

孛亚南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一、OBE理念与中国会计文化课程融合

(一)OBE理念内涵

OBE的全称是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最早在1981年由美国教育家Spidy提出。OBE一经提出,就得到学术界、教育界的广泛认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界将这一理念深度融入工科教育领域,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开始得到推广。因此,本文尝试探索如何将OBE理念与中国会计文化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二)OBE理念与中国会计文化课程融合

传统课程讲授,重点关注教师“教什么”“如何教”,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多以“教师”为核心,忽略了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基于OBE理念,应首先关注学生的需求,明确学生想要“学什么”“如何学”,同时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职业规划、社会需求相对接。

OBE理念与中国会计文化课程融合如图1所示。以会计岗位、财会行业、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预期学生学习成果,反向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实施教学方案,达到学习成果;充分运用评价反馈机制,进行学习成果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方案调整,达到与岗位、行业及社会的高度契合。需求导向下的学习产出是OBE教学理念实施的起点,也是终点,形成了“定义学习成果—达成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的基本流程,同时形成了“评价反馈—调整—实施—再评价反馈—再调整—再实施”,依据需求无限循环往复、动态调整的自生机制。

图1 OBE理念与中国会计文化课程融合

二、基于OBE理念的中国会计文化成果预期

(一)基于学生自愿的、正向的“中国会计文化”输入

授课者与听课者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等”,容易造成一方滔滔不绝,满堂灌入,另一方不加思考辨析,全盘接受。中国会计文化的输入不应只是取决于教师想讲什么,要讲什么,打算怎么讲,更应取决于学生学过了什么,还想学什么,想要以什么样的形式获得,否则课程教学会演变为一场教师个人的“脱口秀”。

中国会计文化的输入在确保教师进行积极的、正能量的价值观引导的前提下,要注重学生的真实需求。因此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完成“中国会计文化”输入。

(二)符合学生特点的、形式多元的“中国会计文化”输出

中国会计文化,受限于“文化”本身无形、抽象、虚拟的特点,评价标准难以量化,评价指标多元且不易统一。因此中国会计文化成果的预期必须突破传统的仅以识记为主的考核方式,此形式只关注了文化是否输入,而是否有效输入则难以考量。中国会计文化课程的重点应该在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即学生在原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批判、审视、思辨地接受新知识、新观点,创造性地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基于此,中国会计文化课程的考察重点应进一步细化为学生是否能够进行中国会计文化的输出,惟有“输出”才是文化真正“内化”的表现,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文化输出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书面的或是口头的,学术的或是大众的,严肃的或是活泼的,抽象的或是形象的,传统的或是现代的。选用何种形式则取决于表达的内容、主体及受众。中国会计文化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他们既是中国会计文化输入的客体,亦是传播中国会计文化的主体,均为“00后”,根据他们的学习行为特点,宜采取较为书面的、大众的、活泼的、形象的、现代的形式进行文化的输出与传播。

三、基于OBE理念的中国会计文化成果实现

(一)基于OBE理念的中国会计文化课程教学策略

1.采用“启—思—论—拓”浸润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想产生。中国会计文化并非是孤立地讲文化,而是要将文化融入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之下,同时还要从具体的事件中将其钩沉出来。中国会计文化课程讲授采用“一节一案例,一节一主题”,以社会中的典型现象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其思考社会经济现象背后的会计文化因素。教师有机地将会计历史中的文化基因与其融合,深入讲解,展开剖析的同时层层递进,抛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助产其“思想”。

2.综合运用多种融媒体,助力学生的思想表达。文化传播是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润物无声地产生影响,是学生自觉自发地接受。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而非强行输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制作抖音短视频、VLOG等,让学生在体会中国会计文化魅力的同时产生表达的欲望,以个人和团队的形式完成中国会计文化传承的视频制作。

(二)基于OBE理念反向设计教学方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不仅是依靠教师个人的经验及知识积累确定教学目标,更多的是依靠对学生前期学情的具体分析,包括学生前期的知识积累情况、学生想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的知识方向、学生想要以何种方式实现和完成学习等方面。

