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扶贫档案若干问题入手探索县级乡村振兴档案工作新方式

2022-10-13 12:12文/陈
兰台内外 2022年9期
关键词:精准材料工作

文/陈 越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新阶段,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无形中也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脱贫攻坚战略已经取得全面胜利,精准扶贫档案已形成完整序列,充实进各级档案馆,将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成果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精准扶贫档案归档工作基层开展情况

1.1 县级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结构及材料形成

以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为总指挥,县级档案部门组织专家协助指导,各成员单位及乡(镇)、村负责本单位相关文件材料收集、归档,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结构大致如下:

县直成员单位形成档案包括本行业出台的扶贫工作综合性、政策性文件,如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总结,上级系统下发的指导性文件,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及其他依据性文件;发挥行业职能形成的文件材料,如住建系统负责的贫困户危房改造相关资料、水利系统统筹的贫困户安全饮水建设材料、民政系统负责的贫困户兜底救助台账等;本单位参与所在地区扶贫工作相关材料,如帮扶工作台账,包保干部与贫困户对接材料等。乡(镇)一级形成档案包括落实上级扶贫政策相关材料,贫困户识别、鉴定、脱贫统计台账,本级为主体的扶贫项目建设档案等。村级形成的扶贫档案包括贫困户识别、鉴定、脱贫等基础材料以及每户享受各项扶贫措施形成的具体材料等。

1.2 县级脱贫攻坚档案工作成效

精准扶贫档案归档实现县、乡(镇)、村纵向一体,多部门横向联动的完善体系,形成内容全面,类别清晰的专门档案。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需要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上下级、各部门之间的长期协作、有效沟通,素质过硬的档案人员等。从以上角度讲,精准扶贫档案的工作部署是成功的,程序是科学的,成果是喜人的,为今后重要战略性工作档案归档提供宝贵参照。精准扶贫档案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分级类目,从扶贫专业角度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过程功能化、区块化,确保扶贫档案阶段明确、台账清晰,进馆后便于查找利用。

2 精准扶贫档案归档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形成材料不规范

相关材料形成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扶贫档案质量。从笔者参与指导过的单位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机关。一是材料形成较随意,很多通知、决定未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撰写,发文机关标识不清、无签章、日期缺失或错误等的材料屡见不鲜,致使公文效力存在争议,给整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二是材料重复率高,整理过程中屡次出现内容相似、时间相近但版本不同的文件,在签批、公章等关键信息缺失的情况下更难以鉴定。三是材料错别字偏多,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大量材料需要短时间内形成,基础工作不扎实的干部容易马虎犯错,轻则出现字词错误,虽然不影响阅读,但会给归档带来麻烦;重则产生严重歧义,导致文件效力丧失,无法归档。

2.2 材料整理不及时、管理不科学

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多,基础材料规模庞大,加之基层工作人员普遍缺乏档案意识,给后续工作增加了难度。一是基础材料不完整,相关文件材料在工作完成后未及时整理,随意存放,造成部分遗失,导致归档档案无法体现完整的工作程序。二是基础材料未进行科学分类,精准扶贫档案应在“综合管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贫困户管理”五大规定类目下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形成类似二级类目的结构。但在指导中发现不少基层单位精准扶贫文件材料仅做年度区分,即同一年度的各类扶贫材料混放在一起,整理难度加大。三是基础材料存放环境不理想,材料整齐入柜是工作的基本要求,但碍于办公条件限制,不少基层单位扶贫材料无法尽数入柜,有些甚至用大纸箱盛放于杂物间,安全隐患极大。

2.3 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精准扶贫工作涉及面大,很多工作需要各部门合作开展,沟通协调尤为重要,由此产生的几点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同级档案部门与扶贫部门缺少配合,指导作用发挥不明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牵头单位,其形成的文件材料是扶贫档案的重要部分,应及时按照档案归档要求进行整理。扶贫部门往往主张按照备检方式整理材料,导致档案部门角色尴尬,等到全部工作告一段落方才进场,本应全程靠前指导变成给海量材料收拾残局。二是扶贫成员单位之间协调不到位,涉及较为复杂、由多个单位合作开展的工作在归档时容易出现材料归属争议,常纠结于“应谁归档”。三是单位内部缺乏整合,单位内通常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文书档案归档整理,但扶贫工作多数由涉及社会事务的业务部门负责,办公室文书多不参与,导致“懂档案的不懂扶贫,懂扶贫的不懂档案”。

2.4 相关人员档案专业化较低

精准扶贫档案类别多、周期长、总量大,专业要求极高,加之材料在形成、保管过程中不尽规范,归档难度超过一般文书档案,由此产生的问题也是突出的。一是工作内容超纲,上节提到由于档案人员多不参与扶贫工作,造成没有档案工作经验的同志需独自面对“硬骨头”,导致工作效率低,难以保证归档质量。二是指导难度大,面对档案零基础人士,需要从基本概念教起,既耗时也费力。

