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字当先的彭真

2022-10-12 15:17
世纪风采 2022年10期
关键词:彭真实事求是错误

孟 红

《庄子·渔父》中言:“真者,精诚之至也。”即“真”是一种至纯至诚的精神境界,是在恒久守诚、持诚、修诚基础上所能达到的境界。彭真一生是真正做到了,人如其名,凡事“真”字当先。他的言行闪烁着“真”的光芒——对党:坚持真理,真诚奉献;对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对人民:真挚关爱,情系民生……永葆着本真为人、求真务实的品格和作风。

对共产党:坚持真理,真诚奉献

彭真有句至理名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他常对人们说:“人生在世,要一辈子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基于此,他自始至终从骨子里体现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一腔忠诚和一片竭诚。

彭真自青年时期接受马克思主义起,他就认准了只有这个主义才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推翻剥削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战无不胜的理论武器。在晚年他曾坦然地说:“我一生无憾。”

彭真一生几多磨难,但始终追求和坚持真理,对革命事业和前途充满信心。他坐过6 年半国民党监狱,“文革”中又遭受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9 年身陷“囹圄”,3 年放逐商洛山区。用他的话说,“入党六十多年,四分之一是在监狱中度过的。”其中,彭真1929 年6 月10 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身陷囹圄的他在困顿中绝不消沉、迷失,而是把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化成黑暗中引领光明的灯火,用信仰的力量感召、凝聚狱中政治犯,有理有据有节地与监狱当局开展抗争,一次次获得了胜利。

1941 年彭真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时,请校长毛泽东为党校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根据这一精神,他规定了3 条办学方针:一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二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三是把自己的言行当作客观事物来对待。

1962 年7 月,身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彭真对首都高校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作过热情洋溢的讲话。在谈到如何选择人生的方向和道路问题时,他不赞成仅仅根据个人的主观愿望和灵感选择,而认为选择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应该有客观标准。第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第二是人民的要求和利益。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一定的阶段表现为某一个先进阶级的要求和主张。无产阶级要彻底解放自己,就要解放一切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因此,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利益。他的阶级利益和阶级要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方向,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六亿五千万人民利益的实际代表者。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和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历史的结论。因此,他希望同学们按照选择方向和道路的客观标准,自觉地走历史必由之路。这就是坚决跟共产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即使到了晚年身衰力竭、积劳成疾,彭真心里也只装着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

原武警北京总队总队长张文奇长期分管彭真的警卫工作。1991 年3 月即将离休时,彭真曾与他有过一次谈话。彭真郑重地问:“你退下来后干什么?”张文奇沉静淡然地说:“干了这么多年警卫工作了,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了。”彭真一听心海波浪翻腾,平静不下来,十分严肃地说:“老同志年龄到线,就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这是我们党的规矩,也是自然法则。但是,作为共产党员是没有退休一说的。老同志退下来,什么也不想干,光抱抱孙子、下下棋、打打牌、钓钓鱼是不行的,还应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学习马列的习惯不能丢,要想理想永存、思想常新就要学习……不要以为你已退休了,随便说说没关系,其实你错了,你的言论无形中已起到了反面消极作用。因为,你是共产党员,又是老干部。你的言行,对你身边的人、周围的人影响很大,如果他们跟着你发牢骚、骂大街,就会形成改革开放的阻力,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利,弄不好还会被坏人利用。”彭真切中要害、言简意赅的这一番话,使张文奇深受教育,受益匪浅。

1991 年,89 岁的彭真因患中风病,右侧肢体活动受限,家中病房从此成为他学习、办公和会客的主要场所。这个房间陈设简朴,一张白色的老式铁管床是早些年北京医院淘汰下来的,旁边有一张架在床边可以推动的简易活动桌。病中的彭真克服病痛的折磨,在这张简易活动桌上坚持读书看报,就群众关心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由秘书记录,再用左手吃力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对工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

彭真一向提倡实事求是。他多次说过:“理论是从实际中得来的。新的实际产生新的理论,并且根据新的情况发展理论,修正理论。历来如此。”他说,实事求是是我们现在和将来都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实事”不同,“是”也不同。“实事”变了,“是”也要变,我们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事”相应地去求不同的“是”。他从切身实践中体会到:“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似乎也好懂,而真正做到,却是很难的。要全面掌握“实事”,还要下苦功夫去“求”,求出来的“是”又要反映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决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够做到的。