教师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而非完全统一的、标准的、固定的方案。基于OBE理念教学方案的反向设计如图2所示。针对学生课前知识积累、课中知识探究、课后知识拓展三个环节制定个性化方案。(1)课前推荐阅读书目。教师在课前列出不同层次要求、不同类型的书单,学生可依据个人需要选择阅读。(2)课中参与活动的形式。教师可依据学生性格、爱好、特长等差异,确定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角色。(3)课后知识拓展。教师依据学生个人的意向及规划,给予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

图2 基于OBE理念教学方案的反向设计

(三)基于OBE理念的中国会计文化学习成果展示

基于OBE理念的中国会计文化课程最终一定要有学生学习成果的呈现,其中既包括学生个人的,也包括团队的学习成果。

1.学生个人学习成果。中国会计文化的输入方面:(1)线上学习。《中国会计文化》在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生要登录中国大学MOOC平台进行中国会计文化课程的学习,包括完成观看会计文化微课视频,参与课前讨论等任务。(2)线下学习。为吸引学生关注,可借鉴百家讲坛等文化类节目形式,以设问的形式层层推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上,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会计文化的输出方面:要求学生拍摄制作传承中国会计文化的微视频。中国会计文化课程学习结束后,每位学生需拍摄一段与中国会计文化内容相关的视频,上传至抖音平台。

2.学生团队学习成果。中国会计文化课程按照会计文化发展的时间脉络分为八篇三十二个专题,共计24课时,每周3课时,教学周为8周,每周讲解一个篇章。因此,根据“00后”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结合每一篇章中国会计文化内容的特点,设置了8项不同风格形式的课堂学生活动,供学生选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自发组织实施活动的自主性。“中国会计文化沙龙”主题策划系列活动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会计文化沙龙”主题策划系列活动

学生自由组队,分为八个小组,每一小组确定自己的组名,名称要求体现会计文化内涵。各小组自由选择确定所要策划的“中国会计文化”主题活动。要求小组提供:各小组成员名单、策划活动主题、活动策划方案、小组成员内部分工情况、“中国会计文化”主题活动的现场录制视频、活动实施总结报告(要求图文并茂)、小组成员内部评价方案。

3.会计文化成果资料包。中国会计文化课程学习结束后,每一位学生会在云盘上获得一个自己专属的中国会计文化成果资料包,其中包含学生在学习中国会计文化期间的所有内容:(1)中国大学MOOC“中国会计文化”结业证书;(2)学生个人拍摄的“中国会计文化”视频资料及相关点评;(3)学生策划及参与“中国会计文化沙龙”系列活动的图片、视频资料及相关评价;(4)学生结束本课程学习后的思考心得;(5)教师针对学生个人的整体点评及未来期许。

四、基于OBE理念的中国会计文化学习成果评价

(一)总体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

中国会计文化课程不能单纯地仅倚重于考试这一简单的终结考核形式,而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实行学习成果形成性考核。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师生”“生生”多主体交互式评价。中国会计文化课程总体评价标准及各自占比权重如图3所示。

图3 中国会计文化课程总体评价框架

(二)中国会计文化课程具体项目评价方案

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每一项具体学习成果都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及评价方案,做到“事事可评可测”,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专属点评。

1.中国会计文化视频评价表。学生完成中国会计文化课程的学习后,从思想内容、艺术表达、创新创意三个方面确定评价标准,依据学生视频作品的完成程度及质量进行等级确定,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会计文化视频作品评价表

2.会计文化活动评价表。学生参与策划完成中国会计文化活动后,依据表3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等三个维度进行个人自我评价,同时团队成员之间完成互评。

表3 中国会计文化活动学生自我评价表

五、结语

本文探索了基于OBE理念下中国会计文化课程的学习成果的确定、学习成果的实现及最终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岗位、职业需求,以能力为导向,合理预期学习成果,反向设计教学方案,多主体、多维度完成过程性评价,力求将该课程建设成为有创新性、挑战性的课程,让学生真正爱学、乐学,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猜你喜欢
成果理念评价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