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视角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困境

2022-10-11 13:44郑美乐
文教资料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民办高校思政

张 明 郑美乐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国多种行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给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及教学改革方向。”[1]思政课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教师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搭建了一个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教学融入思政课的大势所趋

(一)课堂主体转变的内在之需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在教师的“教”,学生以“听”为主,在课堂的参与度较低。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比较低、“低头族”和“隐性逃课”等现象较多。在互联网时代,这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给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全神贯注?

一方面,课堂必须具备足够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自己对于课堂的把握力,让思政课变得既有理论深度又要贴近学生,变得以理服人、生动动人,使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课堂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思政课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思路。这实现了由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知识向以学为中心、引导学生的模式转变,学生和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讨论和教学相长,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课堂氛围十分融洽,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信息化发展对思政课改革的时代之需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便捷、高速度的4G、5G 网络和校园全覆盖的无线网络信号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其中,越来越多的碎片化、劲爆性和冲击性等信息进入了学生的视野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与此同时也给传统思政课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多以理论灌输给学生,讲授方式较为单一,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较少。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资料的渠道更为广阔,在网络搜索资源也更为便捷,一定程度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仅仅教授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重要需求。这要求思政课必须要紧跟时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方式融入思政课,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内在活力。

(三)国家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之需

首先,国家对于思政课的高度重视。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大会议上提出了对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这充分本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思政课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青少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必须要不断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把课程建设好,把人才培养好;其次,教育部对于思政课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要“提升思政工作质量”,要不断创新工作载本来提高师生的获得感;最后,国家领导人对于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指示。2020 年9 月习近平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题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文章,他在文中再次强调了“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3]。此外,早在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 + 教育”,因此全面促进互联网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无疑是改善思政工作的重要源泉。

二、翻转课堂教学融入思政课的形势之困

(一)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环境不完善

1. 翻转课堂教学的相关设备的配备不完善

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以“观看视频+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其中对于教师教学视频的录制、教室的设置和教学设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第一,民办高校受办学资金和办学条件限制,教学视频录制场地、教室类型和相关设备数量较少。部分民办高校虽然有相关的教学设备,但是部分设备因维护和运营不当出现卡顿、老化等问题。很多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班规模较大,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基本全靠喊,由于传统教室缺乏扩音设备,后排的学生难以听清,造成了“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头欲睡”的局面。第二,部分民办高校过于重视专业课建设而未能正确认识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系统建设方面和网络设施条件方面相对落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线浏览视频,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务系统必须采用校园网才可以登录,学生受制于学校网络不通畅无法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严重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受教学资源短缺和资源收集及共享困难等的影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也易出差错,这也导致学生推进“翻转课堂”改革的成效时不明显。

2. 社会和学校对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思政课作为一门具有意识形态性较强的理论课程。一方面,家长对于思政课的认识存在偏见,重视实用主义。在部分家长看来,思政课与学生的专业课相关性不大,想当然地认为思政课就是单纯讲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百无一用。这种论调误导了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思政课本身作为一种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如果在讨论环节教师未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那样将翻转课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念就成了空谈。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对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将思政课仅看作办学的必需条件,没有对思政课看作人才培养的必需课程。因此,在课程的设置的数量上参差不齐,为学生的实验、实训等课程让路,这让思政课的教学进度安排充满不确定性。毋庸置疑,这再次加深了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忽视程度。其次,没有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甚至思政部(系)的专门机构。这样,在教师的管理、考核以及课程的建设都需要依附于学校的其他部门,这对于推进思政课改革造成了很大困难,将“翻转课堂”融入思政课教学就成了空想;最后,民办高校在思政课教师的投入资金有限,思政课教师配备数量较少。国家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本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 — 400 的比例配备。”[4]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比例还未达标。受思政课教师数量较少的局限,将翻转课堂教学带到思政课课堂之上,在讨论环节的监管难度大、课堂答疑与探究质量直线下降。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较多