“大跃进”期间,大家头脑都有些发热,什么一亩地打一万斤稻子等。而彭真能够保持比较清醒、冷静的头脑。他一再强调要实事求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到1958 年秋,中央也开始察觉到这种不切实际的苗头。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候,彭真在1958 年11 月25 日为中共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写的发刊词中,提出了一条极有针对性的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用客观上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我们的工作。”也就是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根据客观实际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即用党和群众自觉的努力,使我们各方面的工作,以客观上可能的最高速度,健康地前进。”他很精辟地说:“是的,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改造现实——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可是我们却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凭灵机一动的‘本能’办事,不能按照片断的材料和表面现象办事,更不能像风筝、氢气球一样,随风飘荡,即跟着空气办事。总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任意乱干。我们必须也只能实事求是地、老老实实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按照客观规律改造现实。同时,对于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做得对或者不对,必须采用马列主义的老实态度,都当作客观事物对待,是就是、非就非,好就好、坏就坏,多就多、少就少,该怎样就怎样,严肃谨慎地对待。”这就是针对“大跃进”讲的,提倡的是实事求是。

从此,北京市委就按照这个方针进行检查和部署,要求自己,要求各方面的工作。大家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工作。不仅彭真是这样,包括刘仁。刘仁从来不讲虚的话,所以彭真很信任刘仁。这两位市里主要领导的作风都不是那种浮夸的、哗众取宠的、吹牛拍马的、阿谀奉承的。所以,在整个市委干部中,风气较正。

后来,曾在市委建工部工作的一位领导同志回忆说,彭真常下工地,在“浮夸风”刚刚刮起来的时候,建筑工人就不满地说:“反正吹牛也不上税!”后来他们听到市委提出的这个方针后,马上就高兴地用他们的语言领会说:“这个标准就是要我们踮着脚够得着啊。”可见这个方针起了实际的鼓舞作用。

1962 年1 月11 日至2 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会议初步总结了1958 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从党的领袖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查找问题,主动承担责任,这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内生活中还不曾有过。它对于当时统一全党思想,进一步贯彻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扭转经济困难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期间,彭真在一次会议上坦诚地讲:我们的错误,首先是中央书记处负责,包括不包括毛主席、少奇和中央常委的同志?该包括就包括,有多少错误就是多少错误。毛主席也不是什么错误都没有,三五年过渡,办食堂,都是毛主席批的。毛主席的威望不是珠穆朗玛峰也是泰山,拿走几吨土,还是那么重。现在党内有一种倾向,不敢提意见,不敢检讨错误,好像一检讨就会垮台。如果毛主席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错误不检讨,将给我们党留下恶劣影响。从毛主席直到支部书记,各有各的错。书记处最大的错误是没有调查研究。彭真说,谁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毛主席也可能犯错误。陈伯达当时就反驳了彭真,也有好心人事后劝彭真:你不要那么讲。彭真回答,实事求是嘛!错误是谁的就是谁的!彭真性格耿直、坦率真诚。他这种“一是一、二是二”的“较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有口皆碑,令人起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不久的1979 年2 月,彭真恢复工作,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刚设立的法制委员会主任,主持领导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时,再一次显示出他的“个性”:任务越繁重,问题越复杂,他的革命激情、工作热情就越高涨。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按照邓小平提出的加快立法的要求,他以77 岁的高龄,立即投入了紧张的立法活动,夜以继日地工作。一个一个法、一个一个问题、甚至一个一个主要条款,他都亲自调查、研究、推敲,重大原则问题请示中央决定。他经常强调说:“法是给全国立规矩的,一点马虎不得。严肃立法是严肃执法的前提。有问题,在法通过前改过来比通过后再改要好。”由于劳累过度,他曾因病住院,躺在病床上还要听汇报、作指示。有一天,中央要开会讨论刑法草案重大原则问题。那一天,彭真发高烧39 度。他对护士说:“小同志,请你给我打一针退烧针,只要退烧一个小时就够了。”他就是这样拿着汇报提纲走进勤政殿的。在彭真的主持、领导下,3 个多月就拟订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以及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7部法律草案,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79 年7 月1 日全部通过,开创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局面。这在古今中外立法史上都是堪称奇迹的。