2.5 数字化程度较低

数字化是档案工作“双轨制”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今档案归档的必修课。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采购相应设备或采取服务外包形式完成,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对人力和财力的考验。目前满足200dpi要求的扫描仪或者高拍仪价格从一千元到几千元不等,还需要符合配置的电脑,同时对操作人员有极高的要求,村一级无论从财力还是人力都不具备条件。过度开销也不符合精准扶贫的宗旨,最终出现了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遗憾。

2.6 归档范围需进一步细化

吉林省扶贫部门下发的《长春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细则》附件中对“精准施策类”扶贫建设项目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列出了较为细致的清单,其余施策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未作细化,而是由“其他施策材料”进行兜底。但精准扶贫工作中建设项目只是施策的一部分,诸如医疗、教育、就业等直接作用于贫困户身上的施策材料层次更为复杂,规模也更加庞大,更需要科学统一地细化。在没有相关标准的情况下,各地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理,难以保证归档材料科学性和统一性。

3 对乡村振兴档案工作的启示

3.1 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规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要求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讲好乡村振兴中国故事。县级乡村振兴档案工作必须坚持党委领导,行政落实。要成立乡村振兴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责任,特别是档案部门的指导身份,形成乡村振兴档案工作体系。档案工作要在有力监督下常态化进行,避免相关单位把所有工作积攒至某一时间节点。严格执行上级规范要求,并组织行政、业务人员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编写具体工作细则,让各单位了解相关程序,明晰工作要求,从制度面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3.2 强化标准保障、确保精准归档

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制定要会同乡村振兴战略所涉各领域人士参与,成立常态化专家组,相关标准要随着工作的深入及时调整完善,确保精准归档。如果依然采取单独归档的方式,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档案归档存在以下攻坚点:一是不同门类档案整合,从精准扶贫档案的经验来看,乡村振兴档案依然应当按照工作程序或性质科学分类,形成第一级类目。但乡村振兴涉及面更广,几乎涵盖全部涉农工作,会产生不同性质、不同门类档案,因此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必须全方位考虑。例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方面可能以文书档案为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可能形成规模庞大的科技档案,如何将不同门类档案有机结合是对乡村振兴档案的一大考验。二是档案归属及划分,乡村振兴战略辐射范围大,概念相对抽象,不如精准扶贫范围清晰,因此会产生很多工作交集。例如“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基层党建常规工作,按常理应将其存入当年文书档案中,但该项工作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因此产生归档所属争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究竟采用正副本方式同时归档还是以正本归档加目录互见方式进行,需要出台较为明确的标准。

3.3 强化协调机制、确保通力协作

与精准扶贫一样,乡村振兴也是一项多元工作,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显所长形成合力。档案部门需要改变以往“有求必应”的工作模式,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在前,更加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要与各部门积极探讨、积极联络、尽快将乡村振兴档案工作具体化、专业化,让问题早出现、早沟通、早解决。协助做好档案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各单位档案意识,促其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考虑档案因素,消除日后隐患。同时要与上级档案部门保持联系,遇到问题随时请示,及时处理,确保将乡村振兴档案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3.4 强化业务指导、扎实打牢基础

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责,一是主动谋划、靠前指导,第一时间组织力量研究上级下发的有关乡村振兴档案专业性文件,将上级要求吃准吃透。及时了解本地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开展情况,特别要针对个性化问题设计出既符合相关要求又能够体现工作成果的归档方式。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按照乡村振兴档案相关要求编写培训大纲,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逐步深入、动态开展,让培训贯穿全程。三是做好下沉指导,要深入一线手把手,言传身教一把抓,从材料形成到整理归档全程把关,特别要加强对乡(镇)、村一级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让相关负责同志快速提升档案工作能力,扎实掌握具体档案业务,避免出现越往下归档质量越差的情况,确保工作高质量进行。

3.5 强化档案利用、有效开展助力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档案工作的目的在于服务,为各单位、各界人士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服务是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因此乡村振兴档案归档后不能束之高阁,要尽快做好相关服务,开放查档,为群众及从事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利用。要及时进行二次整理,将利用价值高的档案甄选出来,开展接待查档的同时,充分发挥线上查阅平台、政务“绿色通道”等新媒介新平台作用,形成有效的利用体系,将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在实处,把乡村振兴档案资源转化为惠及群众的民生举措。

精准扶贫档案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档案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档案工作者需要总结好包括精准扶贫档案在内的过往历程,深入研究国家重大战略,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归档标准,有效提升归档质量。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档案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历史记录,档案归档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经验借鉴。今后一个时期,档案人必须发挥专业优势,发扬职业精神,继续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性任务贡献力量。

[1]赵宾倩菡.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9.

[2]长春市档案局.长春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细则[Z].2017.

[3]长春市档案局.长春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细则[Z].2017.

[4]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Z].2018—05—31.

[5]陈维芳.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21(4):138—139.

猜你喜欢
精准材料工作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可爱的小瓢虫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不工作,爽飞了?
材料
摇摇鹅
选工作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