1. 民办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第一,民办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两头大,中间小”指的是在民办高校中老年教师数量较大(其中老教师多为刚在公办院校退休返聘的教师),刚毕业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数量大,中青年的骨干教师数量小,且人员流动性很大。这一方面导致了推进翻转课堂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的持续性不足;另一方面导致了翻转课堂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动力不足,出现了年轻教师富有激情却经验欠缺、年长的教师经验丰富却改革活力不足的局面。第二,翻转课堂设备运行人员和思政课教师人数的比重不合理。民办高校在翻转课堂教学设备投入上本身就较少,对于专业运营人员的配置上存在严重不足,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还需兼任相关设备的运行人员。思政课教师虽然掌握讲授思政课的专业知识,但是在网络运行、运行维护和网络课程的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匮乏,导致在翻转课堂在教学中效率低下。第三,缺乏专业的翻转课堂的技术团队。翻转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视频录制、视频制作和网络运营等环节需要繁琐的工作和技术支持,因此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部分民办高校不存在翻转课堂的专业团队,在团队建设方面落后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要求,最终难以实现翻转课堂与思政课的融合。

2. 思政课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空间受限

青年思政教师推行翻转课堂的阻力重重,民办高校出于教学质量考核等需要对思政课的要求偏于程序化和制度化。受到传统思政课要求的束缚,许多民办高校虽然鼓励教学改革但依然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形式,在教学考核中依据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标准考核教师,如在授课环节中必须有作业、板书等。此外,翻转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多的是实际行动,更重要的是在教师队伍中实现理念的转变。虽然很多教师一直提倡翻转课堂,但在实施中部分教师却是“灌输论”的积极拥护者。这既表现在他们对于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依赖,又表现在他们对翻转课堂教学的不信任。他们援引列宁在《怎么办》中所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5]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自己不可能主动进行思政课方面的学习,必须要对学生“灌输”,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讲作用不大。

(三)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问题较多

1. 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质量总体偏低

受高考“3 +X”模式的改革影响,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文科科目学习的背景,所以在基础知识储备、理论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综合素质偏低。因此,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常常出现部分学生掉队情况,增加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难度。此外,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浑水摸鱼,加之“放羊式管理”和走过场的课堂管理,促使翻转课堂的讨论变成了“菜市场”。学者郭建鹏曾对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视频讲解的有效性”和“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得出了“目前的翻转课堂模式缺乏视频学习前的准备活动”[6]的结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内容,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让学生课前学习视频的学习效果和学生课上探究问题的效果较差。

2. 民办高校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内驱力不足

一方面,思政课在课程设置上虽然是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但是它采用的考核方式却是以考查为主,即作业+期末成绩的模式。这种所谓“过程性考核(50%)+终结性考核(50%)”的模式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其结果却是学生比期末考试的考核更容易通过考试。考试通过的门槛极低必然使教师丧失依靠考试对学生进行促动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也基本丧失了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推行了多年的素质教育虽取初见成效,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的学习目的仍具有功利性、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到了大学依然存在功利主义的倾向。学生在潜意识认为思政课不重要或者没有用出现了“隐形逃课”的问题,在课堂上玩手机、看与教学无关书籍等,“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实效性很低”[7]。

三、翻转课堂在思政课教学困境的应对之策

(一)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于民办高校思政课投入

1. 国家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思政课建设

思政课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的重要课程,但是对于民办高校思政课在实际的教学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国家针对性措施较少。首先,针对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地位亟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在法律意义上享受与公办院校同样的地位,但是在社会保障、人事制度和发展进修等方面与公办院校的“铁饭碗”之间的“鸿沟”急需国家和政府出台政策解决,提高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内在动力。其次,关于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质量,国家和政府应制订针对性的帮扶性政策和相关标准。一方面,民办高校思政课在教学资源和发展资源与公办院校存在着较大差距。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在学习考察、课程建设和学术活动等方面的机会相对较少。民办高校在思政课建设还存在很多“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可借鉴的案例较少。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思政课地位低于专业课。民办高校多以应用型为主,忽视人文素养课程建设的现象在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因此国家出台应该政策进行监督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2. 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于民办高校的财政支持

民办高校大都成立时间较晚,思政课建设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对于思政课建设资金投入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问题。一方面,民办高校本身办学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偏重对专业课的投入,忽略对思政课的投入,对于思政课翻转课堂的投入更是寥寥无几。新时期国家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数量的要求,但是真正地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本领过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不是一纸命令就能解决的。国家应该增加对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真正从根本上支持思政课建设,真正做到专款专用、有款可用。国家和政府只有增加对于民办高校思政课高校的投入,才能保证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推进思政课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