对人民:真挚关爱,情系民生

彭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贯穿于其革命生涯的始终,他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是以人民至上为原则做人干事,时刻心系群众的冷暖疾苦,而且始终高度关注民生,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也在所不辞。

1949 年1 月31 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后,彭真就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北平接管头等大事来抓,多谋善断,多管齐下。2 月1日,他在接管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生活问题主要是粮、煤、票子,一进去就会遇到这三个问题,必须解决好,解决不好,其他一切工作都搞不好。”

彭真最放心不下的是占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之多的农民。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 年,贯彻落实毛泽东在中央全会上讲的恢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精神,彭真为更能深入细致摸到真实情况而选择了回家乡调研。他此行从北京出发,走保定、石家庄,先后找了河北省的地委书记、县委书记开会,谈农村经济形势。沿路考察农村的情况,当时他想的是怎样尽快恢复农村经济。

随后,彭真一行又马不停蹄乘车向南,前往太原、曲沃、侯马,他想听听老家的人讲真话。他回了趟村里;夜晚的住宿没有惊动地方政府,仍是简便省事地住在火车上。他把母亲接到火车上,吃吃饭;他也去土窑洞看了看,看了他二弟、四弟,又同村干部、村民约200 人在一个大房子里见了面,和蔼可亲地询问了村里的生产、生活情况。

最后,彭真还讲了话。他说,几十年没回来了,回来看看大家,又讲了经济形势、政策等。在讲话中他说:“这些年大家受苦了,因为我们犯了错误。”他接着说,“没有不犯错误的人,马克思犯过错,毛主席犯过错。”他还直言不讳地说,“谁不犯错误?毛主席自己讲,我的错误一火车也拉不完。我彭真犯过的错误就更多了。”他在多种场合这样说过。他说,这几年搞得不好,大家吃了苦,我们有责任,党中央有责任。以后会好起来的。这一次,他又讲了他正在考虑中的征购政策。在他讲“对错误他也应负责”时,他的态度十分真诚。

彭真从侯马出来后又去了运城、曲沃,除了和地、县干部座谈外,还抽空去看了大槐树、苏三监狱。最终从太原直接回北京。此行沿途了解了不少民情。

此行彭真的具体想法是,从分配政策上着手,要让农民有余粮,他在探索从政策上规定“三包”:包工、包产、包公粮,征购定死,三年不变。如果征购后还有余粮,余粮怎么办?除完成征购数外,还可卖余粮。怎么卖?他提出1:3:3 的比例,就是国家拿一成,公社拿三成,农民留三成,或采取其他比例,可以商量。

彭真第二次回乡是1964 年4月下旬,彭真再次深入到山西农村,进行考察。他来到曲沃县杨谈村,查看了棉花样板田和麦田,向村干部、劳动模范王德合深入细致地了解询问庄稼的耕种和管理情况。27 日他来到闻喜县涑阳村,去看望发明了棉花芽苗移栽法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并听取其详细介绍,还亲手实践移栽了16 株棉花芽苗,全部成活。

1986 年5 月,彭真在视察山西、河南、陕西时,再次顺路回到侯马市垤上村。在家乡短暂逗留期间,怀着对家乡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他挥笔题写了“团结奋斗,把侯马建设得更好”这12 个意味深长而遒劲有力的大字。待他落笔完后,现场当即有人轻声提醒:“好”字似乎少写了一横。

彭真立即应声解释其中含义道:“等你们把侯马建设好了,侯马面貌变化了,我再给你们把这一横补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智慧和对家乡发展的期望以及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表露无遗。

事实上,此后彭真再也未回过家乡了。但心中那份真诚深远的挂念一刻也未停止过。1997 年,彭真在病榻上对前去看望他的家乡领导干部殷殷嘱托:“你们把侯马建设好,我喊你们万岁!”也许,当年少写的那一横,彭真始终记在心里;也许,他曾经盼望过,能在有生之年把那一横亲手补上。

猜你喜欢
彭真实事求是错误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在错误中成长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彭真:细微之处见真知
实事求是
真爱不必门当户对
真爱不必门当户对
“怒”与“努”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