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作泥碗”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2022-10-21 15:07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劳技探究评价

◇沈 萍(江苏: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根据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的阶段和年龄,将学生的心理情况和学科内容相结合,通过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多元评价、迁移运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劳技学习,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究”,在动手与动脑中全身心参与,能极大地提高劳技课的实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转变接受式学习、机械式学习和死记硬背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探索、勤于实践,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看出,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是学生进行“被动学习”,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究”。要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最直接的方式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儿童心理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有天然的好奇心、愿意成群结队、喜欢被赞扬……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变化与学科特点进行恰当的融合,让劳技学科发挥应有的魅力,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主动的兴趣,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主动学习劳技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劳技知识。下文以劳动与技术小学四年级“制作泥碗”活动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一、情境激趣,引发参与需要

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很容易被新奇、有趣的内容和现象吸引,这源于儿童对事物的好奇。由于好奇,儿童能够对大自然产生兴趣,有求知的渴望,并逐渐养成习惯。文森特·鲁基洛也说:“好奇心、求知欲和善提问是创造性思维的引擎。”由此可见,好奇心非常宝贵,它会推动人们积极地去观察探索,去获取新的知识,去创新创造。但潜在的好奇心的形成需要有实质的诱导源。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合适的情境设置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碗,有五颜六色的塑料碗、有晶莹剔透的玻璃碗、有彩绘的陶瓷碗,最后教师展示了自己手工制作的放大版的紫砂泥碗,学生看到后大为惊叹。这时教师提问:“谁想上台来感受一下大版紫砂泥碗的质感?”学生纷纷举手踊跃上台。“有谁知道这个碗和前面几个碗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碗比前面几个都重”“这个碗是用紫砂泥来做的,我之前也用紫砂泥捏过东西”……

劳动与技术源自生活。大量实践告诉我们,在生活情境中开展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提高学生的投入程度。教师展示的各种碗,为学生创设了实际的生活情境,引起了学生关于“碗”的大讨论,从而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主动地去联想、想象,学生对“泥碗”的认识开始加深了。

二、自主探究,点燃参与热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参与性和实践性是劳技课程的主要特点,作为劳技老师要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去动手探究、认真实践。《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更明确指出,学生技术素养应该在手脑协调配合中不断培养。所以,我们应该营造自主探索的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有合适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学生了解作品制作原理、方法和步骤,在自主探究中感受满足感和自豪感,通过感受成功,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力,激起了主动参与的热情。

课堂上,教师先让每组学生观察桌上教师做的泥碗样品,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你认为应该如何去制作这样一个泥碗?并引导学生从泥碗的结构、材料的利用、工具的使用等方面对样品进行分析观察。学生开始研究泥碗的结构和用到的工具,讨论制作泥碗的步骤。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学生学习和了解了泥碗的制作步骤和需要的原材料。接着,教师播放制作泥碗的视频,看完视频让学生自己分析刚刚讨论过程中,哪些步骤需要进行调整、哪些步骤难度比较大。难度大的步骤,比如学生自己提出的“捏碗身”“装碗底”这两个步骤,需通过让学生示范和教师示范让学生巩固掌握。这个过程,教师留出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动脑,大胆构思,不断刺激自身创造的潜力,分析出了难点,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更好地学习技术知识、提升技术水平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究力的支撑。因此,创造充足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是劳技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同时,在探索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每位学生都可以思考制作泥碗步骤和方法的问题,并探索属于自己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开放自由的尝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观察力、猜想能力和迁移能力,学会了验证与推理,懂得了如何去归纳整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创新能力,并且能主动进行思考、主动进行探究。

三、小组合作,提高参与能力

正所谓“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团队的参与和合作通常能够展示强大的力量,通过集体协作获得的成就往往超过成员个人成就之和。《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要利用好学生人际关系和学生群体的作用,让学生在团队技术活动中学会分工,学会合作,并通过合理的竞争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观摩。因为技术知识及其操作的复杂性,学生通常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因而需要进行团队的合作。所以,教师应结合小学生愿意合群的心理,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合作学习。让群体练习替代单独练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启迪、共同探索,让劳技课程变得有意思,让学生更快乐。

