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赋

2022-10-20 12:31李济琛
时代报告 2022年6期
关键词:天安食安理政

■ 李济琛

民以食为天,天安乎?天人一问兮。天道者,人道也。天人合一,华夏哲理之核是矣。天道有常,人道有纲。纲常在我,天人一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宗,数行合一,道法自然,不吝沧桑,小大一统,承传是矣。有史五千载,煌煌七千岁,伟哉中华,环宇无他——当今世界,舍我食安其谁?!

道德经,五千言。纵横捭阖,经天纬地,格物致理,浩然正气,实乃尊食为天,天安为大是也。庄周梦蝶,蝶化庄周,枕石经旦,率真自在,亦唯食安为举是矣。经史纵横,在册有论,昔夫差亡吴有恨,然粒米无收,军无战力,其奈何哉。秦灭六国,功建一统,既奈河套玉成,更谢天府天宝双天大福之地赐谷,在有粮乃大无出其右者是也。义军揭竿千又百回,王旗变换百又十次,七色迷目,五音乱耳,一半是粮食,一半是血泪,神圣与食安同在,大美与迷乱并行。仁人之心,天下己任,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亦食安,乐亦食安。悠悠万事,唯此唯大。

食安食安,人虑吾虑之!食安食安,人躁吾躁之!食安食安,人戚吾戚之!食安食安,人患吾患之!食安食安,人危吾危之!食安者,国安矣。嗟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人一问之盛世有解曰:以法治食。食安为天,噫吁唏,中华不老!

——四川大学学者李济琛

读罢《食安赋》,感慨万千。作者集古今而思远见,奔主题而立卓识。把“食安”的深远内涵战略意义道于字里行间,字字珠玑。

悠悠万事,吃饭第一,这是世人都懂都牢记在心的通天大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无不在“食”这个生存发展问题上艰难前行。早在尧舜时代就提出了“食哉惟时”的思想。《尚书·洪范》中设八政,以食为首,提出“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治国安邦的第一件大事。到春秋时期,相传范蠡所著《范子计然》中讲“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吃饭问题乃百姓生命所系,国家安危所系。国之强,国之安,在于民之强,民之安。《论语·颜渊》记载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粮食充裕,军备充足,百姓信赖。“食者国之宝也”,是治国理政的根基。

无论古今,“粮猪安天下”,一个普通严肃而深刻的主题。当年毛泽东也提出“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共产党闹革命初心,拯救饥寒交迫的穷人,首先是个“食”的问题。到20世纪“文革”结束不久,邓小平讲“不管天下发生什么大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都好办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检验了这个真理。

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吃饭唯大。习近平总书记讲“解决好十几亿人囗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食之赋》之精辟,正在于此。

作者本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博学学者,不但从理论的高度深度揭示人间“食”的真谛,更以精练的文字用赋的语言把“食”释析到如此形象生动重大,难能可贵。读《食之赋》,我们不但享受一次文化大餐,更有领悟沉思,心系国之安危,殷殷民之安宁。(文/陈勇礼)

猜你喜欢
天安食安理政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食安封签”来了
上海市投放7540万张“食安封签”
灯塔颂歌
盛世华诞70周年!
天安门前看升旗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
绿色的天安迎接ESWC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