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复方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分析

2022-10-14 05:17李跃文李雪珠安丽景李中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年9期
关键词:柴胡白术复方

李跃文,李雪珠,安丽景,李中玉*

1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2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郑州 450012

乳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和死亡率居我国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且发病更趋向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取得了一定疗效[1],但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多种不良反应。中医将乳腺癌归为“石痈”“妒乳”“乳岩”等范畴,多表现为情志失调、气滞血瘀、正气不足等。中医通过疏肝理气、化瘀散结、扶正祛邪等改善患者体质,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肿瘤复发率。临床研究[2-4]表明,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癌可增强患者免疫力、降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等,但目前尚无临床用药规律的相关分析。基于此,本研究在真实世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据挖掘探讨治疗乳腺癌的核心中药及组方规律,为其临床遣药组方提供可靠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乳腺癌” “乳癌(乳岩)” “乳腺肿瘤” “中医” “中药” “随机对照试验”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VIP)和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breast canc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herbal medicine”“RCT”等为关键词在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外文数据库中检索,收集中药复方治疗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排除标准:①非RCT文献。②重复发表的文献。③研究对象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疾病的文献。④采用中药单体及中成药治疗的文献。

1.2 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由一人建立Excel 数据表,对文献涉及中药复方进行单味中药的药物名称、性味归经、使用频次等信息的录入。参照《中药学》(第十版)[5]和《中国药典》(2020版)[6],由第二人对药物名称、性味归经等进行规范化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9软件对文献中涉及的中药进行频次、性味、归经等统计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基于拓扑学属性筛选出核心中药;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核心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条件为支持度≥10%、置信度≥50%,筛选支持度前20项中药组合;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关联规则展示图,节点大小代表中药应用的频次,线条大小表示关联的紧密程度;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获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

2 结果

2.1 涉及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

经筛选得到53篇文献,共涉及102首方剂、178味中药,累计应用频次为1398次。应用频次最多的3类药物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详见表1。涉及中药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大多为甘、苦、辛;归经以入肝、脾、胃经为主(见图1)。

表1 治疗乳腺癌中药复方的中药种类及频次分析

2.2 核心中药筛选

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中的CytoNCA插件,根据节点的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介度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BC)、接近中心性(closeness centrality,CC)等拓扑学属性,经2次筛选得到16味核心中药,分别为白术、黄芪、甘草、茯苓、柴胡、莪术、白芍、当归、党参、陈皮、白花蛇舌草、熟地黄、淫羊藿、半夏、山茱萸、香附。核心中药相互作用网络见图2,应用频次、常用剂量等分析见表2。

图2 基于拓扑学属性筛选治疗乳腺癌中药复方的核心中药

2.3 核心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表明,白术、黄芪、茯苓、白花蛇舌草、柴胡、陈皮、莪术等中药不仅应用频次较高,且相互之间关联程度也较高,为治疗乳腺癌的高频中药。见表3、表4及图3。

图3 治疗乳腺癌中药复方的核心中药关联规则展示图

表3 治疗乳腺癌中药复方的2味核心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表4 治疗乳腺癌中药复方的核心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4 因子分析

KMO检验和Bartlet’s球形检验结果为KMO=0.559、P=0,表明各变量间存在相关性,可以开展因子分析。选择最大方差法旋转,得到6个初始特征值>1的公因子,累积因子贡献率为70.931%,见表5。通过Kaiser全体旋转法旋转后空间中的成份图见图4。

表5 治疗乳腺癌中药复方中药的因子分析

图4 治疗乳腺癌中药复方旋转后空间中的成份图

3 讨论

对53篇关于乳腺癌的临床研究文献中应用的102首方剂进行分析,涉及中药178味,累计应用频次达1398次,多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等,涉及中药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大多为甘、苦、辛;归经以入肝、脾、胃经为主。《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思虑伤脾……出血则臭,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7]。故其病机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乳房为阳明胃经所司,乳头为厥阴肝经所属。肝气舒展,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情志的调畅,脾气升发,使中土干燥不为痰湿所困,辛既能散行又可燥湿;味厚伤气,饮冷耗气,乳腺癌患者饮食当以平性为佳。乳腺癌的治疗应佐以咸寒苦甘法,咸软坚散结、寒清热解毒、苦燥湿坚阴、甘和缓补虚,性味功效结合可增强疗效[8]。这些用药特点与乳腺癌的病因、病位不谋而合。

针对乳腺癌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的证候,治疗应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结为主。本研究经筛选得到白术、黄芪、茯苓、柴胡、莪术等16味核心中药。其中,香附、柴胡可疏肝解郁、调达肝气,香附挥发油抗肿瘤作用显著[9];柴胡皂苷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10]。乳腺癌化疗期间易致气血虚弱、脾肾受损,加用黄芪、党参以扶正气。白芍、山茱萸可收敛肝阴、补益肝肾,白芍提取物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通过改善肝气逆证大鼠海马区雌激素受体β、5羟色胺转运体mRNA表达而调节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11];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固脱。肝体虚而当补阴血,当归补血活血,可协助白芍补阴养肝;熟地黄可下调乳腺癌组织中CD90表达水平、抑制癌细胞增殖[12]。白术、茯苓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白术内酯Ⅱ可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进而降低乳腺癌患病率和肿瘤体积[13];茯苓酸可通过调节Cycline D1、Cycline E、p5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加速乳腺癌细胞的死亡[14]。临床常用传统经方(如参苓白术散[15]、补中益气汤[16]、四君子汤[17]等)治疗乳腺癌疗效显著。陈皮、半夏之二陈汤燥湿化痰,白花蛇舌草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转移并诱导其凋亡[18];莪术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马春兰等[19]研究发现莪术的活性成份可降低JAK2、STAT3磷酸化的表达,抑制癌细胞增殖。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二联用药组合按照支持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术-黄芪、白术-茯苓、白术-柴胡等,支持度最高的三联药物组合为白芍-柴胡-白术。因子分析共提取到6个公因子:F1组中,黄芪、莪术具有化瘀散结、补益气血的功效,该药对可通过上调PTEN基因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20]。此外,白花蛇舌草能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有抗癌解毒之功[21]。F2组中,甘草、陈皮、半夏是六君子汤中的主要药味,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乳腺癌术后脾胃气虚证[22]。F3组中,柴胡、白芍为逍遥散、四逆散、柴胡舒肝散等经典名方的药物组合,可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癌[23]。F4组中,白术、茯苓为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常用于治疗化疗后脾虚水肿证[24]。F5组中,当归、熟地黄为四物汤、益气养荣汤等经典方剂的药物组成,常用于治疗气血虚弱型乳癌[7]。F6组中,淫羊藿、山茱萸、香附三药共奏补益肝肾、敛肝滋阴、疏肝解郁之效,可治肝肾亏虚证[25]。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52篇文献中涉及中药组方进行性味归经、核心中药筛选、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初步系统梳理阐释了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中药组方规律。建议临床研究者严格按照RCT相关报告规范,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进而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遣药组方提供更强有力的证据。

猜你喜欢
柴胡白术复方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大剂量生白术合加减黄芪汤治疗气虚型老年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复方丹参片和滴丸的作用一样吗
基于柴胡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本草”说养生
白术治小儿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