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和实效——对《立定跳远辅助器材开发探索》一文的思考

2022-10-11 08:20文/徐
体育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橡皮筋胶带体操

文/徐 宁

《体育教学》是笔者常年订阅并从中受益颇多的期刊。每次阅读期刊各专栏,要么增进专业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观念,要么结合实践经验激发策略探索,总能让人从中受益。比如2022年1月刊的场地器材专栏中的《立定跳远辅助器材开发探索》一文,笔者通过研读收获颇丰,同时也触发了一些思考。

一、研读中的收获

论文《立定跳远辅助器材开发探索》是作者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笔者通过研读此文发现,作者开发器材的初衷是利用悬空皮筋辅助学生掌握起跳角度、收腹举腿和小腿前伸落地的技术动作;作者开发器材的思路是基于学生利用辅助器材练习时遇到的瓶颈问题,对支撑橡皮筋悬空的器材(下文简称“支撑系统”)加以深度开发,从而达成开发器材的初衷。比如作者第一次开发的支撑系统是跳高架(图1);第二次开发的支撑系统是跳高架+标志杆的组合器材(图2),这组支撑系统的优点是能让悬空橡皮筋根据教学需要沿着标志杆上下灵活移动;第三次开发的支撑系统是带底座标志杆+标志杆的组合器材(图3),这组支撑系统保留了第二组支撑系统的优点,降低了器材的组合和搬运难度。这三次器材开发作者均是围绕教学中学生遇到的瓶颈问题展开的层层递进的实践探索,并且作者在论文中论证了第三次开发的辅助器材在教学中取得的良好效果。这种以课题引领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科研的研究精神值得学习。

二、收获中的思考

(一)用体操垫作为支撑架

笔者通过思考发现用体操垫代替底座标志杆可以形成体操垫+标志杆的组合器材(图4),这组支撑系统的优点是简便安全,缺点是不稳固。为了增加稳固性,需要对体操垫及其组合方法进行设计,具体方法如下。

1.体操垫的设计

为了防止标志杆上端从体操垫的折角处脱离,需要在体操垫闭合状态下,在折叠处的一端贴上胶带,这样当体操垫打开一定角度时,体操垫折叠处的折角和胶带之间就形成一个空隙,这个空隙正好可以将标志杆的一端固定住(图5)。

2.组合方法的设计

标志杆上、下两端分别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与体操垫组合在一起。标志杆上端与竖立体操垫的组合是采用插入空隙的固定方式,将标志杆的上端插入胶带与体操垫折角形成的空隙里,然后用胶带黏束住标志杆上端,使两者组合在一起(图5);标志杆下端与平卧体操垫的组合是采用夹入体操垫的固定方式,将标志杆的下端尽量夹在体操垫的折叠处,充分利用上面半块体操垫向下形成的挤压力,使两者组合在一起。这样四块体操垫和两根标志杆就在胶带的黏束力和垫子的挤压力共同作用下,组成了辅助器材的支撑系统。

(二)用彩胶带作为起跳点

彩胶带作为起跳点与自主调节高度的橡皮筋相结合,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练习目标的练习方法,即以体悟立定跳远整体技能为目标的定“点”动“线”练习方法和以提升立定跳远某个技能为目标的动“点”定“线”练习方法。“点”是指起跳点,“线”是指橡皮筋。

1.定“点”动“线”

定“点”是指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起跳点;“动”线是指让橡皮筋沿着倾斜标志杆向下或向上持续调整(橡皮筋距地面的高度和离起跳点的远度也随之变化)。定“点”动“线”练习方法是让学生始终站在选定的起跳点上,循序渐进(比如橡皮筋逐渐从图6中高度向图7中高度调整)地跳过不同高度橡皮筋的练习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练习,学生可以不断体验起跳角度、收腹举腿和小腿前伸等技术动作对跳跃远度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改善和掌握立定跳远技术。

2.动“点”定“线”

动“点”是指不断地向前或向后调整起跳点,定“线”是指固定橡皮筋的高度。动“点”定“线”练习方法是为了提升某项技术,先确定指向该技术练习的橡皮筋高度,再让学生逐渐向前或向后调整起跳点跳过橡皮筋的练习方法。比如为了提升学生小腿前伸落地的技术动作,先确定图7中橡皮筋的高度(离地面较低),再让学生向前或向后调整起跳点展开练习,体验小腿前伸落地技术动作对提升跳远成绩的影响,促进该技术动作的改善与提升。

猜你喜欢
橡皮筋胶带体操
生活中的小魔术
纸胶带随身笔
橡皮筋
思维体操
有趣的胶带画
思维体操
快艇
头脑体操
方便胶带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