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路径研究
——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

2022-10-21 17:20张丽芳谭建平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公关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价值观传统思想

文/张丽芳 谭建平(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育人内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教育主体角度出发,提出要实现两者有效融入的路径。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通过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结合的方式,对咸阳师范学院793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调查,范围涉及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有效问卷 752 份,有效率为94.8%。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认知状况良好

通过调查,本校有96%的学生对其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认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2.7%的学生觉得一般,认为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学习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只有 1.3%的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否定,觉得目前传统文化已逐渐被西化,并不需要专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的了解,发现有1.3%的学生对传统文化“非常了解”,60%的学生“基本了解”,38%的学生“了解一点”,只有0.7%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由此可知,咸阳师范学院大部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整体认知情况相对较好。

2.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

据统计,97%的被调查者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类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积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只有不到1%的学生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和自己完全没有关系,不需要专门的重视和学习。通过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工作和学习是否有帮助”的调查,85%的学生认为是有积极的推动引导作用,13%的学生认为有点作用,其余2%的学生没有考虑过或者持否定态度,态度相对较为淡漠。对传统文化类型的兴趣度调查中,显示67%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类感兴趣,44%对“传统服饰”感兴趣,35%对“传统手工艺品”感兴趣,33%对“传统建筑”感兴趣,对“传统音乐”“唐诗宋词”等的兴趣度较低。

3.获取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多样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获取形式多样,其中线上互联网传播比例还相对较高,占到70%以上,主要是通过电脑、手机、电视节目等方式,尤其综艺节目传播,例如经典永流传、诗词大会等,传播效果较为显著。线下主要是必修课学习、选修课学习、参与实践活动、阅读书籍等渠道。参与实践活动所占比例为17%,选修课学习所占比例相对是高于必修课的,阅读书籍的比重也相对较高,因其传播效果具有直观性和显著性,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方式之一。但在访谈中,学生普遍觉得学校关于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开设较少,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也较为短缺。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多元文化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多方困境,既有来自复杂多变社会环境的外部挑战,也有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和学习传统文化主动性不强等内在方面。

1.多元文化冲击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给我国的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不仅包括提高物质文明,改善生活水平,实现物质富裕,而且包括精神层面,树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西方多元文化不断侵袭,个人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方向。加之互联网的发展,当今大学生主要从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在“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通过哪些渠道”的调查中,有超过 70%的同学选择了网络途径。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2.部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且重视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文化素养和科学水平是影响两者有机融合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传统文化知识专业培训较少,导致相当一部分思政工作者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加之,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繁重,专注于传统文化理论和课程研究的更是屈指可数。甚至个别教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时采取的教学方式欠妥,一味灌输式教学,无法清楚准确地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难以接受,影响教育效果。此外,部分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在授课过程中唯成绩论、唯考试论,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与良好道德品行的培养。

3.大部分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不强

学生只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了解和研习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素养。在调查中,当被问到“如果学校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或者活动,您是否愿意参加”,只有22.9%的学生选择了“积极参加”,75%的都选择“看时间而定”或者“看心情而定”,3.1%选择了“完全不参加”。可见,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兴趣度不高,未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自己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更不会有人愿意把传统文化当做创意元素进行创新性展示。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教育资源,要将其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培育当代大学生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入手,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示范作用,还必须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1.树立文化自信,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第四大功能。多元背景下,丰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让学生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一种文化自觉,首先应该培养一种认同意识,引导学生自觉、主动、认真学习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课程,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除此之外,充分发掘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以自由、平等、公正为主题的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积极培育与践行新时代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要能力过硬,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对专业教师开展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培训,提高教师文化知识和素养。教师要以身作则、先学先行,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积极主动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学生做好示范榜样。各高校之间还可以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讲座、主题论坛等活动,各校教师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科学理论知识和科研水平,拓宽科学研究领域,开阔理论创新视野。

3.创新融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搭建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定期推送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故事、习俗等,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网络线上教育平台。此外,还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增设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将专业必修和选修相结合,搭建趣味性十足的思想政治课堂。实践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互联网+”、挑战杯、“三下乡”等活动中,丰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党建工作将结合,与“四史”学习教育结合,组织大学生到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和形式。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必须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

猜你喜欢
价值观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阿吾(一首)
清明节的传统