3. 社会应该转变对于思政课的认识

一方面,从思想上认识民办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地位。民办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从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具有相同的地位,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它不像专业课那样实用,甚至不像外语和计算机等课程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但它蕴含的丰富的逻辑知识、辩证哲学和道德规范等是人们在思考问题、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它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是重要的人文学科课程。另一方面,提高对民办高校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民办高校思政课对本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对当代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学校应加强思政课“翻转课堂”的建设

1. 加大对于翻转课堂相关设备的投入

学校是推进思政课翻转课堂改革的前沿阵地,而完善的教学设备是推进翻转课堂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加大对于相关教学设备的投入,为翻转课堂建设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要扩大现代化多功能教室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讨论和答疑解惑场所,有助于教师个人教学或小组集本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便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其次,要积极地加大多媒本录制教室投入,为教师录制视频、视频加工提供相关的场地和设备,减少教室使用过程中的拥挤。最后,要对年久失修的相关教学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卡顿和其他问题。

2. 成立专门的网络和运营维护队伍

要推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和专业化的网络和运营队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翻转课堂在运行模式上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思政课教师受专业知识和教学任务重的多重因素影响不可能同时兼任现代教学平台系统的维护和运营工作。因此,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为推进思政课翻转课堂的改革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设施保障,这对于推进教学改革和畅通学生的参与渠道提供了大力支持。

3.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翻转课堂的改革的推进离不开人的积极推动,学校之间的教学建设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活力,也是推进思政课创新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快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刻不容缓。首先,学校必须从办学动机和思维方式上进行转变,从态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和改革。一些民办高校办学动机还是以经济效益为先,以营利为目的,在办学思维上依旧坚持只看重学生的专业实用性为主,所以对思政课只采取一种敷衍甚至“累赘”的态度。学校必须从根本上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和改革,加大对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其次,要切实增加并保证思政课教师的相关待遇,为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提供切实的物质保障,缩小与公办院校之间的收入差距。再次,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队伍本系,保障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晋升、深造等方面享受同等权益。民办高校应为思政课教师的自我提升提供便捷的途径和渠道,避免出现“闭门造车”式的创新。最后,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结构改革,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理论素养高的教师团队。一方面,高校必须制订长远的办学规划,促进老中青建设结构的多元化。要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成老年教授团队把方向、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和青年教师保后劲的协调统一的整本,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全面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关系着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过硬,才能为全面推进翻转课堂提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三)为学生应用翻转课堂助力

1. 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作用

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教育最好的方式也是学生从自身的内需出发,从兴趣出发爱学思政课,想上思政课,最后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班干部和“三好学生”是学生团本中的优秀分子,“是班级活动的策划者、宣传者、组织者、实施者、受益者,是班级风气的引导者、榜样力量”[8]。班干部对于班级的学风建设起着重要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和三好学生的感染、号召和引领作用。利用班干部和三好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带动身边同学,由点到面,认真完成线上教学并积极参与讨论,真正发挥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阵地作用。

2. 切实保障对于贫困家庭给予帮助和关怀

翻转课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教育理念相融合的形式,在其过程中本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和辐射范围之广,但是无形中却加重了一些贫困家庭孩子的负担。我们的翻转课堂采取以电子设备为主要传播工具的手段,这对于电子产品的质量也就相对较高,在画质的清晰度、流畅度和运行速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还必须具有大量的流量做支撑。在这些方面的消费无疑对于贫困的学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我们必须切实保证贫困学生上学的硬件条件,为他们给予更多的帮助,真正地使翻转课堂教学覆盖每个学生。

3. 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化“灌输”到“内省”

学生的思维由于在中学时期甚至小学时期长期接受应试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他们习惯了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还对于老师有着极强的依赖心理。大学教育区别于其他阶段的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大学生应该有更强的学习自主性,我们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由“灌输”向“自省”转化。我们应该推进翻转课堂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思政课教学实践之中,在虚拟的环境中通过沉浸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哲学情景剧的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演出真正实现以演促学,实现课堂翻转。

猜你喜欢
思政课民办高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