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通淋方联合穴位按摩对痔疮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分析

2022-10-16 03:04李旭王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利尿尿潴留痔疮

李旭 王迪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久坐时间延长,痔疮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痔疮是一种软性静脉肿块,其在各个年龄段都很常见,主要原因为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肛门感染引起的炎症刺激所致直肠末端的黏膜弯曲和扩张,主要表现为大便出血、肛门肿胀、异物感等,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肛门富含毛细血管,所以其疼痛更敏感,手术治疗后,除了便血外,排尿困难也逐渐引起医患双方的关注,手术会引起患者膀胱扩张,甚至造成永久性逼尿肌损伤,影响其伤口的愈合[2]。痔疮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0.20%~22.73%[3],因此,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4]。痔疮手术可引起剧烈的疼痛,肛门填塞大量纱布会压迫膀胱,形成压迫性排尿困难。目前对尿潴留的常规治疗方法有热敷、诱导法、针灸理疗、推拿、术后止痛以及导尿等。作者对此进行研究,见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 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月在沈阳市辽中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 例痔疮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25~41 岁,平均年龄(35.08±1.90)岁。试验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25~40 岁,平均年龄(35.01±2.1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诊断为痔疮,且同意进行手术的患者;符合美国结直肠外科协会中关于痔疮的标准;符合中医关于痔疮的诊断标准;患者术后存在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少尿、下腹胀痛、不能自主排尿症状;患者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常规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手术采用骶管麻醉和肛管局部浸润麻醉;愿意接受治疗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前列腺肥大、泌尿系结石等病史者;处于月经期或妊娠期的妇女;因自身原因不能继续配合治疗的患者;存在有精神障碍,不能表达愿望的患者;存在其他肛肠疾病的患者;存在遗尿、良性前列腺增生等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干预,消除患者焦虑,指导饮食,控制排便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利尿通淋方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利尿通淋方的方剂组成:滑石20 g、车前草20 g、萹蓄20 g、通草10 g、瞿麦20 g、车前子20 g、泽泻20 g、黄柏20 g、三七10 g、甘草20 g,以上水煎服至200 ml,分早晚2 次口服,7 d 为1 个疗程。穴位按摩:首先在患者腹部使用揉法,围绕肚脐顺时针进行按摩,直到皮肤微红,之后对气海穴进行点按,动作轻柔,以患者耐受为度,在小腹部顺着耻骨联合的方向使用摩法,微热后对中极穴进行按摩,按摩时力量要适中,动作轻柔,手掌需稍微弯曲,中极穴采取食指重按,随时与患者沟通,直到患者感觉到尿意,之后对膀胱底部按摩,增加其压力,促进排尿,最后对三阴交穴和阴陵泉穴进行点按,1次/d,按摩3 d。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

1.4.1中医症状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术后尿潴留主要症状(排尿无力、小腹坠胀、怠倦乏力)评分。排尿无力:0 分:排尿流畅;1 分:稍有困难,需加腹压才能排尽;2 分:困难,加腹压仍有尿不尽感;3 分:困难,加腹压亦不能排出。小腹坠胀:0 分:无;1 分:小腹坠胀不适,时有时无;2 分:小腹坠胀不适,持续存在;3 分:小腹坠胀难以忍受。倦怠乏力:0 分:无;1 分:偶尔疲乏,可坚持轻体力活动;2 分:一般体力活动即感乏力,勉强支持日常活动;3 分:休息亦感乏力,不能坚持正常生活。

1.4.2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自主排尿顺畅;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治疗后能多次少量排尿,但排出不畅;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仍不能自主排尿,需留置导尿。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排尿无力、小腹坠胀、倦怠乏力评分分别为(1.42±0.22)、(1.12±0.13)、(0.82±0.1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0.27)、(1.45±0.11)、(1.21±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痔疮术后尿潴留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的形成原因很多,如手术、麻醉、术中操作、心理及术后疼痛等。研究证实,该病的发生率在13%~28%[5]。发生尿潴留后,患者膀胱会发生膨胀,腹部疼痛,对手术伤口造成影响,增加患者的痛感,严重者会影响上尿路以及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尿毒症的发生[6]。痔疮术后尿潴留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恢复,并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临床上主要对痔疮术后尿潴留采取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但是这些措施对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7]。

近几年,随着中医中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中医治疗方法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开来。中医学将排尿困难导致的尿潴留称为“癃闭”,该病的发病机制有虚实之分,虚证者主要是肾阳亏虚、脾气不升,实证主要是湿热蕴结、痰瘀互结导致尿路被阻不能及时排出体外[8]。痔疮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导致局部组织出血,气血受损,体质虚弱,机体升降功能失调,肾与膀胱气化功能失常,从而发生尿液内闭,不能排出体外[9]。因此,在治疗上主要是疏通膀胱、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利尿通淋方为本科治疗的经验方,滑石利尿通淋,收湿,敛疮;车前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萹蓄利尿痛淋;通草利尿通淋;瞿麦利尿痛淋,破血通经;泽泻利水渗湿,泻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七消肿止痛和止血散瘀;甘草调和药物。以上药物合用起到利尿通淋、止痛、散瘀、调理气血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外括约肌痉挛,改善膀胱功能,恢复膀胱神经,从而让患者自主排尿[10]。中医穴位按摩为最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并且有研究证实,对痔疮术后患者采取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的促进排尿,降低导尿术的使用率[11]。按摩可以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按摩,中极穴为膀胱经募穴,可以调节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促进膀胱气化功能的恢复;阴陵泉穴为足太阴脾经穴,按摩可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12];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按摩可以起到调节机体阴经的作用;气海穴在任脉上,脐下1.5 寸,起到调和阴阳、脏腑气化的作用。以上穴同用,可改善患者的逼尿肌功能,缓解尿道痉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利尿通淋方联合穴位按摩对痔疮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利尿尿潴留痔疮
艾灸、穴位贴敷联合五行音乐疗法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临床效果
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痔疮会产生癌变吗
单足站立可防痔疮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