泥碗制作步骤通过学生组内探究、观看视频已经归纳出来,接着教师让学生按泥碗制作步骤进行分工合作。很快,学生在讨论中完成分工:有的捏碗身,有的做碗底,有的则进行碗身设计。分工完成后,学生各自制作分工的项目,为了尽快完成制作,不给小组拖后腿,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制作,课堂一派忙碌的景象。在制作时遇到困难,他们不再独自一人琢磨,而是在组内互相帮助、互相提升制作技能,课堂氛围十分和谐。

在制作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的难点,教师则通过展示有瑕疵作品,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学生个人和学生群体联系起来,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互动。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增进学生间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学生不再进行被动的学习,而开展了主动的探索和合作。学生的思维角度各有不同,动手能力各有千秋,正是这样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思维中碰撞、在互补中提升、在“挑刺”中突破难点。

四、多元评价,强化参与动力

威廉詹姆斯说:人从内心深处就渴求得到别人的赞赏。孩子喜欢得到赞赏、得到表扬,孩子喜欢成功。赞赏能够给予孩子美的成就感,获得赞赏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信任和鼓励,也会产生激励作用。《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要进行发展性的总结和评价,要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所以,劳技学习要结合学生渴望得到赞赏、得到表扬的心理,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快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内在驱动力。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用赞赏的语气对制作精美、动作到位、动手速度快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并及时展示他们的作品,另外也给制作过程中轻声细语的小组颁发了“文明小组”的光荣称号。及时的评价,激励了学生,使得他们制作速度更快了。没用多久,一个个精致的小碗陆续出炉了,学生亲手把小碗摆放到展台上,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表情,由衷地表达出快乐的心情。其后每组的点评员上场进行评价,将手上的两面小彩旗安插在最精美的小碗旁,点评学生认真总结同学制作的泥碗的优点,进行赞赏和肯定的评价,同时自信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及时地引导和总结,对学生的劳动成果和态度进行表扬和鼓励,并适时颁发“泥塑小能手”“效率小组”“巧手小组”奖状给优秀的个人和小组,让学生和小组都能感受到自我劳动和制作的愉快之情。

《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学生通过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育,也能发挥一定的主动性进行学习。课堂中,学生参与评价,凸显了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展现了评价的自主性。在评价中,学生作为“评委”肯定了他人作品的优点,相应地也会指出作品的不足,这也是对课程学习的“复盘”。

五、迁移运用,升华参与意识

劳技课程的内容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最终是为了用于生活。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基于学生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将所学、所知、所感融入实践,学会迁移,学会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主动探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除了手捏泥碗,我们还能使用模型来制作泥碗,观察导学单上制作泥碗其他方法的图片,你能知道如何用其他方法去制作泥碗吗?”学生通过看图思考,归纳出了“泥丸排贴法”“泥片排贴法”“泥条贴碗法”这三种制作泥碗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你还可以制作什么呢?”学生集思广益,认为还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制作花瓶、茶杯、笔筒、菜碟等等。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教学完《泥碗》一课后,很多学生在第二天向教师展示了更多各具特色的泥碗,这些泥碗制作难度比课堂上制作的泥碗难很多。由此可见,学生课外主动制作的意愿不仅来源于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更来源于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进行手捏泥碗的练习,学生积累了搓、捏、刮等能力和方法,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泥碗制作的其他方法,学生在制作更有难度的泥丸贴碗、泥片贴碗就心中有底了。这种底气促使学生愿意在课外花时间进行主动探究,完成非课堂要求的制作任务。

实践证明,任何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都需要学生主体参与进来。劳技课中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氛围、师生的情感、作品的质量等教学实效。教师要做到:尽可能地创设有趣的、合适的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愿;努力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小组配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设置多元化的评价环节,强化学生参与动力;巧设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这些技巧将大大提高劳技课的实效,劳技学习也将从“被动学习”最终走向“主动探究”。

猜你喜欢
劳技探究评价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